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可算是和家庭教育、育兒書籍杠上了,上下班的路上用喜馬拉雅聽相關書籍,聽得不過癮了就當當上買;去了圖書館直奔那幾架家庭教育書。林林總總或買或借,讀了少說得有十幾本了,有相當不錯的,如蓋兆泉《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劉稱蓮《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王芳《最好的方法給孩子》;也有一些書盛名之下,其實難符;還有一些書,網上評價很好,結果我卻死活讀不下去,可能時機不到,留待以后讀。唯有這本《康媽學堂》,翻開便再也舍不得放下,一讀再讀,恨不得向身邊所有家有低幼兒女的媽媽們推薦。
這本書好在哪里呢?一是信息量大,涵蓋孩子成長階段的方方面面。包括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如何開展英語學習、怎樣培養興趣愛好,怎樣利用公共資源等等。二是語言平實流暢,可讀性強。作者在講述孩子在家上學的成長過程,娓娓道來成長路上的小故事,有經驗提煉可供讀者借鑒。三是釋疑解惑,宛如明燈,照亮前路。如果你還在為孩子上不了知名小學而苦惱,還在為孩子報不報奧數、英語而糾結,還在艷羨小伙伴們一擲萬金報了數個課外班,不妨看看此書,馬上有了定心丸,做一個不浮躁、不焦慮的媽媽。當然我們不是要照搬康媽的做法、孩子也脫離學校教育,而是學習她的思路,指導孩子的成長之路。
康媽家的孩子,在京上了兩年半知名小學,便因身體原因休學,四年的在家上學、一學年的國際高中,隨后收到美國六所頂尖私立高中的錄取通知書。她和兒子是如何完成這看似高不可及的目標呢?這本書分“游學故事”和“家庭教育感悟”兩部分。“家庭教育感悟”部分共有九章,分別是:學習是如此輕松快樂、母語閱讀——點石成金的魔術師、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創利性利用資源、品格與習慣的培養、興趣與愛好的發展、0-12歲英語學習家庭自助整體解決方案、在家上學的建議、出國留學的建議。康媽認為,掌握了以上幾大利器,孩子不管是在家學習,還是在全球任何學校學習,孩子都會很優秀。
追求名校還是更重視家庭教育?
康媽認為,家庭教育必須超越學校教育,家長應該在孩子的教育中承擔第一位的責任,不盲從,不輕信,保持一顆平常心。她寫書的目的就是,改變家長的觀念,要在孩子成長的各個階段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在與學校的配合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通過創造性利用資源實現孩子健康全面的成長。
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最佳指導者。因為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最多,沒有人比父母對孩子更盡心更負責。技能可以學習,但愛心、耐心和時間投入卻非父母無他人能及。只要你積極主動地去做,你的態度就可以帶動孩子迅速地超過你。康媽說自己有三個同盟軍:自身的熱愛、強烈的求知欲與端正的學習態度。家長的熱愛和求知欲對孩子有巨大的感染力,要更多地提供資源,發掘孩子的熱愛,給予孩子適當的引導,做好孩子學習的“陪伴者”。
試想一下,哪個培訓機構的老師能比家長更了解孩子、能比家長更盡心盡力對待孩子的學習?所以那些給孩子報了班就一推了之的家長應該清醒了,孩子是你的,你得對孩子負責。此外家長要身體力行,給孩子樹立起積極進取、不折不撓的形象,以無形的力量感召影響孩子。
大量做題和智力開發哪個更重要?
康康的數學學習基本上是“功夫在詩外”,但卻是他覺得最輕松也最有成就感的學科。康媽覺得孩子天賦不高,數學成績主要歸因于數學啟蒙、手工勞動、圍棋和科普書。撲克牌和動手動腦的手工勞動培養了他對數字、計算和空間圖形的良好感覺。圍棋五段后邏輯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突飛猛進。因此10歲時學初中數學感覺吃力,到了12歲時很快學完初中三年課程。所以康媽對孩子的學科學習得出一個結論:語言先行,數理化不急,因為語言是基礎,是學習與思維的工具,無法速成,但一旦基礎打得好,數理化的學習可以“速成”。
看到這里,我們還能小瞧看似與學習無關、與成績無關的各種玩嗎?一方面玩是兒童的天性,不能讓他們的童年禁錮在語數外學科學習中、失去絢麗的色彩;另一方面,玩也是學,也在開發孩子的智力,提升各種能力。
英語和母語哪個更需要下功夫?
