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悅
“我愛你,不是因為你是一個怎樣的人,而是因為我喜歡與你在一起時的感覺,無關城市,只有關信仰和愛情。”
--題記
01
畢業五年,同樣也在四五線的小城市里蝸居了五年,我按照人生軌跡,穩定工作,結婚生子,一點悔意都沒有。
前陣子,在微信上跟個友女聊天。友女原是我們高中同學,學霸型,高中畢業后考上了哈爾濱醫科大學本碩連讀,后面又去美國讀博士,今年剛博士畢業。
就在前陣子,作為高級醫學人才,順利地簽下了省里醫科大學某附屬醫院,一開始就是月薪上萬,這在我們這樣不發達的省會城市里,可謂是白領中的白領了。
但她似乎還不太滿意。剛回來那會兒,她就經常在群里跟我抱怨,說我們這里地方太小,回來都不知道去哪里玩。
我說:“咱這地方你又不是不懂,也就那么點地方,知道這實情,你干嘛還要簽下這里的工作?”
“你以為我想啊?還不是因為家里給鬧的,我那老媽子三天兩頭犯病,我又是家里的獨女,不回來她能放過我啊?”談至此,她一臉的無奈。
誠然,從大學到博士畢業,這么多年扎根大城市的生活,早就讓她耳濡目染間習慣了大城市的繁華景象及快速的生活節奏和氛圍。如此一來,突然回到小城市生活,難免會覺得遺憾和心有不甘。
其實,她曾因此試著說服她的父母,讓他們能夠放她遠走高飛,然而在這個問題上,他們卻總是不歡而散。
我能理解她父母的想法,她的父母如同我的父母一樣保守。他們那一代的人,一生只求安逸,習慣了按部就班規規矩矩地過生活,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外面過得很折騰。
他們只想著“穩定”就是王道,尤其是女孩子,有個穩定的工作,收入不錯,再找個如意郎君,如此便好。
哪里會想到,在小城市里生活,會讓人如同溫水煮青蛙一般,在不知不覺中,就變得麻木而疲憊?
喜歡快節奏,覺得大城市里到處是公平與機遇,只要自己足夠有能力,便會有無限地機會,在那里不但可以接受最新的訊息,迎接最新的挑戰,自由選擇平臺,還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改變自己,迎接新的人生。
我想,這就是我那“海龜”博士友女在回來時,心不甘情不愿的其中緣由吧。
02
“我真不明白,像你跟你老公這樣的高材生,尤其像你老公北大研究生畢業,又不是家里的獨生子女,不在大城市呆著,干嘛要選擇回來。回來當個公務員也就算了,還要被組織安排下鄉扶貧,天天跟最底層的村民打交道,扶貧工作壓力又大,搞不好還得掉腦袋,關鍵是財富一點都不自由。”
每每聊到此,她總能把話題往我身上引,不過她說的也沒錯。當初畢業時,我們的確有很多路可以走。憑我們的能力,留在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未曾不可。
然而,我們卻沒有因此多想。一來碰巧那一年,畢業之際,我們倆接連失去了彼此最親愛的奶奶(兩個奶奶走的時候,前后相差一個星期),我們提前回來奔喪后,心情倒是很平靜。
回來之后,竟然就不想回大城市了。而那會兒,又剛好碰到省里清華北大定向選調生的機會,加上老公又是北大政治學的,專業對口,冥冥之中,又加快了我們回小城市發展的腳步。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一直是老公內心的信仰。如此一來,“選調一回,無怨無悔”就成了他的初衷。
而經歷過北漂求學的那些日子,我們深感大城市的各種壓力。他不喜歡大城市的漂泊感,而我也同樣在諾大的城市里找不到歸宿感。
我還因此想起,大二暑假那年,我曾在北京實習的那些日子,這些經歷讓我對大城市的生活無形中產生了某種恐懼。而這一切,也許源于自己曾經的平庸和能力不足吧。大城市里,我如同一只蝸牛,背著重重的軀殼,緩慢得爬行著。
那段時光可以用漂泊無助冷漠來形容。那時,閑來無事之際,我應聘了一家位于北京四環的貴族幼兒園。
北京的貴族幼兒園各方面要求很高,像我這樣的大學生兼職也只能做點生活老師的工作。所謂的生活老師,不過是照顧孩子們的起居。
比如課間帶小朋友們上廁所,必要的時候,對于那些偶爾沒控制住,賴屎賴尿的小朋友,或者太小的上廁所不會擦屁股的小毛孩,我得幫他們擦屁股換褲子。
再者孩子們都是統一在學校午托的。午休期間,我還得負責把幾十號人的小床搬下來擺好,并在他們吃飽喝足后,管好他們中午的睡眠……
