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庸俗在哪里,最好賣的是幾乎永恒的灰姑娘情結。百試不爽。
熱播<北京愛情故事>也是這樣。美好的女主角沈冰終于歸依了落草富二代后的片段都很乏味。
通常都是一說到平凡人的愛情就肌無力。
換言之強心針一定是多金溫柔佳公子,配各式清新灰姑娘。
最終麻雀飛上鳳凰枝頭終了。才能皆大歡喜。
為什么認為所有大眾愛的都是這模式?就沒有小眾的需求可以生產嗎。
韓劇<愛情倒后鏡><八月照相館>,美國小眾代表大師伍迪艾倫,各色有趣的英劇,脈脈溫情日劇,細膩雅致文藝片,分類細如牛毛的日本漫畫,候孝賢,北野武等等都白混了么。
難道人類審美及價值取向就那么粗放簡單。
<甜蜜蜜>也是如此,中途看得我煩的不行。繞來繞去還是一三俗的故事。
舉一個有深度的辛德瑞拉的例子。
杜拉斯<情人>,表達得多真實,豐富有力量。
當中國情人富公子問你愛我的錢還是人,法版灰姑娘答,我愛這樣的你,有錢的你。
絲毫沒有虛魚委蛇,刻意粉飾。
這是我聽到的關于為什么我愛大款的最好回答。
誠懇。
公子娶親后,女孩坐跨洋輪渡離開越南回國,深夜一個人跑到艙外蹲在甲板上痛哭不已,明白心中真愛就此訣離,直到幾十年后他打來電話說他會永遠愛她?
愛情與現實,短暫與永恒,完美的破碎,本來混淆共處,盤桓而生。何必解釋。
經典說出真相,真相之下的真相,人生之外的人生。不動聲色已血肉淋漓,深刻鋒利。
考慮道德圓滿,邏輯干凈的思路適合寫公共衛生條例法則。橋段一味媚俗討好就象交際花,無論多花枝招展八面玲瓏,難以招徠真情。
因為迷失靈魂。因為曲意奉承。
或許影視劇本來擔負娛樂的功能,常常只能是為了故事而故事。
所以也不必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