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五歲的時候,被酷愛冰雪的我們送上冰場。那時候帝都的冰場有限,我所知道的有限幾家包括國貿溜冰場、新世界冰場和五彩冰酷。朝北大悅城這家冠軍溜冰場剛剛開業伊始,我們就幸運地與這塊神奇的冰場結緣,開始了兒子漫長的冰球之路。
熙哥發小的兒子李歐從小一直打冰球,如今已在北美職業青年隊里表現出眾。當年他的護具,很多都轉給小兒子使用。
剛一開始上冰,兒子并沒進入冰球隊訓練。我本來打算自己先教兒子練一下滑行技術,自小學的速滑動作比較還沒淡忘。但現在的冰場都不允許速滑冰刀進入,大家都使用球刀和花樣刀來滑行。所以我的技術沒有用武之地,兒子也根本不相信我能教會他,便找了個教練來教他滑行。教練是帶冰球隊訓練的,兒子學滑行沒多久,便被游說入隊開始訓練。
冰球運動, 是一項多變的滑冰技藝和敏捷嫻熟的曲棍球技術結合的運動,亦稱“冰上曲棍球”。是對抗性較強的集體冰上運動,比賽場上由六人組成,前鋒三人,后衛兩人,守門員一人。隊員穿冰鞋,手持冰球桿滑行拼搶擊球,將球擊入對方球門有效勝球,以凈勝球多者為勝。
每周基本上有三天晚上,兒子放學后都會被直接帶到冰場開始訓練。小課訓練個人技術細節以及跟隊友配合,還有體能以及心肺等訓練;大課更多是整體配合,攻防轉換,小型比賽模擬等。
孩子們在冰場上的辛苦自不必說,教練們的嚴格以及敬業也有目共睹。而家長們,更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冰場的溫度很低,即使穿上厚厚的羽絨服也不覺得暖和。爸爸媽媽們在場外認真地觀看孩子們訓練,幾年如一日,個中甘苦,非三言兩語可以言說。
相比較那些常常鉆研冰球運動的父母而言,我對冰球的研究可謂膚淺。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對這項運動的癡迷和熱愛。很多時候,孩子們的課程寄托著父母的夢想。
在小學和初中的各半年時間里,我參加過學校的速滑班。后來作為尖子選手在選拔比賽中失利,學校老師一氣之下取消了速滑隊,也便從此與冰雪運動絕緣。
在零度陽光冠軍冰場學習一年后,兒子有幸遇到了火龍教練組。轉入火龍隊之后,不論從滑行還是個人技術上,都與從前有天壤之別。兒子的教練組全部是中國國家隊的退役教練,全是當年中國國家隊或青年隊奪金的功臣。帥氣火爆的張教練、溫和耐心的劉教練、精雕細琢的金教練、細致嚴格的馬教練。。。。。。在一場又一場的比賽后,在一次又一次的訓練外,是他們專業的技術、嚴謹的態度以及用心育人的優秀品質。這些教練帶領著火龍隊,縱橫馳騁,在帝都的冰球界,打出了一個又一個的神話,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優異的戰績。
比賽并不都是勝利。很多時候,由于學業等原因,兒子所在的隊伍會在比賽中失利。望著一個個稚嫩的面孔不甘的表情,作為父母,那種酸楚無人能解。更可怕的是,遇到勝隊的家長在場外諷刺而不屑地大放厥詞,那種心情又何人能懂?技不如人,我們可以接受失敗,但是很多時候,那些家長對別人人格的侮辱和對孩子們本應公平競技卻變成球場斗毆的鼓勵,讓人質疑這一項運動帶給孩子們的到底應該是什么。
一直內疚于自己的個性影響了孩子的成長。冰球運動是一種激烈的團體對抗運動,對孩子來說,在生活中如果更趨向于爭強好勝的個性可能更適合在這項運動中有更好的表現。而兒子,在日常的生活和學校學習中,都被我們灌輸了忍讓為先、禮貌待人的信條。所以表現在如今的賽場上,他常常仍然是彬彬有禮,該表現自我的時候不表現,該表現霸氣的時候溫和有致。
在每次訓練后回家的路上,兒子便成了被鞭撻的目標。我和熙哥無一例外地指責,讓兒子的自信心一再受挫。后來我發現兒子原來還爭辯,說得多了,他開始默然無語,并且有時眼淚汪汪。我發現我犯了所有父母都會犯的錯誤:揠苗助長。兒子無論從身體狀況還是個人能力上都有待提高,如此急躁并急功近利似地逼迫他成長,似乎太殘忍了一些。
我跟熙哥認識到錯誤之后,開始以一種更平和的心態來對待兒子的每次訓練。在回程的路上,不再是我們做主導,而是兒子自己主動愿意剖析自己本場的優缺點,并找出以后需要提高和改進的地方。而且兒子也真的是在一點點改變自己,他是真正用心在打球,真正熱愛上了冰球的孩子。我看到了他的真心,也感動著他的用心。
我問過他長大后的理想,他說想做個冰球教練。在他的心中,冰球原來這么深地影響著他的生活。冰球原來已深植在他心底,從一粒種子,開始發芽、長出幼苗,到漸漸長高,充滿枝葉。我相信,總有一天,這個冰球夢會實現,他心中的理想之樹也會茁壯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的! 加油!2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