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加入了一個很有活力的圈子——辯論咖,結識了一群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就像當初我在大學時那樣。是懷舊還是又燃起了激情的火花,說不好,只是覺得其實我還很年輕,我可以像他們一樣肆意的揮灑自我,在這文字的世界。
關于辯論,我有些自己的心得,寫下來與大家分享;智慧的火花往往綻放于思想的碰撞間,若我所說已經過時了,請大家多多指正!
首先,我們聊聊辯論賽是什么樣的。辯論賽估計大家都有看過,甚至參與過,我們會發現組成辯論的陣營很好區分:正方和反方。每個陣營大概有四到五個人的樣子,后備選手不包括在內。每個陣營都有一個相關的觀點,彼此對立。在辯論開始后首先各自陳述觀點,然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己方、反駁對方,再然后彼此間相互回應、相互批駁,最后雙方總結陳詞。當辯論雙方結束了整個辯論后,裁判會總結并評判整個辯論雙方的論點及辯論賽中的表現,判定雙方的輸贏。這是大多數辯論賽的模式。
其次,我們聊聊辯論賽辯的是什么。辯論賽之前,辯論雙方陣營都會拿到自己需要論證的觀點,這個就是辯題。很有意思的是辯論雙方拿到的辯題內容大部分是一樣的,而在某些概念模糊的地方會產生分歧A和B;正方需要論證A是成立的,反方需要論證B是成立的,很多時候A和B是對立的。這個大家也很熟悉。不過從現在開始請你思考,對立的潛臺詞是什么?對立的同時他們是統一的。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去看看《易經》,讀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對立統一規律亦稱矛盾規律,它反映了一個事物的兩面性:它們有共存的基礎與前提,它們有是與非的矛盾排斥性。正是事物矛盾雙方的統一與斗爭,推動著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那么你有沒有發現,其實無論你想證明A成立或B成立,你都要解決一個問題:證明兩者成立的論據中有至少50%是一樣的,你如何掌控另外的論據去充分證明你所主張的觀點是對的呢?舉個例子,若辯題為“成大事者應拘小節,還是不拘小節”,正反雙方的觀點一個“拘”一個是“不拘”,它們的前提都是“成大事者”,那么成大事的必備條件則是雙方陣營都要去準備的,不同的是一個加上了“拘小節”,另一個加上了“不拘小節”。這個時候,請你注意,其實“小節”對于成大事的影響或作用沒有我們想的那么重要,辯論的本身也并非為了讓我們糾結于此;你要做的是找出一個或者一種特定的被人們普遍接受的情況去闡述你的觀點,論證你的觀點,只要做到了邏輯清晰,論證充分,在答辯環節沒有過多失誤的情況下勝利將屬于你。
另外我還要和大家聊聊參加辯論的好處。網上有很多關于辯論的知識,大家可以自己搜索。我只說兩點:一、辯論能夠讓你擁有嚴密的邏輯判斷思維。社會上似是而非的概念太多了,能否判別真假,直視問題之根本,靠的就是你的理性思維。多多練習與積累,你會收獲很多驚喜。二、辯論中你不會是一個人在戰斗,“1+1>2”的實例便體現在每個辯論陣營的團隊協作上。戰爭中戰斗雙方攻防轉換可能發生在一瞬間,辯論也是如此,有沒有一個能在你被攻擊的時候保護你的隊友至關重要。大學四年中值得你珍視的友情也會隨之到來。
還有很多東西沒有細說,不過我相信時間和實踐會給予大家更多。
最后請記住一句話:你想要的不是打敗我,而是證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