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線上42期格物班學習第50天
時間:2023年4月24日
? ? 本周學習《寄鄒謙之書(二)》,今日收獲:好勝心對人危害極大,應該克除。
? ? 在背景資料中,施邦曜就此文有評曰:“人惟勝心最難驅除,其危害最大。故原憲以四者之不行為仁,而首之以克。”
? ? 我的粗淺理解:人的爭強好勝之心是最難驅除的,它的危害是最大的。原憲認為:四者 不行可以為仁。四者指的是:克(好勝)、伐(自夸)、怨(怨恨)、欲(貪婪)。把克(好勝)放在了首位。在看背景資料第二句時我看了好久,也查閱了資料,才明白。雖然花費了時間,但明白后感覺特別開心。
? ? 在閱讀中我知道序言的重要性,每次拿到一本書都讀好多遍。施邦曜先生的評論我也知道特別重要,前段時間也在試著去看,去解析,可能是由于心不靜的緣故,所以收獲不大。以后嘗試著去做有難度的事情,不能總是呆在舒適區。我發現自己這個問題之后,我也明白了兒子現在面臨困惑的原因。
? ? 早上看到一句話:父母的覺知,是孩子的天花板。博仁老師說:有覺知,可以把問題處理在問題發生之前,沒問題;沒覺知,犯錯后即刻修正,錯能改,歸于無,也沒問題,知錯犯錯,此錯無解。
? 在學習的路上我更應該堅定地走下去,踏踏實實,用心付出。
第51天? 時間:2023年4月25日
? ? 本周學習《寄鄒謙之書(二)》,今日是學習的第二天。
? ? 陽明先生說:“隨時就事上致其良知,便是“格物”;著實去致良知,便是“誠意”;著實致其良知,而無一毫“意必固我”,便是“正心”。”
? ? 隨時就事上致其良知,便是“格物”。“隨時”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需要培養。之前總是在事后才能醒悟過來,看到何為“格物”后明白應該是“隨時”。也就是在事件發生前或發生時或發生后在念頭上就能及時調整過來。
? ? 于是我就搜索了“隨時”這個關鍵詞,看到很多信息,摘錄最喜歡的一段話:
人的能量分為三種:
1:初級的能量,從食物中獲取
2:高級的能量,從智慧中獲得
3:頂級的能量,從高維中獲取
世界真正的高手,都在悄悄吸收高維能量。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未來社會每個人都要學會修心,修心比努力和拼搏更重要,練就一顆如如不動之心,面對各種外界變化,要把無常當有常,讓紅塵煉心,煉出一個強大的內心,讓自己隨時可以靜下來,才是未來一個人最關鍵的能力。
第52天? 時間:2023年4月26日
? ? ? ? 本周學習《寄鄒謙之書(二)》,今日是學習第三天。
? ? ? 事事物物皆有定理,出自朱熹《大學或問》:能知所止,則方寸之間,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矣。
? ? ? 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于是有向外求理的人。向外求,或許能獲得暫時的快樂。如果想真正的解決問題,必須要向內求才能行得通。
? ? 陽明先生認為:心即理。向外求,向事事物物上求就錯了。事上磨,不是在事上去體認天理,而是透過事來磨練我們的內心,來看我們自己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然后把心上的私欲灰塵擦掉。在事上去磨練自己的內心,而非去體悟道理。
? ? ? 想到了上學時期常聽到這樣的話:事情發生了,過后我們要去領悟這件事讓我們明白了什么道理。我也經常這樣告訴自己的孩子。很少再往深處去延展,去教孩子體察內心。孩子的心里營養跟不上,才會導致各種問題的發生。如何注重孩子的心里營養也是一門學問,需要去學習。
? ? 大人先學會擦拭自己的內心,讓內心改變才能更好地引領孩子。
? ? ? ?
第53天? 時間:2023年4月27日
? ? 本周學習《寄鄒謙之書(二)》,今日是學習的第四天。
? ? 現在甘泉所說“今之謂聰明知覺,不必外求諸經者,不必呼而能覺”等言,似乎有點急于立論。后世學術之所以不能明,并非是后人的聰明和見解不及古人,大抵多是由于爭強好勝之心為患,而不能相互謙下,取長補短。
? 博仁老師說:“所有的經典是我們的良知之心,是我們每個人開發內心寶藏的尋寶圖,透過這些經典沿著圣人所說的,去尋找內心的寶藏啟動內心的良知。并不是說不要讀經典。我們讀經典的時候,不要僅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是要順著圣賢指的路去踐行、去印證,這才是經典的意義和價值。”
? ? 我再次明白了讀經典的意義。有一段時間我特別迷茫,不知道到底從讀哪本開始?外面的讀經典的班也比較多。后來在一個姐姐的推薦下我來到了這里學習,越學習,越覺得來對了。
? ? 在這里我知道要學會尊異求同,不要去評判,要做好自己去做印證,用自己的改變去影響他人。
第54天? 時間:2023年4月28日
? ? 本周學習《寄鄒謙之書(二)》,今日是學習的第五天。
? ? 今日聆聽這樣一段話:我們在平臺上學習不是為了別人學,做功課不是為了別人做功課,而是在事上去磨練自己的心,透過精準的做到去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做到我的人生我選擇,我的選擇我負責。透過每一天的功課,每一件事來查看自己的內心,到底是個
什么樣的人,把自己內心的灰塵清掃干凈,讓良知之心清澈起來。
? ? ? 想想自己一路走來對待功課的態度有了些許的改變。在正心班的時候應付作業的情況比較多,進入格物班后寫作業的態度稍微好一點,僅僅是字數上比之前多一點,思考力方面欠缺較大。本周試著去做些許的改變,收獲時有些許的開心。下周仍然繼續朝這個方向去努力。
? ? ? 寫功課是一種梳理,更是一種療愈。一路寫來,邊寫邊及時保存。這學期單位安排了專業課和公共課的學習,公共課的作業寫起來難度比較大。每次我都是先梳理思路列提綱,然后再往里面填充內容。寫的時候忽然有靈感,想到功課中哪些內容可以用上,然后直接粘貼過去就可以了。這樣就降低了寫公共課作業的難度。
? ? ? 寫到這里想起了學習《答歐陽崇一書》一文時的收獲:誠于己,才有真正的收獲。不欺騙自己,良知就能無所偽而誠,誠則明;能自信良知,良知就能無所惑而明,明則誠。明與誠相生共進,因此良知就能常覺 、常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