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藍 ?
1
最近金星又開了一檔節(jié)目,叫《中國式相親》。
我表示很好奇:什么叫中國式呢?
于是我點開節(jié)目一看,哦,所謂的中國式,就是把父母給請到臺上,幫子女挑選另一半嘛。
嗯,有創(chuàng)意,在程式化的相親節(jié)目里,可算得上是一股新鮮流。
但在看完一集之后,我才知道金星不過在全程講冷笑話:
整個節(jié)目并不是父母“幫”子女挑選另一半,而是完全在給自己選另一半嘛。
每個家庭的父母一上來就先列出了一二三四五點要求,更直言:我就喜歡什么什么樣的……
比如,有個家庭的姨媽放言:他本人喜歡誰不重要,我占的權(quán)更重一點。
還有個家庭的媽媽是高級營養(yǎng)師,說:手涼的姑娘不能要,因為手涼就是宮寒,對生孩子不好……
好科學,好高大上,有沒有?
節(jié)目的設(shè)置也很耐人尋味:父母比兒子具有更大的權(quán)力,甚至可以替兒子拍板。
你驚訝嗎?覺得荒誕嗎?在屏幕上看到這樣“無節(jié)操”的設(shè)置感覺到三觀的凌亂了嗎?
不,這其實本來就是現(xiàn)實。
在替兒子選妃上,媽寶男的父母們畫風從來就不是和風細雨,而是只手遮天。
至于金貴的兒子們,則被送入到一間只能“旁觀”的小屋,全程負責吐槽和垂簾聽政。
我不知道這個節(jié)目的策劃者是誰,我只能目瞪口呆于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置。
它把在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男女婚戀問題,活生生放大到了屏幕上,產(chǎn)生了一種諷刺漫畫的效果。
和“相親”相比,“中國式”才是這個節(jié)目的最大看點。
一本正經(jīng)主持著“相親”節(jié)目的金星,則是在“惡毒”地告訴我們:LOOK,這就是咱們真正的“中國式相親”。
在婚戀市場上,以“能生孩子”“能做家務(wù)”“事業(yè)有幫助”為挑選標準的父母們,PK以“漂亮”“能照顧我”為標準的媽寶巨嬰們,真的很“中國式”呢。
2
節(jié)目里,有好幾個男嘉賓都提出了對女性的一個要求:“成熟的,能照顧人的”。
在第二位美女嘉賓拿著自己煲的湯出來時,他們紛紛大喊:這個不錯,可以照顧我!
這是在相親嗎?
這真的不是在給自己找媽?
在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里,男人找老婆,一是為了滿足X需求,二是為了滿足“媽”需求。
換言之,一是為了配種,傳宗接代,一是為了繼續(xù)當“嬰兒”。
因為自己的媽媽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需要找個人來接力“媽媽”的角色。
我似乎有點理解“老婆”這個詞是如何誕生的了。
我爺爺以前是個少爺,習慣了被人服侍,離開了女人,生活自理都成問題,他甚至連洗澡水的開關(guān)都不會開。
奶奶去世后,他身邊便常年跟著一個保姆,因為離開了照顧他的人,他連生存都成問題。
如果說這是年代太過久遠的事,那近年來的騷年們,生活自理能力是不是就要高點了呢?
我有個表哥,他單身的時候,可以把被子蓋到上面起一層黑油都不洗。
我還有個表弟,他從來不自己洗襪子內(nèi)褲。
襪子穿得實在不能穿了怎么辦?
人家直接扔掉。
我有個同學,她曾經(jīng)交往過的一個男友,從來記不住自己有哪些衣服,每次都要我同學幫他把衣服擇出來。
他們的日常對話是這樣的:
男:老婆,我洗完澡出來找不到衣服穿。
同學:就在衣柜左邊第三個格子里。
男(要哭了):我找不到啊,你快來幫我找,好冷!
另一個同學的男友,不會做飯也就罷了,極品到居然連方便面都不會泡!
那么問題來了,他為什么不會泡呢?
因為他不會燒開水。
如果你認為他說的燒開水是指用水壺燒,那是太高估他了。
實際上他說得是:他不會用飲水機燒開水!
