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寶龍Chris 原創
多少次在寂靜到聽到自己心跳的深夜,在無聊到自己跟自己說話的午后,在被上司長輩數落的那些日子,我們帶著一點心悸、空虛或是怒火,思索那沒人解的開的謎團,所謂活著的意義。
我猜我有答案了。
還記得很久之前看過的一篇文章嗎?講述的是關于某些專門照顧臨終病人的護士,聽著那些準備過完一生的人的遺言:我希望我這一生能夠多去看看世界,多陪陪家人而不是忙于工作。——他們的大部分人,都是這樣的一種感悟。有什么語言,能夠比臨終的話更有力量?(不是我的答案)
這顛覆了一些人的信仰——活著就是要功成名就,但我依然覺得活著的意義不在于此,也并不是看看這世界。
初次戀愛的女人都很美。美的是她們的內心保持著一份純真,一份對別人最真摯的信任。我相信,現實戀愛不是瓊瑤筆下的癡情男女,但是有多少人曾經真的認為,愛情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它超越了親情或者友情,因為這是非常陌生的兩個人最終的完美結合,何其難得?親人沒得選擇,朋友又不會一起生活。(不是我的答案)
古時候,世界就是男人的天,男人就是女人的天。這就是意義嗎?對于現代的女性來說,估計大部分人都不認同。
好吧,那答案是不是就是為了自己能夠追求到更好的生活質量呢?那么我就需要有更多的錢錢,因此我必須努力工作,必須好好學習知識。
都不是。
我是一個喜歡觀察的人。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覺得人只是一種物質。我們以為自己是萬物之靈,其實只是自己一廂情愿的意淫。如果人類是物質,那么,
“我們活著其實是沒有任何意義。”
請構想出這樣一幅畫面:
你就是宇宙中的一束流星,你就是一類物質。(“流星”也許比喻有誤,但是反正就是一束能量)
物質是沒有主觀能動性的,只是伴隨著周圍其它物質的作用,而產生反作用。
當這個物質在運行的過程中,經過了其他的物質(也許也是流星),如果方向不同的話,你們會有些許的摩擦或交集,構成了現實生活中,我們的那些萍水相逢的人;如果方向一致的話,也許就是我們的熟人親人;如果恰好物質屬性粘合的話,就是我們的另一半了。偶爾有些物質經過你,磁極排斥性比較大,就是你憎恨的人。(有時候我們是不是會無緣無故覺得某個人特別討人厭但是又說不出理由?)
好了,當你這束流星慢慢壯大(設想它能壯大或衰弱),代表了你自己本身的能力得到了提升。那么這個能力到底有沒有作為呢?我們發現,在現實生活中,很牛的人都是有號召力的,都是有人脈的,所以如果你壯大以后帶有引力,自然會聚集了其他流星,形成一個由你帶頭的流星群。這個力量肯定是厲害的。如果你經過的路徑,都沒有啥其他流星,那么也許最終,你只能孤芳自賞,或者被其他流星,遠遠的欣賞。(例如那些牛逼但又孤僻的人)
這只是一個比喻,跟活著的意義有什么聯系?
聯系大了,我想說的是,
我們的一切,其實都是軌跡。如果有軌跡,就是說,所有的一切都是注定論,包括了我們所有的努力。我們的思想,其實只是物質的質量高不高而已。
當一顆懶散的流星,走到了氣流特別強勁的空間時,自然而然,它就會被推動而努力。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現,有的時間點,自己非常的懶散,但是到了某一個時刻或者某一個年紀,又突然間分外的努力,這就是你生命軌跡使然。我們也看得見,這世界確實是不公平的,有的人天生就是啥都不做,就可以享受,有的人特別的努力,但還是連小康都沒有。
當一顆沖勁十足的流星,闖入到了一群懵逼的流星身旁,而所有懵逼流星又被吸引過去的時候,自然而然可以引起一場風暴,領軍一次變革,例如說Iphone的出現。這就是傳統所說的,得天時地利人和。
所有物質的能量都會消散,就像人也會死亡。但是,物質是不滅的,所以我們的每一次和別的流星的擦肩而過,就是賦予了對方更多的能量(當然你也可以說是互相消耗),那個流星可能是你的兒女、同事、朋友、親人、愛人等等。他們的生命軌跡中,其實也是繼續把能量賦予別人,慢慢消耗自己。但是,既然物質是不滅的,那些所有的付出,最終還是會有機會回到我們自己身上。我們離開這個世界后,那些物質又形成了一個新的星體,我們會以另外一個身份,繼續下一段旅程。
