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抗爭病毒的歷史可謂悠久,能追溯到還沒進化成現代智人以前。對于某些病毒性疾病,借助疫苗和抗病毒藥物我們已能控制其感染蔓延,并使染病的人得以康復。比如曾是致死率最高的天花病毒,已在198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徹底滅除,自那時起無一新感染病例。
但若徹底贏得對抗病毒的勝利,光明還遠在前方。近幾十年來出現的最大挑戰是,幾種原本寄生于動物的病毒轉移到人體身上,因此引發了大規模瘟疫的爆發,動輒奪取成千上萬的生命。比如2014至2016年期間導致西非埃博拉疫情的病毒毒株,感染后致死率高達90%,使其成為埃博拉病毒家族中最恐怖的成員。有時病毒危害并不以染病致死率為唯一指標,就比如2020年引發全球疫情的新冠病毒,雖然致死率比不上埃博拉病毒,但因為目前世界范圍內尚無有效的與之對抗手段,因此仍然對公共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根據感染后死亡率、致死人數以及抑制擴散蔓延的難易程度,我們列出了12種最危險的病毒殺手
一 馬爾堡病毒(Marburg virus)
馬爾堡病毒可在人類及其他靈長類動物中引發出血熱。它是在1967年被科學家們發現的,當時德國的一個實驗室工作人員接觸了來自烏干達的受感染猴子,在動物-人際感染后引發了規模不大的疫情。馬爾堡病毒具有和埃博拉病毒相似的感染癥狀:病人會發高燒、全身出血,進而引發休克、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第一波疫情的致死率為25%,然而1998-2000年間在剛果民主共和國以及2005年在安哥拉出現的疫情中,致死率都超過了80%。
二 埃博拉病毒( Ebola virus?)
我們第一次發現的人際間傳播的埃博拉疫情,爆發于1976年的蘇丹和剛果。埃博拉病毒通過與感染者接觸、動物血液及其他體液或組織傳播。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的埃博拉病毒專家、微生物學副教授埃爾克·米爾伯格(Elke Muhlberger)告訴《生活科學》(Live Science)雜志,目前已知病毒毒株的致病性差異很大。比如埃博拉病毒雷斯頓毒株(Ebola Reston)甚至不會讓人生病,但根據WHO的數據,本迪布吉毒株(Bundibugyo strain)致死率有50%,而蘇丹毒株(Sudan strain)的致死率高達71%。
據WHO稱,始于2014年初的西非疫情,是迄今為止該病毒擴散范圍最大也是最復雜的疫情。
三 狂犬病毒(Rabies)
雖然早在上世紀20年代寵物用狂犬疫苗就已問世,使得狂犬病在發達國家極為罕見,然而悲催的是狂犬病疫情在印度和非洲部分地區仍然是個非常嚴重的健康問題。
狂犬病毒可以破壞大腦組織,因而是種非常嚴重的疾病。借助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抗體的作用,如果人類被患狂犬病的犬類咬傷是可以救治的。但不進行治療的話,致死率可高達100%。
四 艾滋病毒(HIV)
就目前來說,最致命的病毒殺手應該還是艾滋病毒,這是因為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首次發現艾滋病感染者以來,已有3200萬人死于此病。
雖然已有很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幫助患者延長數年的生命,但占據新發艾滋病病例95%感染者分布在很多中等收入或低收入國家。WHO的非洲區域每25名成人中就有1人艾滋病毒呈陽性,占全世界艾滋病毒總感染者的三分之二以上,形勢依然非常嚴峻。
五 天花病毒(Smallpox)
1980年,WHO正式宣布在世界范圍內徹底消除了天花病毒(譯注:在管理非常嚴格的實驗室中保留天花病毒毒株用于科學研究),在此之前,人類與天花病毒的奪命抗爭已持續數千年。天花病毒感染致死率超過了三分之一,即使僥幸存世,身上也會留下深深的永久性疤痕,而且還常讓患者失明。
歐洲經歷了群體免疫后,隨歐洲探險家及侵略者的腳步,世界其他較少接觸此病毒的區域就遭了殃。歷史學家估計,美洲原住民中有90%居民死于歐洲探險家引入的天花,即使到了二十世紀,天花也殺死了全球3億人。沒有死的感染者日子也很悲慘,和令很多人致盲帶來的痛苦相比,身上長了很多疤痕都不算什么,這也是促進全球消滅天花病毒運動的主要原因。
六 漢坦病毒(Hantavirus)
漢坦病毒肺綜合癥(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 簡稱HPS)首次爆發于1993年的美國,當時生活在四角地( Four Corners region of the U.S 譯注:是猶他、科羅拉多、新墨西哥和亞利桑那四個州的交會點地區)一位年輕健康納瓦霍男子和他的未婚妻在幾天之內死于不可抑制的呼吸短促(shortness of breath)。幾個月后,衛生防疫部門從一名感染者家中的白足鼠(deer mouse)身上分離出漢坦病毒。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數據顯示,目前在美國有600多人感染了漢坦病毒,其中有36%的人死于此病。
漢坦病毒不會人傳人,感染者是因為接觸到感染老鼠的糞便而染病。根據2010年發表在《臨床微生物學評論》(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雜志上的一篇論文稱,在此之前,另一種漢坦病毒曾在20世紀50年代初朝鮮戰爭期間引發疫情。使得超過三千名士兵被感染,其中約12%死亡。
當美國首次發現這種病毒感染病例時,整個醫學界對其倍感陌生,后研究人員發現在納瓦霍傳統醫學文獻中描述了類似癥狀疾病,這才將其與嚙齒動物關聯起來。