對,就是那種“啪”一聲按下就可以轟隆隆燒水的飲水機!
我很想問他是殘廢了,還是大腦容量太少了,這世上真有人連飲水機都不會用嗎?
后來我才了解,原來他的技能不止于此,他不會用的,不僅有飲水機,還有洗衣機,數(shù)字電視,微波爐,烤箱,熱水器,燃氣爐……
你以為他是電器盲,所有的電器都不會用?
你錯了。
他用起自己的手機來,打起游戲來,那智商可是嘩啦啦直接爆表的呢。
同學說:你衣服該洗了。
他玩著游戲:洗衣機那么復(fù)雜,我又不會用,你幫我洗。
同學:那你把衣服脫下來總會吧?
他:我又不會脫,你幫我脫。
你看,就是這么霸氣(nao can)呢。
3
之所以很多男人都想找“成熟的,會照顧人的”,就是因為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太差了。
為什么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這么差呢?
因為在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里:男人是不需要“生活自理”的,生活直接“她理”就行了嘛。
“做飯,洗衣服,整理衣柜……這些都屬于女人的事!”
所以,“生活自理”的事在小時候就被他們的媽媽給一手包攬了。
男孩子勤快點主動洗了雙襪子,父母會尖叫:天哪,這是男孩子做的事情嗎?快放下,我來!
周圍的大環(huán)境也在努力把男孩子們培養(yǎng)成生活自理白癡:男孩子嘛,離廚房遠一點……
在這樣的教育之下,男孩子們習慣了不做飯,不洗衣服,甚至不洗襪子和內(nèi)褲,連開水都是媽媽燒好了給他們端過來,全方位無微不至的服務(wù),讓他們逐漸長成了一個個“巨嬰”。
對于這些“巨嬰”的父母來說,他們根本不覺得男人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有什么問題,他們會這樣說:反正以后他要結(jié)婚的。
這句話相當于在說:
反正他以后要找個保姆的。
反正他以后要找個新“媽”的。
反正他以后會有人伺候的。
所以,很多男人找女人,不過找的是一個漂亮的保姆。
諷刺的是,在《中國式相親》里在第二位美女嘉賓自曝年齡已經(jīng)40歲,還有個11歲的兒子后,那些之前嚷著“就是我的菜”“她會照顧我”的男嘉賓們立刻泄了氣。
所有的父母臉上都露出奇怪的表情,很耐人尋味。
有一位媽媽甚至說:我兒子年紀太小了,太淘了,我怕你們有代溝。
又要年輕,又要成熟,那豈不是需要相當?shù)摹伴啔v”才做得到?
只怕,年輕又閱歷太多的女孩,他們又該嫌棄別人太“復(fù)雜”了。
看來,他們需要的不僅是漂亮的保姆,還得是年輕的,漂亮的,保姆。
“中國式相親”的背后,找的不過是:年輕的子宮,勤勞的雙手,漂亮的臉蛋。唯獨不是你這個人。
它滿足一切低質(zhì)量婚姻的特點:可以交配,可以給我當保姆,好看。
以前我養(yǎng)狗的時候,給狗找配種,看的是狗的成色,血統(tǒng),健康度,漂不漂亮,至于兩只狗有沒有共同語言,看對方是否順眼,從來不在我們的考慮之中。
我從不會幫狗找滿足其愛情,三觀,靈魂,興趣的對象,因為狗的婚姻不需要這些。
對于狗來說,它只要有一個可以交配的對象,它就高興得原地打轉(zhuǎn)了,交配是他的本能。
節(jié)目中眾位媽寶男的表現(xiàn),簡直完美地詮釋了什么叫“本能”。
但人和動物不一樣的地方,就在于,真正能夠決定人幸福感的,往往不是那些低層次的東西。
就像魯迅之于許廣平,揚·安德烈亞之于杜拉斯。
真正幸福的結(jié)合,必然閃爍著人靈魂的色彩。
而現(xiàn)在的中國式婚姻,不得不說,很多都只不過是基于交配基礎(chǔ)上的利益交換罷了。
-END-
*文章:清藍,毒舌界的一抹溫柔。平臺轉(zhuǎn)載或合作請后臺聯(lián)系我。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順手喜歡和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