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兒子堅持學唐詩,也是為了安放我不甘寂寞的文藝中年心,我和陽陽約定每天抄寫一首唐詩,背下來。抄寫對象是上海辭書出版社的《唐詩鑒賞辭典》。我倆背詩的起點不同,辭典第59頁、327頁,分別夾著撲克牌,這是我們的專用書簽。這樣你追我逐,彼此“拷”問,挑起了我們的競爭欲,讓我們饒有興致,堅持背誦至今。
2017年的最后一個夜晚,陽陽背的詩是張九齡的《感遇(其七)》,“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運命唯所遇,循環不可尋。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燈光下,陽陽口中念念有詞,甚是投入。不一會兒,陽陽把抄詩本遞給我,得意洋洋地背誦起來。說實話,對于小朋友的記憶力,我不得不羨慕嫉妒恨。
背誦完了,我把抄詩本還給他,按照程序,陽陽要解釋這首詩的意思。
臥室傳來熟悉的音樂,中央十套的《味道》,老公正看得起勁。這次不知道是做什么好吃的,只聽到食材浸在熱油中細微的爆裂聲。陽陽瞥了眼厚厚的辭典,好像下了個極大的決心,說:“媽,我按自己的理解講。”
《味道》主持人的聲音傳來,小家伙砸了咂嘴,我明白了,這家伙著急去看美食呢,不管怎樣,勇氣可嘉,于是鼓勵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按你的理解說吧!”
陽陽結結巴巴說著,理解偏差的地方,我就指點一二,進展還算順利,不知不覺就說到“徒言樹桃李”了。
“一個人對著樹說話。”陽陽脫口而出,顯然他對這句解釋信心滿滿。
這首詩是張九齡遭讒貶謫后所作,詩人借贊頌丹橘經冬猶綠,比喻自己堅貞不屈的情操。最后一句意思為:世人只說桃李有果有林,難道丹桔就不成陰?陽陽的解釋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我忍不住大笑,書桌也隨著晃動起來。拿著陽陽抄寫的詩,我走進臥室,指給老公看:“老公,聽到你兒子的解釋么?‘徒言樹桃李’,你說說,什么意思?”
陽陽小狗狀趴在床角,眨巴著大眼睛,充滿期待地盯著爸爸。老公慢條斯理地將目光從電視屏幕移到抄詩本,略作思考,嚴肅地說:“不就是一個人對著樹說話么?”
身后,陽陽在床上跳起來,得到權威認可,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我扭過臉,老公嘴角向上彎起,剛到大笑的角度,又恢復到平和的狀態,自心底發出的笑聲到達喉頭開始返回,只是在喉嚨里留下呃呃的顫音。顯然,老公是聽到了陽陽的解釋,而且存心合著伙兒來戲弄我。
“真是當爸的樣,教得好啊!”我說:“還有桃李呢!這個人是對著桃樹,還是李樹說話的?”
“反正是一個人,管他對著哪棵樹說!”老公說罷,終于忍不住咧嘴大笑。
“就是!”陽陽在一旁幫腔,果然是上陣父子兵!
2017年,背唐詩的戰斗,在笑聲中告捷。我們期待,2018的學習之旅,快樂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