七 流感(Influenza)
據WHO的數據,在尋常的一個流感季中全球約有五十萬人死于此病,如遇偶爾出現的新流感病毒毒株,可能會引發更大流行范圍、疾病傳播的也更快、致死率也會更高。史上最致命的流感瘟疫(有時也被成為西班牙流感。譯注:后發現其實是美國參加一戰的士兵從美國帶到歐洲去的)始于1918年,這場流感讓全球高達40%的人感染,估計造成了五千萬人的死亡。
不太樂觀的是,只要那種可以迅速感染和傳染的病株出現后,這種級別的流感疫情還有可能再度發生。(譯注:控制流感的簡單有效方式是在流感季戴口罩、勤洗手,不摸口鼻,今年國內的防止新冠疫情就讓流感發病率大幅度降低)。
八 登革熱(
Dengue
)
上世紀五十年代,登革熱病毒首先在菲律賓和泰國出現感染病例,自此開始向全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擴散。至今,全世界高達40%的人口生活在登革熱流行地區,隨著全球變暖的發展,攜帶登革熱病毒的蚊子會因活動范圍更大使得疾病傳播得更遠。
根據CDC的數據,登革熱每年可使全球五千萬至一億人感染疾病,雖然登革熱致死率比很多病毒要低,大約只有2.5%。但這種病毒可能會引發類似埃博拉的疾病,被稱為登革出血熱(dengue hemorrhagic fever),如不加治療,這種病的致死率就會高達20%,成為一種很大的健康威脅。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于2019年批準了一種登革熱疫苗面市,該疫苗可用于登革熱高發地域且已經證實有過感染史的9-16歲兒童。有些國家已經批準用在9-45歲的人種植疫苗,但同樣,接種者必須曾明確感染過登革熱,若從未有感染史的人接種疫苗,反而會面臨嚴重的登革熱患病風險。(譯注:原文如此recipients must have contracted a confirmed case of dengue in the past. Those who have not caught the virus before could be put at risk of developing severe dengue if given the vaccine. )
九 輪狀病毒(Rotavirus)
輪狀病毒是引發嬰幼兒嚴重腹瀉的主要致因,目前市面上有兩種疫苗可保護兒童免受輪狀病毒的侵害。輪狀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是糞-口。
雖然發達國家的兒童很少因輪狀病毒而喪命,但在發展中國家感染輪狀病毒依然是個可怕的嬰幼兒殺手。根據WHO的估計,2008年全世界有四十萬三千多5歲以下兒童死于輪狀病毒感染,但引進疫苗的國家報告稱住院和死亡人數急劇下降。(譯注:所以不要懷疑輪狀病毒疫苗的積極作用,一定要給孩子接種疫苗)。
十 SARS冠狀病毒(SARS-CoV)
(圖片來源:CDC/ Dr. Fred Murphy)
據WHO的報告,這種可引發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癥(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簡稱SARS,)的病毒于2002年首次在中國廣東引發疫情。病毒很可能最初在蝙蝠身上出現,然后轉播到夜間活動的一種叫果子貍的哺乳動物身上,最后感染了人類。SARS疫情蔓延到全球26個國家,在兩年內感染了八千多人,并讓其中七百多人死亡。
感染后病人會發燒、發冷和渾身疼痛,并常常發展成肺炎,在一些嚴重的情形下,肺部感染病充滿膿液。SARS的感染致死率為9.6%。迄今為止,沒有任何治療方法或者疫苗得到了批準面市,然而根據CDC的數據成,自疫情后,也再沒有任何新的SARS病例報出(譯注:這個也挺蹊蹺,就這么來的兇猛,走的匆匆)。
十一 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征冠狀病毒2型(SARS-COV-2 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與SARS同為冠狀病毒家族成員,該病毒于2019年12月在中國武漢市首次被發現鑒定。來源可能是蝙蝠,并在最終感染到人之前經過了中間的動物環節,這點和SARS類似。
自疫情爆發以來,該病毒已經感染全世界幾千萬人(譯注:2020年12月28日數據是超過八千萬人感染),持續的疫情使得世界范圍正常秩序受到很大影響,目前多國正努力開發診斷、治療和疫苗的研究推廣。
由新冠病毒引發的疾病稱之為COVID-19,估計致死率為2.3%。年齡較大的人或者有基礎性疾病的人最有可能感染后罹患嚴重疾病(并發癥)。常見癥狀包括發燒、干咳、短促呼吸、嚴重時會發展成肺炎。
十二 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簡稱MERS-CoV)
導致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的病毒在2012的沙特阿拉伯引發疫情,后又在2015年的韓國爆發了第二次疫情。MERS病毒和SARS病毒、COVID-19病毒一樣,都同屬冠狀病毒家族,而且起源也可能一樣,都是蝙蝠。該病毒進入人體之前被駱駝感染過,感染后會發燒、咳嗽和呼吸短促。
MERS通常會發展成嚴重的肺炎,估計致死率高達30%-40%之間,使其成為已知從動物傳染給人類的冠狀病毒中最致命的一種。MERS目前也沒有任何批準的治療或疫苗面市。
(以上內容編譯自:https://www.livescience.com/56598-deadliest-viruses-on-earth.html,轉載請獲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