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報志愿
? ? ? ? “考的好不如報的好”,“專家講座,志愿咨詢,高校解密”,“決定孩子未來的是專業”,“你知道如何進行職業規劃嗎”,“我們以最專業的素養給您設計一份最完美的方案”……高考結束后,不知從哪冒出的優錄取,優志愿等等報考機構就打出這樣的宣傳口號開始對潛在的目標市場——高三家長和高考生進行狂轟濫炸,其實他們的宣傳或許更早一些。高考分數出來以后各式各樣的信息開始循環播放,雖然我相信報志愿是一門技術活,但我不相信報志愿的重要性能高于高考分數,分數是基礎,就像巧婦難做無米之炊一樣,分數決定一切。不過那一本厚厚的報考指南,是真看不進去。 如果不是親閨女,那真不想看呀。
? ? ? ? 不想看就拖,直到孩他爸非常生氣地質問我你究竟要給她報什么志愿,我才很不情愿地計劃翻翻看。看書之前把打印好的近三年的“一分一段表”仔仔細細看了幾遍,對今年全部考生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和把控,又找準孩子的分數對應的位次,才打開書。看了“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考統計表,我畫了一張圖,比較了一下文理科的差別,今年和去年的差別,心里還是挺難過的,文科生真心不容易,而且一年比一年難,拋開主觀題多,不確定因素多等因素,單從數字說話,文科生需要考到全省5754名才能上一本,25152才能上二本,而理科生只要考到32471名就可以上一本,這個位次遠遠低于文科二本線7319名。而理科的二本線位次已經排到了85954名。和去年比今年542已經排到了5754比去年一本線高了65位,意味著今年文科一本少了65個指標。去年476排在24416,今年481卻排在了25152,不過今年二本線的位次排在25152意味著今天二本去去年錄取的人數多了一些。
? ? ? ? 看完位次表難過,翻開志愿書更難過,文科生幾乎沒有什么可報的專業,大概可以分為法律,會計,漢語言,工商管理,經濟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教育學,英語和小語種,新聞學這,護理,中醫幾大類。細分小類就會出現很多局限性很強的專業,比如大同大學的文物保護,福建農林大學的茶學,景德鎮陶瓷大學的陶瓷設計等等這些限制了將來的就業領域和就業城市的專業。
? ? ? ? 沒有辦法,即使有的專業不想學,還是把孩子分數范圍上下浮動在五到十分的三百多個學校分a 段和b段一一羅列了出來,做了表,內容包括城市,學費,專業,近三年的投檔線,對應的位次表,線差學校的綜合排名。我甚至按照最高分,最低分算出來錄取的概率,這其實是一個不小的工程,是把書讀厚的過程,干了一天還沒干完,交給同事幫忙,同事是一個比較果斷的人,大概給我列了10多個學校,我認為不能有漏網之魚又開始親自操刀,花了兩個晚上終于整理完了。
? ? ? ? 整理完之后,真正的問題就來了,究竟學什么專業,去什么城市,上什么樣的大學?孩子是一個隨遇而安的人,除了會計和教育,其他的專業都能接受。最想去的城市是上海,看到垃圾分類馬上和我說其實我也不一定非去上海不可。這樣,難題又拋給了我。現在的孩子都愿意去南方,也大都要考研,去高校聚集地就成了首選。去北京吧,上不了好學校,孩子也不太喜歡北京,那就從河北和天津著手,考研再去北京。河北和天津的一個一個查,讓在那兒上過學的同事打聽這些學校怎么樣,綜合考慮考量的結果——文科生在北京周邊可讀的學校還是會計金融類偏多,一個個寫上又一個個刪掉了。