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功利的說,有效輸入,高效輸出,是我在閱讀一本書的過程中一直在追求的。從開始將閱讀一本書然后再去內化輸出作為我的人生目標之后,只要一有時間,內心深外都會一個聲音在提醒我,要盡快去學習專業知識。可是每一次把一本專業類的書籍捧在手心的時候,翻看了幾頁,便會覺得索然無味。然而還是會逼著自己閱讀,因為我深深的明白,快速成長起來是目前必須要去做的事情。然而這樣看完之后吸收得并不多,面對這樣的這個狀態我之前很苦惱卻又無計可施。仔細想來,其實就是我在閱讀的初始,就對專業書籍里枯燥無味的段落產生了抗拒心理,沒有看下去的欲望,所以培養對閱讀的興趣成了我當時最重要的事情。
我是看完《高效能閱讀》一書之后開始去培養自己對閱讀的興趣的。作者原尻淳一是龍谷大學經濟學客座教授,也是一名企業培訓講師。《高效能閱讀》可以說是專門為商務人士量身訂制的一本書,是作者閱讀百余冊方法書籍,結合自身閱讀體驗的實證之作。本書從培養興趣、快速閱讀、消化知識和工作應用四個方面分析了閱讀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并逐一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此外,書中包含大量工作學習中的超實用技巧,且在章節設置上呈現從低級到高級的階段成長模式,以保證每一位讀者都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自己需要的技巧,任何人都能根據自己的基礎去閱讀這本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要對讀書產生很大的熱情,肯定是要以興趣為前提的。那么培養閱讀的興趣就要讓自己對某些事情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作者在書中提到當“內在動機=好奇心”的引擎發動時,充當汽油的便是“讀書”,如何擁有好奇心呢,在閱讀第1章到3章之后,我閱讀一本專業類書籍時心理與之前所產生的抗拒發了很大的改變。我將方法整理如下:
1,將之前“從頭必須讀到的尾”的觀念徹底摒棄,將書中讀書得權利貫穿到底,我最喜歡的是第二條,跳讀的權利。
2,可以先從作者的身上,或者書內容上面尋找一個感興趣的契機為入口,內心帶著疑問以了解為開端去閱讀一本書。
3,改變我們讀書的環境,不讓周邊的一些嘈雜事情打擾到自己,可以在家營造一個看書的環境,也可以去咖啡館,書店。
這一招真得特別有用,不再逼著自己去被動式的閱讀,處在一個非常喜歡的環境里,按照自己的心去閱讀一些自己喜歡的內容時,注意力會特別的集中,讀完一本書之后體驗也非常的好,總是會因為心中一些疑問主動去閱讀,而且現在閱讀一本書,我不再像從前一樣熬夜都逼著自己去讀完,而是選擇正常休息,早上4點30分起床開始閱讀,這個時候外面的街道人流車輛都比較少,經過休息之后,頭腦也非常的清晰。讀書的時間比之前少用了很多,但是閱讀體驗卻提高了不少,讀書量也開始上去了,嗯,這是我近期最開心的事情了。
有了閱讀下去的興趣,產生閱讀的動力還有另外一大要素就是閱讀技巧,以及如何將學到的東西進行整理之后進行內化之后變成自己的知識,然后再去輸出。作者在書中講到的閱讀技巧特別詳細,我將內容稍作整理如下:
速讀方法:先看目錄,了解全書的結構,選定自己該看的章節,根據目錄對待定章節進行跳讀,著重看書中的黑體字,將自己閱讀后產生的想法用便利貼在空白處。
理解技巧:一要定清楚自己所在領域里自己主要學習的是什么,不斷的積累,打造自己的主場。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言; 只要鼓起勇氣鎖定一個主題,就會形成思考的軸,有了這個軸,所有的信息都會隨之而來。
解剖知識:將書中重要的內容進行標志,然后再進行取舍。并對書中內容進行疑問,寫下自己新的想法。作者在書中說到:在當今的時代,我們是在參考二手信息的同時,靠一手信息來決定勝負的。
數據庫:收集對自己工作有用的材料,無論是以圖片,日記,還是照片的形式。
在職場的人員一定要學會高效能閱讀,這樣才能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高效能閱讀》這本書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提高了我在讀專業類書籍的動力,結合書中所講到的方法去實踐你會發現,閱讀的過程原來也是這么有趣的,最關鍵的是,愉快的讀完了一本書之后,還收獲了很多知識。強烈建議在職場的你可以讀一下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