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創業團隊的成員中既有全職員工,又有兼職員工,并且兼職員工的比例還不小的時候,我們應該怎么來評價呢?
創業團隊是沒有『朝九晚五』的,每一個身處創業大軍中的人,最深的感想應該就是『一天 24 個小時根本不夠用』。那么對于創業團隊來說,過多的兼職員工必定會導致團隊的工作效率打折扣。那么,如果能夠保證即使是兼職員工也可以保質保量的完成任務,豈不是完美?但事實證明這幾乎是沒可能的。
所以,我的觀點是『有兼職成員沒關系,但核心成員必須是全職』。
一個人的工作能停,但是一個團隊前進的腳步是不會有所停歇的。團隊成員要跟隨著團隊的發展而成長,一個一步步跟著團隊、看著產品長大的員工和一個空降來的職業經理人(即使后者能力更強些),也是不一樣的。
如果你的核心成員是兼職,那么我毫不懷疑以下情況的發生:
『我們公司要加班,這次的例會先不參加了?!?/p>
『女朋友生病了,我要去醫院陪她,工作先放一放吧,有時間補回來?!?/p>
『每天熬夜開發影響我白天本職工作的效率了,這周的進度要放緩一些?!?/p>
當你的創業項目因為這些原因不斷 delay 的時候,你就需要好好反省了。任何一個人的過失都不能讓團隊來買單。
但是這并不是說創業一定要從全職開始。這是為什么呢?
我們可以把創業的行為分為兩種,一種叫『需求驅動型創業』,他們的動機大多是,我有了一個需求,但是市場上沒有任何一個產品能夠完全滿足我的需求,所以我要自己做一個;另一種叫做『利益驅動型創業』,他們往往是因為看到了市場的空白、看到了一片藍海,才產生了創業的想法。后一種創業團隊往往能快速聚攏起一個團隊,全職投入進去。比較來說,『利益驅動』的創業團隊在速度上,往往會碾壓『需求驅動』的創業團隊,但是,『持久度』跟速度可沒什么必然關系。
『需求驅動型』的創業團隊大多是從兼職開始的,因為當他們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并沒有考慮太多別的東西,而是更專注于滿足需求,這樣的產品質量大多不會太差。并且,創始團隊有足夠的時間在非全職的時候慢慢論證項目的可行性,當創始人決定全職創業、擴大團隊規模的時候,便很難再出現新的問題。
盡管如此,我還是要重復一句,『從兼職開始』和『在兼職中進行』是不一樣的。
以兼職的心態去創業是萬萬不可的。兼職意味著你的『兼職工作』在大多數時候是會被放在『本職工作』之后的。當你并不是真正的熱愛這件事情,或者這件事情不能給你足夠的自我驅動的力量,即使你一直在做下去,也不能說這是在『創業』。
『創業』這件事情其實很簡單,它不取決于你創業的動機,也不取決于你全職或兼職的工作狀態。當你能夠說服自己,這件事情是你真正想做的,并且期望著能將它做好,對社會、哪怕只是對個人產生價值,這就是在『創業』?!簞摌I』需要你全身心的付出,并且持續付出,才是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