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蓮安通溫泉的山莊小住的日子里,常聽山莊老板說要下山去吃一碗玉里面。又聽其他旅人說要駕車走玉長公路到海岸山脈另一邊的長濱去看海。
溫泉山莊老板娘建議我到玉里市區去買一個便當(其實就是打包一個飯盒的意思),駕車到玉山國家公園附近的南安瀑布去。坐在瀑布附近,聽著水聲嘩啦啦的,吹著涼爽的風,悠閑地吃便當……
工學出身的自己,真后悔讀中學的時候,沒有好好學習地理知識。以致今天,看個路線、研究個地質狀況,都非常吃力。
經山莊老板解說了半天,以及維基百科的幫助,我才搞明白,原來去往玉山國家公園的公路,和去往長濱的公路,雖是不同方向,卻是同一條公路的兩段。
這條有趣的公路,就是臺30線。
公路旅行,并不算是一種新鮮的旅行方式。隨著公路網絡的日趨完善和發達,越來越多的公路旅行路線被發掘出來。甚至發展出“公路騎行”的旅行方式。最出名的,大概是美國1號公路和66號公路。
近年來,在國內人氣越來越旺的,是川藏、滇藏、新藏和青藏幾條路線。臺灣的公路旅行,是怎樣的呢?臺灣之行,微君嘗試了自駕臺9線,臺11線和臺30線。其中最喜歡的就是這條臺30線。
安通溫泉到玉里,是臺30線的中段。這一段的風景是溫柔的,山重水復綠樹成蔭。線條柔和的小山環繞下,有湛藍的天空。即便是人跡稀少,仍然不會覺得害怕,只讓人對郊野的風光感到歡喜雀躍,心神放松。
溫泉山莊提供免費的家常早餐。每日清晨7點多起來,跑步鍛煉、早餐、閱讀、泡溫泉之后,就是近午時分。駕車下山去覓食,時間正好。按照溫泉山莊主人的建議,先從吃一碗玉里面開始。
網上評論說,隨便哪一間都會好吃。
所以就找了間容易停車的來吃。點了玉里面,胡亂點了一些涼菜。面被端上來,清澈的骨湯熱騰騰的,上面隨意鋪著薄薄一層蔥花和芽菜,在頂部撒上一小撮油蔥,最后上幾片切得非常薄的水煮白肉,放在最上層。面是手工的油面,比雞蛋面粗一點,又比黃面要細。
先喝一口湯,骨湯的膠質和骨油浮在表面,燙舌又不油膩,帶有蔥花的清新和油蔥的爆香。水煮白肉片不會太軟又不塞牙,沾上一點辣椒醬來吃,既保持肉的鮮嫩脆口,又可以去腥臊增加風味。
最后再吃一口面條,不像壽面切的那般細幼,所以不能呼哧呼哧的大口吸著吃。但是稍粗的面把骨湯精華完全吸附在表面,一口一口的慢慢咀嚼,很是入味。
配的小菜是豬的內臟,或者豆干。
豬內臟這種食物,也是一種見仁見智的存在。喜歡的它的人,好比我,就會很享受。烹煮得很脆的豬腸,切碎,鋪上腌漬過的生姜絲,淋一圈蠔油。這是和我成長記憶里非常相似的一種吃法,客家人的吃法。來到臺灣看到,覺得異常興奮。不知道在祖國大陸,有沒有別處地方也是這樣吃的呢?
玉里面,是玉里的一種在地美食,也就是說,非要到這里才能吃到。如果說,是“非要到這里才能吃到”,那么好吃不好吃,就是見仁見智的東西。但是,作為在地美食堅守多年,仍舊沒有被外來快餐業侵蝕,可見又確實是非常符合當地人飲食習慣和口味要求,極有可能是日常三餐都會在餐桌上見到的家常美食。
同樣的美食,好比北京的豆汁和炒肝,西安的羊肉泡饃,桂林米粉…… 好吃不好吃,在游客的評論里有褒有貶眾說紛紜,但是在當地人心中,卻是隔段時間不吃就會分外懷念的味道。
原創作品
2013年7月15日發表于微信公眾號【并非關于吃的一切】
微信搜索:chilechilechile (諧音:吃了吃了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