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許多音樂,唯有日本陶笛大師宗次郎的一曲《故鄉的原風景》讓我深深地著迷。
《故鄉的原風景》是一首美妙的曲子,它能讓人感受到一種美,一種無以言喻的飄渺的美,讓人在傾聽它時感覺仿佛是在體悟一種來自靈魂的聲音,在輕叩著靈魂深處那妙不可言的悸動情愫。
喜歡這首曲子,是因為它給我一種說不出的感覺。那平和恬淡卻又不失深邃的意境讓人深深癡迷,仿佛是一個人在明月高懸、群星滿空的夜晚,獨自躺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微風陣陣拂來,涼爽、愉悅、沒有壓抑、沒有喧囂,只是寧靜、溫和,漸漸地,心也變得放松、暢快,于是一切對生命、對自然的愛戀之情也油然而生,然后慢慢變得濃郁和熱烈。
音樂在飄揚,人的思緒也在飄揚,隨著溫暖而柔和的風一起在半空中婉轉,然后流向遠方,那么溫暖、自在、輕松,仿佛真的能深切地體會到一種自然生命最為原始的張力,蓬勃而旺盛,充滿活力卻又不張揚。
宗次郎本人是一個聞名于世的日本陶笛大師,他喜歡通過優美清新的的陶笛音樂來表現自己豐富的內心情感,傳達出他對山川大地,自然美景,故鄉原野深沉的眷念。
《故鄉的原風景》是他最為知名也最受喜愛的音樂之一,那清越悠揚的陶笛音色就恰恰表達了他對故鄉的這種無比的熱忱。帶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和個性抒發,他吹出了自己的心緒,也吹出了人們心中的向往與癡迷,有時甚至讓人感覺:明明出自他的口,卻仿佛來自我心。
聽《故鄉的原風景》就好像有一陣夾雜著花草芳香的泥土氣息撲面而來,會感覺是在傾聽那緘默的泥土用它最深情的口吻娓娓述說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那淡淡的,緩緩的音樂聽似無意,卻蘊含著最為真摯的情感。這世間樂器千百種,但總覺得沒有哪一種可以吹出如陶笛那讓人心動的感覺,陶笛的音色圓潤、厚實、悠揚、悅耳,再與作曲者本人所要表達的情感合二為一,就成了一切的詞語都難以形容的天作之合。
然而也正是這恬然的樂曲,聽著聽著,卻又漸漸地就讓人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種淡淡的哀傷,不知何起,卻揮之不去,帶著幾分人世的滄桑感和寂寥感。在贊嘆那自然大地山川河流美麗的同時,卻又夾雜著人所無法參與其中的傷感;對故鄉無比的懷戀,卻又懷有無以回歸的失落;對美好靈魂的禮贊,卻又別添幾許無法融入靈魂的憂思。那帶著些許朦朧的、神秘的、深邃的意蘊又使人感受到它別樣的厚重感。
常常覺得宗次郎的這首《故鄉的原風景》是從骨子里不同于班得瑞的音樂,班得瑞的音樂是把人帶入純粹的自然美景中,森林、湖泊、山谷、平原等等都是可依賴的自然之物,完全拋棄了有關于人類的一切,只在不摻任何雜質的自然中尋找那原始之美,再去體驗自然生命的和諧相生,永恒不息。
而《故鄉的原風景》則是把人類深沉的情感引到自然山川的美景,并恰到好處地融入其中,通過大自然來表達自己濃郁的情感,因而這就使它充滿了人性的溫情,卻不帶一絲人間的煙火味兒。
當然,他們的音樂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可以從中尋找到現代社會喧囂下的寧靜淡然,一份難得的精神超脫。
《故鄉的原風景》有著無窮的魅力,因而喜歡它的人不少。我想,但凡一個人喜歡或癡迷某一事物,大約皆因此物飽含或能引發其感情、追求、回憶或愿望。許多人喜歡聽它也往往是因它觸動了自己的心弦,或思鄉,或愛戀,或對生命的體悟,對滄桑的感知,凡此種種,也皆有各自不同的意念。
而自己喜歡這首曲子,也無并什么驚天動地的原因,只是其中感覺微妙,就像人遇到愛情一樣,在如水的歲月里,能夠有一首發自靈魂又深入靈魂的音樂,讓你充滿想象,充滿回憶,交融于未來與過去間,誰會不喜歡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