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recode
1.容器類數據類型
a.列表:可變,有序
b.元祖:不可變,有序的
c.字典:無序,不可變
d.集合:可變,無序
2.函數
a.函數的聲明def 函數名(參數列表):
函數體
b.函數的調用回到函數聲明的位置
傳參(使用實參給形參賦值)
執行函數體
確定返回值
回到函數調用的位置
c.參數
位置參數和關鍵字參數
參數的默認值
不定長參數:不帶*要放在帶*的前面,帶一個*的要放在帶兩個*的前面
參數和返回值的說明
d.返回值怎么確定一個函數的返回值?
函數調用表達式 - 就是函數的返回值調用函數:(1)會執行函數體 (2)獲取返回值
匿名函數
lambda 參數列表:返回值
作用域
全局變量
局部變量
global:只能在函數中使用,聲明聲明一個全局變量
nonlocal:只能在函數中使用,在子函數中聲明一個父函數的局部變量
函數作為變量聲明函數的時候就是在聲明一個變量,函數名就是變量名
02-生成式
a.迭代器: 容器,可以同時存儲多個數據,取的時候只能一個一個的取,并且取過的數據在容器中就不存在了
b.生成器: 就是迭代器, 數據是通過調用函數,獲取yield后面的值而產生的。數據會在獲取的時候去產生
調用一個帶yield關鍵的函數,就是創建一個生成器。
1.什么是生成式
格式1: - 結果是一個生產器(迭代器)
(表達式 for 變量 in 序列) --> 展開:
def func():
for 變量 in 序列:
yield 表達式
注意:表達式的結果就是每次循環生成器產生的數據
這兒的for循環可以控制生成器產生數據的個數,和產生的值
gen1 = (x for x in range(4))
print(gen1) # <generator object <genexpr> at 0x1007a5200>
print(next(gen1))
print(next(gen1))
print(next(gen1))
print(next(gen1))
gen2 = (x*10 for x in range(4))
print(next(gen2))
print(next(gen2))
print(next(gen2))
print(next(gen2))
格式2:
(表達式 for 變量 in 序列 if 條件語句) --> 展開:
def func1():
for 變量 in 序列:
if 條件語句:
yield 表達式
gen3 = (x for x in range(10) if x % 2)
print(next(gen3)) # 1
print(next(gen3)) # 3
print(next(gen3)) # 5
re = list(x for x in range(10) if x % 2 == 0)
print(re)
# 練習:交換字典的鍵值對:{'a':1, 'b':2, 'c':3} --> {1:'a', 2:'b', 3:'c'}
dict1 = {'a': 1, 'b': 2, 'c': 3}
dict2 = dict((value, key) for key, value in dict1.items())
print(dict2)
03-模塊的使用
python中一個py文件就是一個模塊
2.怎么關聯多個模塊
方式1:
import 模塊名 - 將指定的模塊導入到當前模塊中,導入所有的全局變量(模塊名就是py的文件名)
說明:
a.執行import的時候,實質會進入指定的模塊對應的py文件中,去執行里面的代碼
b.import導入模塊時候,會檢測當前模塊之前是否已經導入過,如果已經導入過就不會在導入
b.通過import去導入一個模塊后,可以通過模塊名,全局變量去使用被導入的模塊中的內容
import test1
#使用test1中的變量
a=test1.test_a
print('當前模塊:',a)
方式2:
from 模塊名 import 變量名/函數名 - 導入模塊中指定的變量或者函數
說明:
a.執行到導入模塊的語句的時候,還是會先執行指定的模塊中的所有語句
b.通過from-import導入的時候,導入多次還是只執行一次(查重)
c.使用的時候只能用import后面的變量/函數,而且用的時候不用再前面加模塊名
d.import后面可以使用逗號將多個變量/函數隔開。也可以使用*將模塊中的所有的全局變量一起導入
#from test1 import * #同時導入test1中所有的全局變量
from test1 import test_a
print('當前模塊:',test_a)
# import random
# random.randint(0.10)
#
# from random import randint
# randint(0,10)
函數 - 對功能進行封裝 - 獲取當前時間對應的代碼封裝到函數中
模塊 - 對多個功能和多個數據進行封裝 - 將所有和時間相關的函數或者變量放到一個py文件中
包 - 對多個模塊進行封裝 - 將所有和時間相關的py文件放到一個文件夾中
什么是包 : 含有_init_.py文件的文件夾
3.重命名
import 模塊名 as 新模塊名
from 模塊名 import 變量名 as 新變量名
import math
from test1 import test1 as test1_1
print(test1.test_a)
4.包的導入
import 包名 - 會直接執行包中的_init_.py文件中的代碼
import 包名.模塊名 - 導入指定包中的執行模塊
from 包名 import 模塊名
from 包名.模塊名 import 變量
import test1
import test1.test1
print(test1.test1.test_a)
04-選擇性導入
在模塊中將不需要其他模塊導入和執行的代碼寫到 if __name__ == '__main__'語句中。
這樣就可以阻止代碼被其他模塊執行
原理:每個模塊都有一個__name__屬性,默認值是模塊對應的py文件的名字。
當正在直接執行模塊的時候,模塊的__name__屬性值就會變成'__main__'。
