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樊登講《幸福的方法》,里面講到一個習得性無助,這個詞在心理學課上聽老師講過很多次,也聽同學講過,但我其實一直沒有搞懂這個詞的意思。今天樊登用一個例子講了什么叫習得性無助:
心理學家做了個試驗,嗯,心理學家就是喜歡做實險~
心理學家找了二只猴子,分別裝在籠子里,籠子里鋪有電網,每當心理學家通上電,二只猴子就會疼得吱哇亂叫,二只猴子都在籠子里亂串,一只猴子找到了開關,關掉后就不疼了,它發現了這個秘密;另一只籠子里沒有開關,只能任由疼痛持續半小時,因為心理學家每次會通電半小時,這個試驗持續一周后,沒有開關的籠子里的猴子就不再找開關,因為它已經知道這里沒有開關,所以放棄了這無謂的工作。這個實驗又持續一個月,當心理學家把籠子打開,在地上鋪了一張電網,把這2只猴子都放在電網上,另抓了一只新猴子,沒被電折磨過的猴子,一起放到電網上并通上電。新來的猴子馬上跑掉了,因為沒什么攔住的,一只猴子找開關,在到處亂找時,發現也可以跑出去,只剩下一直被電的猴子坐在那里痛苦,它既沒有找也沒有跑,因為以它的經驗這個痛苦是改變不了的,一直要持結半小時才會結束。
另外泰國的大象也是這樣,只要人拿著棍子杵在那,那頭大象就不會跑掉,因為那個棍子是在它一出生就認識了,并且在那時它已經見識了這個棍子是多么的強大,它是弄不動的。
這二個例子都說明了:
1、習慣的力量多么可怕;
2、如果當外界事物變化時,自己沒有認識到,不會隨環境改變終會被淘汰;
3、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非常重要;
另外,他講到幸福是一種能力,因為得到大樂透獎的人的幸福感持續一個月后,幸福感回到之前水平;身體受到重大傷害的人的幸福感在一年后回到之前水平。
既然幸福是一種能力,又怎樣來獲得呢?
我們不要寄望于未來,因為那會讓你當下的每一天都過得很痛苦,等你真的達到理想的那一天也許感覺不過如此,又或者直到死你也沒有等到你期待的那一天;
我們不要回憶過去的美好,因為那已經過去了,而且永遠不會回來了,想再多都是枉然;更重要的是,其實你真正生活在過去的那段時間里,也并不是滿滿的幸福,也有無數的煩惱。
那么,幸福到底要怎樣?
關注當下,感恩現在所擁有的,會讓自己感覺更幸福一些,同樣的處境因為人的心態不同所產生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反而有時會因為煩惱而消耗過多的能量,也無法聚焦到自己應該關注的事上。
之前我覺得現在的工作特別讓我不幸福,老板那么摳門,一天到晚想的就是如何壓榨,我非常關注錢,以至于我焦慮得快要抑郁了。所以我要跳走,在我找了一圈后,發現像目前活少、離家近、工作自由的工作并不是很容易,錢嘛,只是暫時沒漲工資而已,我自己的基礎是什么樣我也知道,加上明年我要離開,又何必計較這一年漲多少,漲幾K而加班或更忙,對于我可能也并不劃算?,F在我有時間自我成長,下班就能回家和孩子互動,薪水在這個行業也不算低,這樣一想,我覺得還好,不再像以前那么焦慮。這是阿Q?我覺得也不是,只是換個角度來看問題,幸與不增之間其實很多時候都是思想上影響的。
我媽常說事情總要多看看好的一面,這樣其實也是提升幸福感的一種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