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州從事西湖亭宴餞
許渾
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離歌酒一杯。
城帶夕陽聞鼓角,寺臨秋水見樓臺。
蘭堂客散蟬猶噪,桂楫人稀鳥自來。
獨想征車過鞏洛,此中霜菊繞潭開。
【注解】
1.? 潁州:北魏孝昌四年(528)置,治所在汝陰縣(今安徽阜陽市)。北齊廢。唐武德六年(623) 改信州復(fù)置。天寶初改為汝陰郡。乾元初復(fù)為潁州。轄境相當(dāng)今安徽阜陽、阜南、潁上、太和、鳳臺、界首、臨泉等市縣地。北宋政和六年 (1116) 改為順昌府。金復(fù)為潁州。元屬汝寧府。明屬鳳陽府。清雍正二年 (1724) 升為直隸州,屬安徽省。十三年(1735) 升為潁州府。
2.? 從事:官名。漢以后三公及州郡長官皆自辟僚屬,多以從事為稱。《漢書·丙吉傳》:“坐法失官,歸為州從事。”
3.? 西湖:此指安徽阜陽西三里的西湖,為潁河合諸水匯流處。三里長,十里寬,為風(fēng)景勝地。
4.? 宴餞:設(shè)宴招待。《藝文類聚》卷二九引南朝梁簡文帝《餞別詩》:“行樂南北皮,宴餞臨華池。”《新唐書·后妃傳上·楊貴妃》:“初,安祿山有邊功,帝寵之,詔與諸姨約為兄弟,而祿山母事妃,來朝,必宴餞結(jié)歡。”宋樂史《楊太真外傳》:“又命楊銛以下,約祿山為兄弟姊妹,往來必相宴餞。”
5.? 清宴:清雅的宴集。《初學(xué)記》卷十四引晉成公綏 《延賓賦》:“延賓命客,集我友生,高談清宴,講道研精。”唐孟郊《嚴(yán)河南》:“何必紅燭嬌,始言清晏闌。”
6.? 離歌:傷別的歌曲。南朝梁何遜《答丘長史詩》:“宴年時未幾,離歌倐成賦。”唐駱賓王《送王贊府上京參選賦得鶴》:“離歌凄妙曲,別操繞繁絃。”宋周邦彥《點絳唇》詞:“征騎初停,酒行莫放離歌舉。”
7. 鼓角:鼓角聲。前蜀韋莊《登漢高廟閑眺》詩:“參差郭外樓臺小,斷續(xù)風(fēng)中鼓角殘。” 宋 梅堯臣《送徐君章秘丞知梁山軍》詩:“蛟龍驚鼓角,云霧裛衣裘。”
8. 蘭堂:芳潔的廳堂。廳堂的美稱。《漢書·禮樂志》:“神之出,排玉房,周流雜,拔蘭堂。”《文選·張衡〈南都賦〉》:“揖讓而升,宴于蘭堂。”呂延濟(jì)注:“蘭者,取其芬芳也。” 南唐 馮延巳《應(yīng)天長》詞之五:“當(dāng)時心事偷相許,宴罷蘭堂腸斷處。”
9.? 桂楫:桂木船槳。亦泛指槳。舟之美稱。晉王嘉《拾遺記·前漢下》:“桂楫松舟,其猶重樸。”宋 陸游《蹋磧》詩:“何日畫船搖桂檝,西湖卻賦探春詩。”
10. 征車:遠(yuǎn)行人乘的車。唐韓愈《送侯參謀赴河中幕》詩:“別袖拂洛水,征車轉(zhuǎn)崤陵 。” 明文徵明《馬上口占謝諸送客》詩之九:“立馬雙橋日欲斜,沙塵吹霧暗征車。”
11. 鞏洛:鞏洛二古地名的并稱,今河南鞏義市和洛陽市一帶。
12. 霜菊:傲霜的秋菊。宋 蘇軾《甘菊》詩:“越山春始寒,霜菊晚愈好。”
簡譯:
西湖亭清宴上,一邊喝著酒一邊聽著傷別的歌曲,使我暫時忘記了歸返之事。(此聯(lián)寫清宴上的情景,不知回并不是真的不知回,而是喝酒沉醉而已)
秋天的水邊,僧寺樓臺矗立,夕陽籠罩著小城,不時傳來鼓角之聲。
蘭堂里的客人散去,秋蟬卻還在鼓噪。因為過往人少,不時有野鳥飛落在蘭舟上。
(以上兩聯(lián)寫西湖亭周圍景色)
這里水潭四周傲霜的秋菊正艷,可是我卻只想著征車穿過鞏洛,回到家鄉(xiāng)的情景呀。(此聯(lián)寫思鄉(xiāng)之情,幽美之境做襯托,可是仍然不能消除許渾的歸返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