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覓幽 獨步藝林
趙建銅
古代文人寫字畫畫,大都有自己篆刻的印章,尤其繪畫者,一般皆詩文并茂,所謂詩書畫印指的就是這個?;蛟S是社會進步,或許是各種加工手段科學,首先治印有機器,計算機控制,治印過程極為神速也。今人詩書畫印全能者稀少,大凡書畫者,無暇顧及許多,或書或畫者不少,亦詩亦印者也不少,或許沒有了四者皆修之概念。王戈文出其不意,偏偏四者皆能,并默默無聞,只當愛好而已。他自幼見慣父輩寫毛筆字,不知其為書法,卻亦好信手涂鴉。稍長,跟人學書,待有心時,父已作古,只留冊頁幾本,別無長物?;蛟S基因遺傳,其書畫天分頗高,又及其酷愛書畫,習臨古帖,參閱畫卷,誦讀詩詞歌賦,故而燈下臨池久矣。曾被推舉為印臺區書法協會主席、銅川市書法協會副主席,得到社會公認。由于外因要求,他不得不辭去與工作無關之職務,而業余時間則更加勤奮,繪畫治印,作詩揮毫,樂此不彼。平日不好購買無關要緊之物,買書卻不計費用,先后購買了數十種畫冊,文學名著,碑帖、拓片以及有關篆刻方面書籍,諸如《篆刻字典》等,筆墨紙張不計其數。但他卻并沒有出人頭地之想法,提高造詣,在墨香之中而得其快樂。
有很長一段時間,他在鄉里工作,遠離城市,閑暇時很是寂寞,其他同事則尋人聊天或者出去游玩,而他不是在宿舍看書就是練字,幾乎單位所有廢報紙都讓他用完還不夠,還跑出去買麻紙。當時工資很低,他節衣縮食也得把寫字的費用擠出來,使很多人感到莫名其妙,覺得他不可理喻。他明白藝術相通的道理,很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細節,包括每個人的特征與說活特點及用詞特點,久而久之,總結出一套他的觀人理論,即長相跟說活、動作的協調等等,說起來頗為幽默。除了工作之外,他不太與人閑談,要說,也是三句不離本行,除了書畫詩歌之外,幾乎對其他瑣事不感興趣。學寫字,也就是為單位書寫點對聯或者通知什么,再就是給熟人、同事寫寫唐詩宋詞,用于鋪壁而已,至于參加展覽倒是很少,除了主辦人催著他或在他哪兒自己拿。因為他對自己要求很高,過段時間,便對前期的作品審視一番,所覺不行的,統統揉作一團或燒掉,絕不送人。他自幼習二王、米芾、懷素,后又臨王鐸等,數十年如一日,達到逐類旁通,個人風格逐漸形成。
繪畫也是自學,因接觸人大多是藝術門類的,耳濡目染,就有了興趣。憑記憶開始涂抹,從桌椅板凳到盆景花卉,所見之物,皆為模特,很快就有了具象形態,也是天賦。他說,每個人都是藝術家,就是潛能有沒有發揮出來而已。細想也是,農村剪紙老太太及農民畫,包括遠古人遺留的巖畫,也就是出于最基本的藝術造型,完全出之于個人喜好而已。簡單來講,譬如兒童玩沙土、泥巴,并無人教導,幾乎都會。我想古人所講的團泥成人也是一樣,包括女媧補天的神話。成熟的藝術品分陰陽、意境、意思、含義抑或憧憬,抑或表達個人意愿的具象物,也就是最初的藝術水平,也是無須評判的心靈寫照。也就是現在出現的很多童體、丑書、抑或涂鴉等,當然不外乎有人遮自己術不精之缺,而提出的“拙”,反正紅嘴白牙,任而由之。戈文不玩虛的、假的,他做事向來認真,絕不會玩“客里空”那一套,一是一,二是二,不走歪門邪道。練字,寫禿了毛筆無數;畫畫,一個圖形勾勒數十張紙;刻印,刻刀把手戳了不知多少口子,流了多少血,刻了多少石頭。他明白,業精于勤,而荒于嬉,耐得住寂寞,吃得苦,所以他干啥像啥,否則不干。我們知道,篆刻主要是篆法。要求是,篆刻者不一定具有很深的書寫功夫,但是一定要會寫出有特色的篆書。而他有一定的書寫功底,能寫出很有特色篆書,所以就長于一般篆刻者。他也懂得篆刻跟書寫繪畫一樣,必須做到“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容插針”,在小小石頭上不拘章法,沒有書畫功底,得走很多彎路。他之所以很快刻的有模有樣,與他書畫功底分不開。他的字筆筆到位,干凈利落,不拖泥帶水。字的間架結構緊湊,絕不散散落落,沒有神韻,而是力求完美,整體布局注意使每個字的結構盡量達到一個“棋子”的作用,不可少,也不許多,宛如音律,仰揚頓挫,回味悠長。跟他寫詩一樣,盡力求得完善,而有韻味。他的詩作不多,這里舉例其題畫詩一二:(其一、放下輕松)翻山越嶺負行囊,包袱纏身苦得慌。終究身心難放下,到頭腿腳卻踉蹌。(其二、不是行者)仰頭還是望山頭,歇腳吹風淚水流。越走越累山越險,水高水遠幾多愁。這兩首詩多少有些許不足處,但作為題畫詩,平添了不少趣味和哲理,正是很多繪者所欠缺的。
功夫在詩外。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格言,能在平時注意題材搜集,激發靈感的,戈文算是一個。我倆常出外游歷(也是附近),他就很注意搜集譬如書畫之類的東西。古舊書攤,古玩店都是他愛逗留的地方,見了喜愛的拓片或者古舊書籍,他都感興趣,設法買到手。而對于繁華場所,一概不去,說那是有錢人去的,只顧看著哪兒有廟宇、寺院,跟居士一樣,心很虔誠,是對所好而言。其實,他很愛抄寫佛經,光《般若波羅蜜心經》,他就焚香沐手,楷書抄寫了數百卷,并且,全都捐給寺院。這些當然與錢無關。他說,抄寫佛經,可以做到專心致志,還可以學習傳統文化以及佛學精髓,何樂而不為。阿彌陀佛!我想這也是修煉的一部分,不虛、不浮、不躁,心靜自然涼,心平當然靜,是修行者最好的功課。詩書畫印,本身就是修身養性之行為,在于過程,而不在于高低,不在于市場,更與紅塵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