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網絡原創工具V5檢測:該文章原創度為99%,屬于原創文章。
今天,大家都在爭當一個愛讀書的人,可是讀書人與讀書人命運卻有很大不同。但讀同一本書的人,命運有時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首先,先聲明一個問題,關羽和岳飛讀的春秋,其實是春秋三傳(即《左傳》、《公羊傳》、《谷梁傳》),而非孔老夫子所編撰的《春秋》。孔子寫的《春秋》又名《春秋經》,也有稱之為《麟經》或《麟史》的,用今天的話講,就是“歷史大事記”,講的是哪年哪月發生了什么事,算是一個流水帳。而春秋三傳,是對歷史事件的詳解,有心人可以從中思考到很多東西。
先說岳飛,一出生就已經石破天驚了,傳說有大禽若鵠,在他出生之時,飛鳴室上,所以得名岳飛,字鵬舉。少年岳飛,沉厚寡言,天生神力,喜讀《左氏春秋》,據說,不到20歲時就能力挽硬弓三百宋斤,開腰弩八石,具體什么情況是不知道了,反正,就是兩個字,“厲害”。
再看關羽,一出生也是神龍轉世,傳說他的家鄉有一個老和尚,棋藝頗高。一日,來了一個紅臉大漢,天天與之下棋,竟然一個多月未分勝負。忽然有一天,紅臉大漢不到一個時辰就贏了老和尚,大漢十分奇怪,問起原因,老和尚嘆道,“這個地方已經一個多月不下雨了,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紅臉大漢深思良久,說,“我是南海龍王,明天為你降雨,但降雨之日也是我犯天條之時,必死無疑。雨停后,你去湖里尋找冒出的紅水,帶回家,不要動”。老和尚聽從了龍王的話,雨停后把紅水帶回家,一百天之后,出來了一個紅臉小孩,據說,就是關羽。
歷史上的岳飛讀了春秋之后,做法頗像曹操。曹操一次作戰,糧食不足三日,而運糧車三日之后才能到。于是,糧官來問對策,曹操支了一個陰著,讓糧官把分糧的大斗換成小斗。三日之后,士兵嘩變,曹操立斬這個糧官以定軍心。不但緩解了缺糧之急,還贏得了人心。在殺糧官之前,曹操單獨和糧官說,“這個黑鍋你是背定了,不過你的妻兒由我來管”。要說岳飛也是如此,一次,他手下一幕僚出于好心為他向上表功,為了彰顯自己的“無私”,岳將軍找借口打了這名幕僚五百鞭子。還有一次,一個士兵拿了別人一縷麻線捆馬草,剛好岳將軍要立威,于是以此為借口斬了首。
歷史上的關羽讀了春秋之后,讀懂了其中的利害。在華容道上,關羽截住了落慌而逃的曹操,為什么沒有殺他?據說,曹操祭出了義字的大旗,“大丈夫以信義為重。五關斬將之時,將軍還能記否?”,不過,熟讀歷史的人都知道“狡兔死,走狗烹”的結局,或者,放曹賊一條生路,也是關羽給自己的一條生路呢?
后來,劉備入蜀站穩腳跟之后,關羽獨自鎮守邊關,遠離了很多是非,也有可能更是受了這個影響,按理說,這么打的一員大將,應當和岳飛一樣,經常出入在皇帝身邊啊。
同一本書,會讀出不同的結局;同一條路,會走出不同的精彩。再讀春秋,回眸人生,一切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