在此我想說明的是,我們活著的意義不在于自己變得多好,因為我們的軌跡都有定數。也許我們在這世界能做到最讓自己欣慰的事情,最有意義的貢獻,就是幫助別人變得強大變得更加優秀。當物質不滅,以之為一個整體時,世界上所有的一切就是這“一個整體”的分裂,那么其實我們遇見的所有人,都是我們另一部分的自己,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信仰都會告訴人們,愛人如己,不要懷有憎恨,因為那最終只會傷害到自己。(可以這樣想,你就是左手上的一個細胞,你把右手的某個細胞(某個人)打死了,其實傷害的是誰?是宿主啊,就是你的主人,主人死了,你也活不了。)
話外音:科學上面發現了一些神秘的現象:生氣會讓體內的有毒物質成倍的增加,然后慢慢變成癌癥。有些癌癥患者,有時候又能通過自己的意念,神奇的把癌癥去除掉。所以我們越發的會懷疑,唯心主義(意念決定物質)是不是科學的最終歸宿?科學是很年輕的,所以我們應該抱著懷疑的精神,不要信奉絕對主義,做人要嘗試接納任何的新觀點。
有興趣的讀者,我們可以來繼續玩這個視角:
這顆流星如果物質屬性不穩定,形成的就是一個性情不穩定的人。在那個流星所處的空間,這顆流星出現了不穩定,就很有機會會傷害到其他流星體。所以反射到我們的社會,就是那些危險分子,也許是劫機的,也許是殺人放火的。能量強的流星也可以不穩定,輻射到社會就是那些很厲害很尖端的慣犯。
為啥我們古人說三歲定八十呢?就說孩童3歲的性格,差不多就可以決定他80歲時候是怎么樣的一個人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說的就是這種物質的難以改變。如果真能改變,也是到了某個軌跡,有了某種機緣,化合出一種更正能量的物質了。
如果軌跡不能改變,自己能量的大小不能主觀地去改變,那么唯一也許可以做的,就是保持內心的平靜,去好好的對待身邊的人,好好的活出當下的小精彩和小幸運。
我從來都不認同一些話,例如“活著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優秀”、“自己都不愛怎么相愛”,因為這些話經常會出現一些反效果,例如讓人變得更加冷漠,自私,不合群,瞧不起人。我們其實可以通過讓別人變優秀了,逐步提升自己的思想覺悟,從而自己也變得更優秀(相由心生,說的不單只是外表);我們只有學會愛別人了,才會更容易得到別人真誠的回應。為什么大家會覺得中國社會人情冷漠?就是被這些看似正確的話語所荼毒的。
活著沒有意義,這句話是中性的,不帶有任何“因為沒有意義,所以我偷懶”的概念。我想表達的是,我們只是這宇宙的某一場戲中的小演員而已,角色是什么早有定奪,如果你有朝成為了王健林的話,一定不會僅僅是因為你努力了幾年幾十年的結果。
有些流星,一出生就是充滿侵略性,更容易成功;有些流星,就是慢慢悠悠的過著自己的小日子。
只有當你明白了活著真的沒有意義的時候,你才會打心底的去思考,那生命還有沒有任何東西值得我們珍惜,例如說珍惜當下你遇到的任何人,盡量不要產生那些負能量。當我們所有人都有這樣的意識的時候,也許,這世界才會產生一種正面的變革,因為這時候所有流星不會像盲頭蒼蠅一樣胡亂闖入別人的生活,留下傷害后又離開,或者也不會過著物欲至上,金錢至上的生活。那個時候,大家都是有序的,因為流星的最終目的,就是把這團混亂的物質“歸一”,變回原來的一個整體,我認為,那個世界才是沒有仇恨而又平等的世界。
回到文章開頭的第一個故事,那些病危的人,早已看透生命的本質了,你的工作,還真的那么重要嗎?他們說的看看世界,其實就是珍惜當下;他們說的陪陪親人,其實就是要我們這些能量體充滿著愛去溫暖別人。
如果軌跡不能改變,自己能量的大小不能主觀地去改變,那么唯一也許可以做的,就是保持內心的平靜,去好好的對待身邊的人,好好的活出當下的小精彩和小幸運。
如果軌跡不能改變,自己能量的大小不能主觀地去改變,那么唯一也許可以做的,就是保持內心的平靜,去好好的對待身邊的人,好好的活出當下的小精彩和小幸運。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