當然,這只是我工作的一小部分,而先不說工作的艱辛,我上下班的交通是個大問題。送孩子來這里上學的都是有錢人家,家長早上送來基本上都是開小車來的。
我因為住在五環之外,而幼兒園每天早上8點準時上班。如此一來,距離遠,時間緊,奔波辛苦就成了常態。
路程太遠,我上下班要轉兩次地鐵,一次公交,步行二十分鐘,每天上下班花在路上的時間則要將近4個小時。
如此,為了上班不遲到,我早上六點就得起來趕地鐵。下午等家長們都來接完孩子后,才能回去,也就是四點半放學,六點才能下班,回到家已經八點了。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有同等的回報。兩個月的暑假實習下來,我的工資只有1600塊錢。
幼兒園里一個孩子的收費一個學期一萬塊,發到正式的老師手里每個月也不過3000塊,我們實習生只有1000塊,扣除午餐的費用,我兩個月拿到手只有1600塊。
發工資那天,手握著用將近半條命換來的這點錢,深感被剝削的痛苦,有種生無可戀的感覺。
我想,我以后再也不要過這種換地鐵倒公交,幫人擦屎擦尿,還時不時因為遲到被園長責罵扣錢的生活。我要努力過上一種舒適自由,受尊重的日子,這是我后來對大城市毫無眷戀的原因之一。
03
大城市里這種付出與收入不對等的情況普遍存在。
就像我那畢業后去了上海的朋友一樣。朋友她是四川姑娘,長得水靈高挑,妖嬈性感,畢業后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決然跟著男友前往上海。
一開始,剛到那里時,她從沒想過一個10平不到的房子居然要2000多塊,也沒想過一個房間里會住上十幾號人,高昂的房租給了她當頭一棒。
而在找工作的時候又縷縷碰壁,不是工資太低,就是工作量太大。結果,幾經折騰后,終于在一家公司里落了腳,做一名資料員,工資3000元一個月。
男友是本校學經濟學的,在證券公司做業務,工資稍微比她高一點,最開始一個月3500元。
她想著,一個普通的二本學校,一出來工作就有這樣的收入,算是走了狗屎運了。因為她打聽到,回小城市做行政工作的,沒入編的同學一個月也只有2000元不到。
然而,她沒想到的是,除去房租,交通費,人情費等,他倆的生活仍過得十分緊張,周末只能悶在家里。
而與此同時,因為怕花錢,也不敢隨意答應同事的聚餐邀請,爸媽打電話問她過得好不好,錢夠不夠花,她也是報喜不報憂,不舍得給自己買漂亮衣服,一雙鞋子可以穿一年。
此外,和我大二實習的時候一樣,因為單位離住的地方很遠,每天都要起的很早擠地鐵,換公交,冬天的時候北風呼嘯,冷到骨子里。
“那種日子過得是真的累啊。”那會兒,她時常在QQ上跟我感嘆。
那時,不知道有多少個這樣的瞬間,她想立馬拎著行李箱走人的沖動,但回家就是認慫。一來,她不想真的順了父母的心意,去考個公務員,去當老師。因為那不是她的夢想,要選擇自己想要的,就必須咬牙堅持。殘酷的現實是用來成長的,而挺住意味著一切。
二來,她在畢業,學校大部分情侶勞燕分飛時,跟男友趕上了末班車,來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夕陽戀”,正愛得奮不顧身時,哪里舍得就此分道揚鑣。
那幾年,她覺得這一路走過來并不輕松,但她樂在其中。在家當公務員一個月工資也只有3000多,安安穩穩,漲工資靠熬年限。但在上海,她可以靠自己的能力留下來,獲得想要的生活。且她的身邊還有他,為了未來的小家,他也一直在努力著。
然而,她從未想過,這種大城市里每天加班,壓抑人性的生活,會成為感情的絆腳石。
兩年之后,男友開始升職加薪,應酬也多了起來,雖然住在一起,但因為工作原因,每每他回來時,她已經睡著了。而她每天早起上班離開時,男友還在呼呼大睡。
再后來,因為她長得不錯,追求她的有錢人不少。那些男人,知道她上下班不方便,經常以順路為由,開著豪車接送她。
一開始她當然是拒絕的,可是糖衣炮彈太多之后,自己也就扛不住了。而所謂蒼蠅不叮無縫蛋,時間久了,看著周邊的女同事各憑姿色,攀上枝頭變鳳凰,她也就蠢蠢欲動起來了。
她的男友也不甘寂寞,有了一點成績之后就開始飄飄然,也是時不時對身邊的姑娘各種撩。后來,被單位的某個女同事纏上之后,東窗事發,她和男友便同床異夢起來。
并且就在去年,各種矛盾爆發,加上家里催婚,但一直沒能力在上海買到房子,重重壓力之下,兩人最后分了手。
分手時候并不愉快,說是兩個家庭介入進來,互相“廝殺”,最后相戀多年,情分最終喂了狗,不歡而散。