去南方吧,廣州今年招生的學校寥寥無幾,江蘇文科院校沒幾個,浙江去了分數學不了什么好專業,一不小心就會掉到旅游管理,物業管理這些虛專業里,不服從調劑吧,就落不到下一個學校。突然靈機一動既然南北都不合適,就“中”吧,去河南,河南再怎么也比山西發達,鄭州再怎么也比太原先進,而且離家近,以后即使留在那兒回家也近,興致勃勃地把河南的院校做了統計,結果去和高人商量,高人和朋友都和我說,絕對不能選擇河南,一來河南分很高,孩子去了不占優勢;二來河南人很能吃苦,孩子拼不過人家;三來河南人口大省,就業更困難。我的小竊喜蕩然無存,一切清零。和高人、朋友又梳理了一遍。在這一遍的梳理過程中,我已經掌握了一些竅門,看到一些規律,對于綜合類大學,農林類大學,科技類大學,工業類大學,師范類大學,醫學類大學的專業,分數,走勢有了自己的分析和判斷。
? ? ? ? 書在一遍遍讀薄,范圍在逐漸變小,除去怕調劑到個別專業的院校,按照最佳定位(城市的區位優勢,發展潛力,學校的綜合排名,專業的就業趨勢,發展方向三者最優結合)和最大止損(不想去的城市和院校堅決不填,哪怕分數高不浪費,也不能填,因為看起來填了16&6個志愿,但最終錄取只有一個)的原則,目標就越來越清晰。然后讓孩子在我框定的范圍內按照自己喜歡的城市和專業排序,家庭會議討論通過。這件事情暫時告一段落。不放心錯過河南到底可不可惜,又給好友打電話,問他在河南上學的感受,在獲得相同的認知后,基本確定方案。當目標越來越清晰的時候就不會在乎是不是1分都沒有浪費,是a 段還是b段 。
? ? ? ? 最后報志愿的時候,又開始糾結,除了沖刺,院校和保底的院校,保守的學校里第一和第二志愿的排序就成了問題,因為這兩個城市,學校各有千秋,綜合排名相差不大,且都是99%的概率,不同的是一個是中外合資辦學,有去美國讀書的機會,孩子認為學費貴沒必要,爸爸認為不想出國的話就放在第二,2比1,他們贏了。結果第一志愿錄了,第二志愿成為了我的一段向往,第二志愿分數還低一點,爸爸覺得有點遺憾,孩子非常堅定自己的選擇。
? ? ? ? 縱觀報志愿的過程其實是一件很好玩的事,范圍不斷擴大——不斷縮小——有控制的擴大——鎖定目標——合理排序(排序絕對是個技術活),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過程。一本a 公布投檔線后,北京的高校分數有所下降,北大低12分,人大低13分,北京語言大學低20分,北京石油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低19分……西安的高校隨著城市發展緩慢也熱不起來了。一本b 特別是以北京工商大學為代表的金融類院校大跳水,投檔線絕對值降分30多分,天津財經大學,首都經貿大學,上海外經貿大學低10分有余。二本填報時有心人注意到這一點 ,金融類院校報考人數增多,投檔線回升到正常水平。二本a,長春中醫藥大學低36分,河北建筑工程學院低29分,黑龍江中醫院大學低27分,湖南文理學院卻漲了21分,哈爾濱師范大學投檔線降低56分,從去年的540多降到480多分,但地域性質相同的牡丹江師范學院卻在490幾的基礎上提高5分,這其實就是心態不同,四百分和五百分家長的心態不同,選擇學校的檔次和原則就變了。二本b 唐山的兩個大學投檔線唐山師范學院低16分,唐山學院低19分,但浙江,湖南,福建的分數卻在提高。
? ? ? ? 這些數字背后其實都能反應不少問題,這些選擇背后都代表著一些取舍。
? ? ? ? 孔雀東南飛緣何不西北?西北和省內的高校特別是一些冷門專業一直在征集志愿,征集志愿目前已到21號。填報志愿其實也是對城市發展水平的一種認可,職業的一種認可,一代人和一代人的理念不同,無論將來的路如何,愿你我的今天都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