康媽的觀點是,應該堅持“母語為主,英語為輔”的原則。母語的應用能力一定要比英語高出不止一個層次,才能支持英語的全面系統學習。康康能夠在短時間內突破托福百分,英語技能只是表象,很大程度上應歸功于他優于其他同齡孩子的批判性思維與廣博的知識面。
康媽認為,當孩子的認知能力達到一定的水平時,深厚的中文積累以及隨之而來的學習能力會讓孩子的英文學習更加輕松。強大的母語帶來的是對文化的熱愛、思維能力、邏輯分析能力,最重要的還有語言學習能力。因而母語好的人學習英語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外語學習應該而且只能滯后于母語的學習。這樣才能在保護孩子興趣的前提下起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現在英語幾乎是北京每個孩子的必修課了,報的課外班里一定有一門是英語,在英語上花費的時間、精力、金錢遠超母語,但請家長們一定不要本末倒置,要在重視語文、國學的基礎上再去學英語。我身邊就有鮮活的例子,一個同事給幼兒園大班的女兒一囗氣交了兩年某英語連鎖機構的學費近四萬元,卻以沒時間讀為理由,吝于買中文讀物。
授人以魚還是授人以漁?應該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
康媽把兒子具備的自學能力喻為可持續終生的“發動機和能源儲備”。她說,現在的學校普遍過于注重灌輸,漠視孩子的接受能力與自主發展能力。她從來沒有把孩子看作一個被動吸收的容器,而把他看作一口蘊藏無比豐富的甜水井和一堆薪柴,只待媽媽來引水和點燃。她認為學習的秘訣在于以目標為導向的強烈的上進心與學習意愿,以及以思維能力、專注力和記憶力為依托的強大的自學能力。只要具備自學能力孩子在哪兒上學都會很優秀。
我們平時要利用各種時機激發孩子的上進心。我帶孩子去音樂廳看演出時,會告訴她”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只有每天堅持練習彈琴,才能有登臺的機會,才能在舞臺上有出色的表現;第一次帶她去清華大學時,告訴她這是全中國最好的大學,希望她長大后能到這兒讀大學;開始英語啟蒙時,經常對她說,學好了英語可以出國旅游、上學,還可以給爸爸媽媽當導游,那段時間她自己也會經常念叨,”我要學好英語,給爸爸媽媽當導游呢“。
盲目追補習班還是創造性的利用資源
康媽坦承,與校內孩子一年動輒幾萬、十幾萬的課外班費用相比,康康的課外班費用少得可憐。除了學鋼琴花費稍多以外,其他愛好與學科學習所花的費用與所得相比簡直可以忽略不計,比如學羽毛球兩千塊錢一個學期。因為康康對師資依賴少,對自學依賴多,所以學習周期非常短,總成成就少。在家上學最大的成本支出就是買書訂雜志。
學科學習更是沒有上過任何補習班,申請美國高中時,也堅持靠自學,考出好成績。康媽認為,高價格不一定意味著高回報,性價比才是硬道理。家庭自助式英語學習低成本,高回報。整個過程就是投資了一些視頻音頻資料,幾套教材和教輔書,考試時用到的一些考試用書和資料,即使需要老師,也不需要找九百塊錢一小時的天價老師,最終也能達到英語的自如應用,可以無障礙地讀原版書,到國外可以勝任高中和大學的學習。
康媽的書更加堅定了我給孩子在家英語啟蒙的決心和信心。身邊的小伙伴們前仆后繼地報上五花八門的英語機構,從去年四月開始啟蒙英語的我,有時不免懷疑、動搖。看到康康完全自學都能考上美國高中,又開始信心倍增。我要做的就是,根據孩子的狀況不斷調整策略,適時提供資源,堅定地陪伴在孩子英語的學習過程中。
這本書我感覺受益匪淺,但是再好的書提供的只是原則、經驗、方法,我們不能照抄照搬,而是悟透參透,再根據自家孩子的狀況選擇性的應用。
作者:涵好有你,文科碩士,五歲寶媽,更多原創內容愿與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