然而,兩人仍是野心勃發,雖在大城市里經歷千辛萬苦,但都不愿意回老家發展。
04
而彼時的我,相對于室友,畢業后告別大城市的繁華,選擇回小城市發展,過著的則是截然不同的生活。
雖每個月拿著少于在大城市的同齡的朋友那樣高的工資,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臨山靠海的小城市里,空氣質量極其好,條條大路暢通無限,上班十分鐘,不必擔心交通的擁堵,且每個星期,都能回去見到一次父母,跟他們聊聊天。
此外,還能時不時跟老公和孩子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未嘗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且這種幸福看得見摸得著,無比地踏實,并非水中月鏡中花。
寫到此,記得上班那會,單位的老領導常常夸贊我的乖巧,而埋怨他兒子的不懂事。
她說她的兒子跟我一樣大,畢業時候,家里讓他回來工作,他卻執意留在深圳打拼,現在一個月收入8000左右,但大城市物價高,又自己租的房子,生活過得十分拮據。
“真想不明白大城市到底有什么好,好說歹說他都不肯回到這座小城。回來家里車子房子樣樣俱全,沒有任何經濟壓力,難道不比外面舒坦嗎?”她向我抱怨著。
我很能理解他的兒子,他認為回家工作,凡事可能都要靠關系,還得學著去交際,強顏賠笑,阿諛奉承。同時,還得面臨七大姑八大姨的碎碎念,回答她們各種無聊透頂的問題。
最關鍵的是生活的圈子太小,出門就能見到熟人。生活和工作都是固定模式,這種日子在很多人看來是一眼就能望到頭的,無趣枯燥,不值得去留戀和追尋。
此外,像領導的兒子那樣,很多人之所以選擇留在大城市,是因為他們覺得在那里會感到舒服,盡管充滿冷漠,殘忍,渺小如蟻。
然而,這種被常人認為乏味空洞重復無趣的生活,卻是我想要的。
因為除了上述的原因外,在小城市的優雅舒適,慢節奏的生活里,我和老公都有別的追求。工作很少加班,工資也還可以,如此,我有更多的時間陪孩子和寫作,這讓我一個奔三之人能夠拋棄生活和經歷的壓力,執著追求自己的夢想。
而至于孩子的教育資源,小城市雖然不比大城市,但是現今網絡社會,很多資源都能實現共享。再者,總覺得兒孫自有兒孫福,學校教育重要,家庭教育更重要。
總之,于我而言,理想信念,現世安穩,家庭幸福才是人生的終點!
而老公,作為一名人民的公仆,下鄉掛職第一書記,以人民的名義,踐行“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真理,也是他一直想要的生活。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老公常說,“之所以為官不仁,是因為很多人對于自己的感受,總會放大無數倍。容易的是驕奢,難的是自勉。容易的是隔岸觀火,難的是體恤他人冷暖。”
誠然,在現在的社會里,機關單位、政府部門,阿諛奉承,魚龍混雜,投機取巧的思想已經行不通了。
如此一來,嚴以對己,寬以待人,是他作為一名人民的公仆孜孜不倦的追求。畢竟,無論是行政這條路,還是人生之路,所有的大道小道,能走得通的只有一條,那就是正道。
“日子不富,知足常樂,一直有你,從未后悔。”很多次,我同老公聊天,我問他是否后悔為我留在小城市的選擇,沒想到他想都沒想就說出了這句話。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而我,如同他一樣的堅定,盡管在我們曾經因為房貸車貸,種種壓力透不過氣時,也從未后悔當初的選擇。
因為,三觀一致,能于簡單平凡的小城市生活中,和有趣的人相愛一生,并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才是此生最大的幸福。
末了,我想說的是其實不論留大城市,還是回到的自己的家鄉,無論哪種選擇都無關于對錯。大城市有夢想,小城市也有自己的幸福。只要過喜歡的生活,覺得自在舒服,有理想,有信仰,找到奮斗的意義,那就足夠了。如此,在哪里又有什么重要呢?
畢竟,一千個人一千種生活,而無論哪種生活,一切地一切,幸福就好!
大家好,我是與君成悅,愛碼字的身懷六甲的二胎辣媽,希望在文字里與大家成就所有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