當import模塊的時候,執行模塊,模塊的__name__屬性不是'__main__'
import test1
# print(test1.test1_a)
if __name__ == '__main__':
# 寫在這兒的代碼不會被其他模塊執行; 聲明在這兒的變量也不會被其他模塊導入
print('')
05-文件操作
1.數據本地化
將數據以文件的形式,存儲到本地磁盤中。
(程序中變量保存的數據都是存到內存中的,當程序運行結束內存中的數據會銷毀)
常見的數據本地化方式:二進制文件(包含音頻,視頻,壓縮包等), 普通文本文件, json和xml文件, 數據庫文件等
2.文件操作(讀和寫)
文件操作的固定步驟:打開文件(新建文件) - 文件操作(讀和寫) - 關閉文件
3.打開文件
open(file, mode='r',...,encoding=None) - 返回的是被打開的文件對象(文件句柄)
說明:
file - 字符串;需要打開的文件的路徑(可以是絕對路徑,也可以是相對路徑)
(一般不使用)絕對路徑: 從電腦到文件后綴
相對路徑:(相對當前的py對應的目錄)
./ -- 當前目錄(./可以省略) aaa.txt ./aaa.txt
../ -- 當前目錄的上層目錄
.../ -- 當前目錄的上上層目錄
mode - 打開方式; 打開文件后不同的操作,對應的打開方式不一樣
'r' - 默認值,以讀的方式打開文件, 讀出來的是字符串
'w' - 以寫的方式打開文件
'rb'/'br' - 以讀的方式打開,讀出來的數據是二進制
'wb'/'bw' - 以寫的方式打開,寫二進制數據到文件中
'a' - 以寫的方式打開,追加
'+' - 以讀寫方式打開
encoding - 文本文件編碼方式,一般賦值為'utf-8'
utf-8 - 支持中文編碼
gbk - 不支持中文編碼
# 以讀的形式打開一個文本文件,保存到變量f中。對f進行操作,就是對被打開的文件進行操作
f = open('files/藍蓮花.txt', 'r', encoding='utf-8')
4.文件的讀操作
文件對象.read() - 從文件讀寫位置開始讀到文件結尾(默認就是獲取文件中所有的內容)
文件對象.readline() - 讀一行內容
"""
# 讀文件所有的內容
# content = f.read()
# print(content)
# 讀一行
# content = f.readline()
# print('===:',content)
# 練習:將文件中的內容讀完,要求一行一行的讀
content = f.readline()
while content:
print(content)
content = f.readline()
f.close()
5.文件的寫操作
文件對象.write(字符串) - 將字符串中的內容寫入到文件中(會完全覆蓋原文件中的內容)
'w' - 完全覆蓋
'a' - 在原文件的最后添加
f = open('files/藍蓮花.txt', 'a', encoding='utf-8')
f.write('你好嗎?')
6.關閉文件
文件對象.close() - 關閉指定的文件
f.close()
06-二進制文件的讀寫操作
import requests
1. open方法的另外一種寫法:
with open(文件路徑, 讀寫方式, encoding=編碼方式) as 文件對象:
文件操作
--> 打開文件,將文件存在文件對象中。當文件操作完成會自動關閉
with open('files/藍蓮花.txt', encoding='utf-8') as f:
print(f.read())
print(f.closed) # True
普通的文本文件,也可以以二進制的形式讀和寫
2. 二進制文件的讀寫
只要將讀寫方式設置為 'rb'/'br'就可以了。讀出來的數據直接就是二進制數據
注意:二進制操作不能設置編碼方式
"""
# 二進制文件的讀
with open('files/藍蓮花.txt', 'rb') as f:
content = f.read()
print(content, type(content))
with open('files/luffy4.jpg', 'rb') as f:
content = f.read()
print(content)
# 二進制文件的寫
with open('imge.jpg', 'wb') as f:
f.write(content)
# 圖片下載
# response = requests.get('https://wx4.sinaimg.cn/mw690/4674e705ly1fck5nxjt74j20yi1pc7mb.jpg')
# with open('下載.jpg', 'wb') as ff:
# ff.write(response.content)
3.文件不存在
當以讀的方式打開一個不存在的文件,會報'FileNotFindError'
當以寫的方式打開一個不存在的文件,不會報錯,并且會創建這個文件
# with open('bbb.txt', 'r') as f:
# print(f.read())
with open('ddd.txt', 'bw') as f:
# print(f.write())
pass
07-文件操作的運用
指導思想:
1.使用數據的時候去本地文件中取數據
2.數據修改后,將新的數據更新到本地文件中
寫一個程序統計當前程序執行的次數。第一次運行程序打印1,第二次運行的時候打印2,以此類推
# count = 1
# print(count)
# count += 1
with open('files/count.txt', encoding='utf-8') as f:
count = int(f.read()) # 讀到的是字符串
# print(count)
print('第%d次進入程序' % count)
# 讓次數加1
count += 1
with open('files/count.txt', 'w', encoding='utf-8') as f:
# 以'w'方式打開,寫入的時候只能寫字符串
f.write(str(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