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流行起了關于青春類的電影。或俗套,或盡量還原那青春真實的情感與觸動。電影企圖賺足喜于懷舊的人們的淚點,觸動,悸動。試圖讓人們勾起那些青澀而美好的歲月。不管你如何吐糟劇情,總會有某個鏡頭,讓你勾起曾經的回憶;讓原本身在這不滿足的現狀中的人們自然地回憶過往的美好。
過往的青春姿態,是肆意哭鬧,是真實情緒的表露,是用力過度的放縱。不為自己,也許只是簡單為了博一個在乎的眼光,也許只是覺得我浪費得起。也因為,我們不缺時光,而時光你剛好在這,我們便可以肆意花費,無所謂值不值得。
如今想起來,仿佛那些青春都與自己無關。
我們想象拿著時光的攝影機。時光從現在劃到過去,從最開始到現在,一個個點開進去,鏡頭從遠拉近,黑白變彩色,情緒倒退蕩漾開來,我想試圖感受當時的那一絲風吹草動與悸動的擺動。不料,過去在時光回憶這個陳舊的大機器下,銹跡斑駁模糊了所有有所謂的細節,只剩感觸。是誰像林黛玉那么傷春悲秋,又是誰像賈寶玉那樣不諳世事,無所畏懼。我想你會在過去的碎片中,找到答案。
小時候最開心的事莫過于:
夏天爸爸抱著西瓜回家,我們高興著吃著西瓜,吃完還拿西瓜皮搽臉,聽說美容。
爸爸教我吹笛子,教我后空翻,他炒菜,我總是站在背后,假裝是認真學習烹飪的好幫手。
學校需要交畫畫作業我讓爸爸給我畫,我靠著桌子認真地看著他用毛筆幫我畫了一幅很好看的山水畫。
四年級的時候得個語文全縣第一名,爸爸承諾買個學習桌給我。
跟奶奶住在鳴岐軒,每天在門外摘花過家家抓蜻蜓。夏天的時候躺著光滑涼涼的地上看著藍色的天空,磚瓦屋頂天線。冬天陪著奶奶做在石臺階上曬太陽。
還有,校園時期那臺階,那操場,那教室,都與我們有關。整蠱著不喜歡的同學,后來又跟這些不喜歡的同學成為了最好的朋友。女孩子喜歡結派,一起上學一起回家,一起談論一起玩耍,一起在每天的第三節課,跑到小賣部買零食。我記得那一群女孩子幼稚著模仿著動漫的各種動作和聲音,羞澀地喜歡著比我們大一年級的學長。每個放學不回家,坐在臺階上,看著那些陽光的身影,在操場上揮汗奔跑,帥氣回身投籃。
我們聽著陳奕迅的《明年今日》:“明年今日,別再失眠,床褥都改變,如果有幸會面,或在同伴新婚的盛宴。”“在有生的瞬間能遇見你,竟花光所有運氣,到這日才發現,曾呼吸過空氣。”傳遞著厚厚的本子,寫著所謂的言情小說,小小年紀,難懂愛情,卻想懂這世間最奇妙的事物。這是對愛情最初的簡單羞澀的幻想。我記得傳遞到我這的時候,我寫上了一個新的男主角的名字,叫:藍天諾。像藍天那樣簡單,清澈,湛藍的諾言,這也代表著朦朧青春里最初愛情的模樣。
而青春落下帷幕之后,是現實的濃烈如酒,是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是一個個曲折的坎。曾經陪伴自己走過二十多年的親人,已不在。
曾經那一群玩耍的朋友都像樸樹唱的那些花兒,各奔東西,不知如今落到何處,生了根發了芽。偶爾遇見,是一句簡單而尷尬的問候。
而愛情,如今是可遇不可求,人們說這是個奢侈品。它不再是純粹的湛藍的顏色,它被添加了許多物質:金錢,道德,將就。
如今,回望時光的人,有的顛沛流離,有的安好如初。有的人選擇對不滿的現實冰釋前嫌,有的人選擇坐以待斃。有的人為了生活,成為了物質的奴役。有的人,滿足于身心的自由自在,享受平凡的生活。
而我,那個曾經簡單滿足的我在后來的時間里換上了憤青,后來隨著日月交替的時間的打磨擦拭,那個憤青,是如今的淡之菊與生活達成和解的人,卻對未來較真的人。在我青春時光里面消失無蹤的親人,如今只能在心里卻為他們種著千千萬萬棵大樹,繼續相互守護著。這時光這樹,將會伴隨著我的一生。那走遠的友情不勉強,更珍惜如今一起走過相互慰藉日子的知己。而愛情,繼續不將就。
是的,那些青春將我們打磨成另外一個人,我們都不再是曾經的那個人,就像我們的青春里面住了一個人,那個人改變了我們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