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rework是最近我讀的書當中非常喜歡的一本書,它所表達的內容,與普世的價值觀有沖突甚至是相悖的地方,但是可以說服我。
? ? ? ?比如,一般的創業公司會急于找風投,讓他們有足夠的錢發展后面的事業。但是rework中提到的卻是有多大的資本就作多大的買賣。一旦你拿了投資人的錢,公司的發展方向便不能是自己能夠決定的,也許你一開始只是想做一些你覺得必要做的事情,說是夢想也好,理想也罷,你可以決定方向;拿了投資人的錢之后,你的決策就會為股東利益讓步,你并不能完全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我的理解就是產品的自由意志被剝奪,事業也沒有隨心那樣來的自在。
? ? ? ?其二,公司不需要龐大,小而精是最好的。10個人的公司你只需要關心如何做好自己的產品就可以了。100個人的公司你就需要有個不大不小的人事部門了。2000個人的公司你就需要各種公司制度,各種處理流程。一個原本是以產品為主導的公司,后面會演變成一半管理人,一半生產產品。而身處大公司的人也會無比麻煩,進公司一年了還沒有搞清楚報銷流程怎么走,考勤報工怎么報。項目經理變身項目管家。甚至有些人因為這些繁瑣的流程辭職。但是并非任何的10個人都可以組成一個可以盈利的公司。這對人員素質及專業能力的要求是極其高的,這種事情可謂是可遇而不可求。講到這點我想到一個題外話。現在各大公司招牌都是要求多少年工作經驗,精通什么什么東西的人。這種招聘條件完全忽視了人的主動性。我也見過工作五六年的人跳槽來公司的,工作能力還不如一個工作一年的。問題在哪里,我覺得是思維方式上的差異,做事情的態度和學習能力的強弱。一個人也許他沒有經驗,但是足夠機智就夠了。對了,人品是比機智更重要的一個點。
? ? ? ?其三,遠程協作。就是不用打卡上班,大家在各自想在的地方工作,通過遠程協作的方式與大家溝通。遠程協作目前為止還有大多數公司做不到。還是中國家長式的管理,不看著你就不知道你有沒有在干活。這種擔心是正常的,因為現在員工和老板的關系就是這樣,并不是共贏的互利關系,是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不是每個人都會覺得我的工作必須要做好才行,我要對他負責。一般都是打工者的心態,今天我在這里一天就有一天的錢,公司盈利多少跟我沒有任何的關系。我還是希望未來的十年里,遠程協作會成為大多數公司的選擇。我實在是不希望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每天冒著被擠成肉渣的風險,花費兩個小時上下班。
? ? ? ?rework這本書是37signals公司的副產品。我非常喜歡副產品這個詞,同時還是有價值的副產品。一個成功的產品必定會衍生出成功的副產品。判斷一個產品是否是有價值的,或許可以判斷它的副產品是否有價值。
? ? ? ?在現在的社會失敗未必是成功之母,機遇轉瞬即逝。在失敗一次之后是否還能碰到第二次機遇是一場賭博。失敗的次數多了,銳氣也勢必會不如之前。決策一定要果斷,存活下來之后,你還有很多時間可以彌補當時決策的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