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頭是巴爾扎克筆下19世紀的人物,拿到現在21世紀來說,這種人也比比皆是。
那就是父愛的純粹和盲目。他對兩個失去母親的女兒極盡疼愛之能事,雖然一直靠做面條生意起家的他,發的辛苦財,但從沒有讓兩個如花似玉的女兒受過累,更沒有受過苦。
不僅如此,他還將自己大部分辛苦所得的財產分給兩個嫁入上流社會的女兒做陪嫁。剛開始也得到了女兒甚至女婿們的尊重和愛戴,但這一切都因為在他有錢的基礎上營造出來的假象。
當大女兒阿納斯塔齊嫁給的雷思多伯爵在法國復辟時期,重獲爵位后,這象征身份地位的改變,讓高老頭再也不能登女兒家的大雅之堂。
到后來,尤其是他的錢財被兩個互不相讓競相盤剝他的女兒一再以各種名義搜刮,變得越來越少。高老頭從原來一個被人尊重的講究人淪落到人人取笑的對象。他最后為了讓女兒能風風光光參加上流社會的舞會,將所有值錢的東西當盡賣絕。
自己一文不值,為兩個女兒操碎了心。也因為虛榮享樂的她們,這個可憐的老人直到死都還想著去掙錢,好給兩個蛀蟲般的女兒花。
他對女兒的愛不能不說是純粹的 ,純粹得甚至沒有自我,沒有其他丁點的私欲;他對她們的愛更是盲目的,盲目到沒有是非好壞的判斷和甄別。
那種對骨肉的愛讓他蒙蔽了雙眼!在他一步一步由座上客到想見女兒都要偷偷的從女婿家的廚房溜進去,或者站在她們馬車經過的道路旁才得一見,這是一個被愛戴的父親該有的樣子嗎?
腦出血病倒躺在床上的他,要死了,此時是那么迫切地想見到兩個孩子。他眼巴巴地等著兩個女兒,他的心肝寶貝來到他跟前。
此時他胸口上掛著的是兩個孩子胎毛制成的掛飾,每每碰觸到他的身體,他都幸福的如同見到他喜歡到骨子里的兩個孩子。可是無情的兩個女兒并不在意他的死活。當他無望的雙眼再也沒有盼來女兒,而漸漸地失去了光彩。
此時,也只有在生命彌留的那一刻,失落至極的他才說出對她們的失望和詛咒。他也才明白了自己的一生是多么可悲。為了兩個孩子,自己一輩子沒有自我,省吃儉用的過活。把自己全部心血交付給了兩個不知孝順為何物的自私自利的寄生蟲,貪吃蛇一樣吸盡了他最后一滴血。
他清醒的那一刻,甚至想到用法律來懲戒這不肖子孫,但是他片刻的心狠和混亂后,口中又喃喃叫著他的心肝寶貝了,讓人無不動容。
最后高老頭閉上不甘的雙眼死去,身邊人將他的后事草草料理完,老人結束了自己被謊言欺騙,被愛蒙蔽的可憐的一生。
這就是父愛,無私又偉大的父愛!到21世紀的現在,這種對孩子沒有原則施愛的父母比比皆是。為了孩子寧肯苦著累著自己,也不讓他們受一點點委屈,這樣的孩子孝順懂事的少之又少。
因為對于他們來說一切來得太容易,太心安理得了。網上不是常有為跟父母要錢對父母拳打腳踢,稍不滿意就謾罵不已的事件發生嗎?這樣的孩子不要也罷。
看完這書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為高老頭的執迷不悟又恨又疼,為他那兩個不知感恩的女兒更是感到氣憤和無奈。
如果有來生,看清現實的高老頭一定不會再這么糊涂吧!他會好好珍惜自己的一切,為自己好好謀劃一生。那兩個女兒,也要從小一起學著分擔家里家外的粗活和生意往來。畢竟自己靠勞動得來的才知道好好珍惜,也才能深刻理解獨自撫養她們的父親的不易。
這部小說放到當下,也有著很重要的現實意義。社會上都提倡女孩要富養,這個富養我理解為從小要多培養她們不斷學習、自食其力的能力,灌輸她們將來過與自己能力相匹配的生活意識。當她們長大成人,方能憑自己的學到的技能養活自己。
人生如風雨,伴隨孩子成長的路上,秉著深深愛,淺淺給的原則。對一些他們繞不過去的溝坎讓孩子們先自我思考解決,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而不要上來就以愛的名義大包大攬,豈不知這種愛也會影響到孩子面對困難時自身的抗挫性,長此以往對他的成長也不會起到正向積極的作用。
作家池莉在自己的作品《立》中說:“愛的虧欠,沒有一位母親,會覺得給兒女的愛太多。”這位智慧的母親對深愛的女兒撒手,讓她獨自去面對世間風雨,接受外面世界的洗禮,從而讓孩子,更加強大!
愛是雙刃劍,利用好了會成就孩子,利用不好,反而會戕害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