作者:高原
上班路上,公交車和地鐵擁擠不堪是一種常態,找到一個座位放下自己的屁股簡直是讓人驚喜的事情。但是,如果有許多空位呢?人們沖進空蕩蕩的地鐵車廂時,經常會有些猶豫——我到底要坐哪一個呢?只有一個選擇時,我們的想法非常簡單:抓住機會,搶占空位!面對很多選擇,人們卻有些手足無措,茫然而無法選擇。
今年32歲的勞恩·W·馬修斯是出身于加州理工學院的高材生,2011年在伯克利創建了一家科技研發公司,從事人工智能領域的開發工作。2015年,他對公司做了一次深徹的變革,交出了80%以上的日常權力,自己則成為一位“思考環保主義者”。馬修斯說:“思考是一門技術活,好的計劃不是隨便做出的。”對此,他過去5年的經歷便是教訓。
他創業的想法來源于對《駭客帝國》觀影的沖動,他對技術的未來有深切的危機感,常因機器的道德問題感到困惑。公司成立前的兩個月內,馬修斯和朋友、投資人等組成了一個團隊,對未來的種種愿景展開討論,列出了很多想法——事業的,生活的,人類未來的,他們深感重任在肩。
公司成立以后,馬修斯就陷入了無休無止的思考和決策的困境中。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他感覺自己什么決定都做不了。也許是自己比大部人都要清醒,因此有別人沒有意識到的絕妙的思維火花?也許是的。但在他聰明的大腦之下,則是笨拙的手腳。在他掌握公司4年的歷史中,沒有落實自己的理想。
信息的洪流讓他身陷泥潭,從睜開眼睛的第一秒鐘開始,他的選擇就沒有停止過:
·他要查看助理送過來的會議記錄,上面記載著昨天與下屬開會時吵架的成果;
·他的手機響了,免費訂閱的電子刊物向他打招呼;
·早餐后要閱讀無數的電子文檔和表格,還要回復一大堆郵件;
·他要抽出半小時去自己常瀏覽的網站和論壇看一看,把他感興趣的信息收藏起來,雖然他永遠沒有時間再回頭去看;
·他要定時更新自己在社交媒體上的狀態,告訴朋友們自己想做什么,和陌生網友探討技術社會的未來;
·到了晚上臨睡前,他必須再次查看郵件并且及時回復;
……
這些重復的“動作”讓馬修斯感到筋疲力盡。為什么想法落實不到行動上?為什么計劃總是不能執行?是哪些因素在干擾自己決斷?馬修斯說:“罪魁禍首就是信息本身。這就是為何成功者都是一些‘大腦簡單’的人,他們懂得如何屏蔽無用的思考,不被過多的信息干擾決策。”在收集信息的過程中,有太多的選項會讓我們朝三暮四,不停地修正想法——向左走,還是向右走?這個計劃不錯,那個想法也有道理,那么到底該怎么做?
在今天這個信息時代,假如你有一天沒有查閱郵箱,就會感到內疚嗎?假如你沒有參考數據庫提供的豐富信息就擬訂了行動計劃,會因此感到不安嗎?如果精力總是被海量的信息牽制,我們的大腦就會被諸多思考填滿,讓人精神疲憊。日益超載的信息和應接不暇的資訊,反而讓人無所適從。
為了檢查我們的信息過載狀況,你可以先讓自己回答下面三個問題:
問題一:在搜集和接受信息時,你是否有時間考慮這些來自不同渠道的信息到底有多大的價值?
為了解決問題,我們從不同的渠道、用不同的方式搜集信息。手機的,電腦的,朋友的,客戶的,新聞媒體的,信息來源五花八門。但是,這些信息到底能帶來多少收益?在評估信息的價值時,不要把金錢收益放在第一位,要重點評估它們產生的機會和能力價值。
問題二:你統計過自己在這些信息渠道上花費了多少時間嗎?
你在這些信息渠道上花費的時間是一周還是一月,或者僅用了幾個小時呢?對需要解決的問題來說,這個時間是多了還是少了?從最終的收益來看,這些投入是否值得?或者說,是不是信息多得讓我們連統計時間和精力都沒有了?假如我們在信息海洋中暢游五個小時,僅僅是為了解決一個過去只用五分鐘就能解決的問題,這個代價就太大了,因為它嚴重地影響到了我們做出最終判斷和采取有效行動的能力。
問題三:你是否在隔一段時間之后,回頭總結過這些信息給自己帶來的影響,不管是正面的,還是消極的?
現代人有一種“疾病”,由于生活和工作節奏加快,每天忙于思考和處理各種事情,時間被壓縮到了極致,于是很少對過去一段時期的“行動效能”進行總結和反思。人們沒有想過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自己接觸到的所有信息構成了哪些影響,也不會認真地考慮為自己建立一個信息分類系統。
現在,你需要嚴肅地思考這個問題:根據自己的需求,哪一類信息是值得自己花費時間和精力去閱讀的?缺乏這些資訊又會如何?你要檢測信息的實用價值,不管是工作的、消費的還是生活的,并且要對它們量化管理。這是盡可能讓我們保持理性的重要步驟,也是我們找到導致行動力下降的根本原因的途徑之一。
? ?本文摘自潛能開發大師、暢銷書作家高原2017年最新力作《別把想法一直放在腦子里》
作品更多精彩內容,請猛戳此處關注? ? ? ? ? ? ? ? ? ? ? ? ? ?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