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一個姑娘,如果我將來有一個女兒,我希望能培養成她那樣。她是一個上海姑娘,熱情,獨立,又帶著上海人特有的秀氣。我認識她的時候,她孤身一人跑到東北來上學,因為她高中上的是藝術學校,所以我們第一次聊天她就笑著對我說:
“我的高中同學大部分都去上戲了。”
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因為后來有很多次,她會指著我正在看的屏幕對我說:
“這是我同學。”
有與有榮焉的自豪,有同學之間的溫情,又見多識廣的大氣,唯獨沒有羨慕的落寞。我問過她,有沒有后悔過,她的眼睛亮亮的,不帶絲毫躲閃的,直視著我,說:
“我一直想做一個學金融的藝術家。”
其實她想做一個有頭腦的藝術家,舞蹈是她畢生的熱情,但她更需要學識來豐富她的人生。其實有很多人,清醒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但她不是,她更加在乎的,是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不想成為什么樣的人、什么事情不做,其他的一切,都可以嘗試。
她始終保持著孩子的天真,和對這個世界善意的好奇,她不斷嘗試著新鮮的東西,不斷豐富著她的興趣欄,不斷豐滿著她的人生。她現在正在澳洲留學,聽說要申請歐洲交換的program,最近一次看她朋友圈,是在講述注射HPV疫苗的經驗。
說真的,我欣賞她的勇氣,這樣對任何事情說做就做的決心,不是誰都有的。最明顯的,就是我們曾經同樣想去一個地方玩,她選擇了最近的一個假期抬腳就走了,而我至今也沒去成這個地方。對于這件事情我思考了很久,得到的結論讓我自己默然。
我的結論就是,我根本不在乎自己去沒去過那個地方。
這種不在乎,不是說我之前的愿望是假的,而是我對于這種愿望并不能變成現實的結論已經麻木了。這種麻木,是因為我從小到大,很多個愿望無法變成現實的日積月累形成的。當然,我并不是說她從小到大的愿望肯定都達成了,我指的是,我根本沒有對實現我的愿望付出過足夠的努力。
如果我足夠努力,想辦法空出時間,攢夠銀子,我也可以定最近的機票說走就走,我只是覺得很累,我想安于現狀,所以寧愿在原地抱怨。
我相信,大部分在原地抱怨沒時間、沒有錢的人,也和我一樣,安于現狀,又左右為難。我的朋友她就沒有這方面的顧慮,而且她生活的也比一般人都好。
也許,有人覺得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但在我看來,這恰恰正是最負責任的一種人格,只要她要做的,都會做到最好,而且是說做就做。
我和她交往愈久,越發覺得她是個神奇的存在,她能背出來不同超市里她日常所需的各種牛奶、切片面包的價格差別和每次的價格變動,也能隨手就買一件香奈兒的禮服。我長這么大,在她的行為上,第一次通透的明白了“好鋼用在刀刃上”的意義。我有一段時間甚至在想,是不是上海的女孩都是這么的會打理自己的經濟。
但我相信,最主要的還是她性格的原因。很多人都說,人的性格是天注定,可愛或高冷。但有的性格卻是后天培養的,比如說說做就做的魄力,比如說把“好鋼”攢下來用在“刀刃上”的能力。
所以,我認識她之后,有意識的去滿足我自己的愿望,比如我想有一雙細長的腿,就每天在健身房里流汗,比如我想寫出一個過得去的作品,每天不管多晚都逼著自己寫完當天那一部分。
上天會眷顧努力的人,努力的人同樣會變成幸運的人,也許我不用等到我有一個女兒,就能先把我自己培養成我理想的女孩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