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的絕望,
都是從做自己不擅長、不愿意、不認同的事情開始的。
愛情是,工作是,人生也是,
不是打心眼兒里認可的事是絕對不可以做的,
因為一旦做了,
人就會長出一種鬼鬼祟祟的氣質,
然后一輩子就完蛋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個做木偶的姑娘
今天的文章從這首小詩開始。
很多朋友會有這樣的經歷:“知道應該做但不能下決心去做;知道不應做但忍不住偷偷地去做;知道自己很想做這件事但是因為一些原因而沒有去做;知道這件事不想去做但還是因為某些原因不得不硬著頭皮去做”。
也有很多人在嘆息聲中活著,遺憾自己曾經沒能做的事,就這樣錯過了星星也錯過了太陽。
這是為什么呢?
這是因為理性和感性的立場不一致,意識與潛意識的價值排位有異,這就是我們的意識在對抗我們潛意識的結果,是意識和我們的潛意識出現沖突的現象。
我們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BVR),是隨著每天出現的事情有所學習而不斷變化的。可能在意識層面上我們已經認可或者接納,但是在我們的潛意識層面我們可能還停留在疑惑、懷疑、排斥、不接納的能量層面。因而此時此刻我對這一件事的BVR,仍然可能會有意識和潛意識層面上的不同。這也就是身心不一致的而狀態。
身心一致的狀態,就是我們的意識與潛意識處于一個完全和諧合拍、共鳴共振的狀態。在這個狀態里,我們蘊藏的內心力量,能夠更有效地發揮出來,為人生創造出更多的成功、快樂。
那么如何與潛意識做溝通呢?
我常用的方法就是通過催眠。我在催眠語的引導下慢慢進入催眠狀態,慢慢進入我的潛意識世界。一開始,我是那種聽著聽著就會睡著的人,課后問了老師我睡著的原因。老師說這是因為我還沒有和潛意識建立連接,潛意識出現阻抗,不愿建立連接;也有可能是身體很疲憊;或者是每次上微課的時間和睡覺的時間太過相近。經過調整,我慢慢的建立起與潛意識的溝通,我能跟隨引導語慢慢的走下去,想象畫面。其中果然有很多在現實生活中我不想面對,我很討厭,害怕的場景。但是后來在催眠的引導下,我放松了緊張的神經,找到了如何面對這些困難的方法。
催眠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催眠能給自己一個清凈放松的時間,給自己一個自己與自己連接的機會。
什么是與自己連接?
為什么需要和自己連接呢?
我覺得自己和自己連接就是傾聽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我們看到很多人每天忙忙碌碌,身心疲憊;看到有些人違背自己的潛意識、違背自己內心的聲音去做一些意識上“應該”的事情;看到有些人身體的某些部分變得僵硬、肌肉變形、疼痛等等;看到有些人整夜整夜的失眠......其實這些都是沒有充分和自己連接的反應。我們很久沒有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了,我們做這個事情是我們愿意的嗎?是發自我們的本心、真心希望渴望的嗎?還是因為別人覺得這樣做比較好?還是我們在和誰較勁?和自己還是和別人?我們在恐懼害怕什么?在為什么事情而生氣,感到憤怒?你本心不希望做的事情還是做了,那么這股違本意的情緒你是否處理好了?你是否找到了宣泄壓抑的出口?當你進行下一件事情的時候,你剛才的壓抑、悲傷、無助的情緒是否已經過去,你已經恢復了平靜?
當催眠的指導語慢慢進入耳朵,當輕柔放松的音樂幽幽響起,那么當這樣一個環境的呈現,氛圍的呈現,其本身的療愈作用就已經發生了。在那樣一個安靜、安全的環境下,我們在催眠師指導語的指導下,進行自我的對話,達到注意力的高度集中的狀態,與我們的潛意識對話。當下我們處在碎片時代,我們很難做到注意力集中的做好一件事,我們的注意力、能量常常處在一個分散的狀態。要知道在做事情的時候注意力越高那么我們的效率就會越高。馬克思寫《資本論》的時候,曾把圖書館的凳子做出了窩,足見其專注程度。那么這樣的成效:一本傳世經典《資本論》的問世也是理所應當的。
總之,催眠讓我更加了解自己,傾聽自己,接納自己,和自己在一起。我學會了順勢而為,而不是讓各種念頭在自己的小腦意識里較勁。催眠讓我的心境更加平和,心量也變得更加的寬廣。催眠讓我能更加集中的做事情,提高我做事的效率。感恩催眠,我和柯老師會一直將催眠練習下去,也為催眠的本土化發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我也相信,我會變得有勇氣說出自己的想法,有力量做出自己的反抗,讓世界聽到我的聲音。
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