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負面情緒對于孩子的影響
父母的負面情緒影響親子關系,嚴重破壞親子之間天然親密感,會削弱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經常向孩子傾瀉負面情緒,會導致親子關系在孩子經歷狂風暴雨的青春期時,遭遇更多的、更強烈的挑戰。
家庭是孩子學習社交方式的重要場所,父母處理問題的方式更容易讓孩子效仿和學習,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呵斥和命令,孩子就會很容易在心理和言辭上表現出攻擊性,這些孩子將很難學習到積極的社交方式,比如:輪流參與、同理心等等。
例:
一天早上你和孩子對嚷一通。
你發泄的怒氣、負面情緒會導致孩子在心理和情感上的一些反應,同時他理性思考能力也會受到損傷,甚至分散對學校課程、對課業的注意力,從行為上就有可能影響到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會影響到孩子的一些成績,更重要的是父母情緒的發泄、發脾氣的方式,并不會引發孩子對問題本身的關注,當父母發脾氣的時候,孩子根本就沒有把重點放在自我反省上,或者是他已經忘記了你向他發脾氣的原因,只會感到你非常強烈的情緒涌動。
為什么孩子說不上來,或者是即使說上來了,他也很難在下次同樣事情發生的時候,按照媽媽的要求去做呢?
這就是因為父母一股腦發泄負面情緒的時候,孩子只感到了害怕、恐懼,或者是不可理解,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情緒安全上,根本沒有把精力放在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辦法上,孩子在這個過程當中并沒有歷練出新的技能,也并沒有因此長記性。
父母未經處理的負面情緒為孩子帶來的影響:親子關系、孩子社交技能的習得、影響孩子的理性思考。
任何情緒感受,都需要得到無條件接納,在親子溝通當中,接納的對象不僅僅是孩子,還有我們自己,接納自己的情緒感受,并不等于可以在行為上口無遮攔、任性而為,我們要做的就是去尋求更人性化的、不傷害他人的行為方式來表達負面情緒。
第一個小技巧:
父母也可以說出自己當下的情緒感受,當能夠用語言去表達情緒感受的時候,那就說明你已經開始了理性思考。
例:
孩子在商場吵著要買玩具。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用堅定有力的口氣對他說:我很想做溫柔的媽媽,給你最多的愛,給你最多的安慰,問題是我現在要變成憤怒的獅子了,我想我不能再安慰你了,我想離開5分鐘,5分鐘之后我們再溝通。
假如孩子依舊大哭不止,父母忍不住要打孩子,在抬手的那一刻,也請你停一下,然后對孩子說:我再也控制不住了,我特別地想打你,問題是我不想做一個打人的媽媽。
生氣的時候,我們可以這樣說:我感覺很生氣,我覺得自己像一個快要爆炸的氣球,我需要獨自坐一會,10分鐘之后我們再聊。
孩子做作業磨磨蹭蹭,讓你忍不住想發火的時候,我們可以這樣說:我現在有些擔心,我擔心你寫作業很晚,會影響到你的休息。
當我們能夠冷靜下來這樣做以后,就等于把這一次沖突變成了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在這個機會當中個,我們既管理了自己的負面情緒,同時也為孩子做了情緒管理的示范,成為了孩子可以效仿的榜樣,這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家人、對孩子的尊重。
作者舉例:當我覺得焦慮、憤怒,想大吼大叫的時候,我會對兒子說:我的耐心原本有5顆心,現在只有?3顆了,我需要自己待一會補充能量。
離開那個環境,孩子會趕快調整自己的行為,過來問:媽媽,你現在有幾顆星,要不我親你一下。
如果你說出了當下的情緒狀態,還是沒有辦法平靜下來,那你可以嘗試管好嘴巴,讓嘴巴暫停一會,這是我們在情緒爆發前可以使用的第2個小技巧。
成人有時候需要使用語言來進行發泄,但是這個時候脫口而出的語言往往是帶有傷害性的,所以暫停嘴巴。
還可以練習轉身離開,離開產生負面情緒的場景,獨自待一會,在離開之前,要盡可能的用最平靜的語氣對孩子說:現在我非常生氣,我想要休息5分鐘,鎮定鎮定,或者我希望重新思考一下,過會我們再聊。
這個時候暫停退出,無論是對于孩子,還是對于父母,都是有好處的,在這個過程當中可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也可以幫助父母重新管理自己的情緒。
我們都知道情緒是大腦中邊緣系統在受到外部刺激的時候,迅速、自動產生的,二邊緣系統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就是它的反應速度非常驚人,比邏輯思維中心,也就是大腦皮層的反應速度快8萬倍,也就是說在情緒產生的那一刻,其實是完全不受負責思考的大腦皮層所控制的,要經過大概6秒鐘之后,邊緣系統才能將它產生的這個情緒信息傳遞給大腦皮層,這個時候大腦的兩個重要部分才真正的有了聯系。這樣說來在6秒鐘之前,我們所有的行動和反應都是出于人類天生的本能,是純情緒化的,未經思考和判斷的,所以轉身離開這樣一系列的動作,就是給大腦皮層爭取了黃金6秒的時間,也給我們自己爭取了一個重新做決定的機會。在轉身離開之后,大家還可以默念幾句咒語,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正念語言:
1.他的行為像個孩子。因為他本身就是個孩子。
2.他還是個孩子,他已經做出了最大的努力。
3.當孩子看似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正是需要我關愛的時刻。
父母即將發火可以采用的3個小技巧:說出自己的感受、轉身離開產生負面影響的場景、默念咒語。
有一些父母實在是沒有管理好負面情緒,家庭大戰爆發了,吼了、發脾氣了、摔東西了,短暫情緒宣泄之后,自責和悔恨就像潮水一樣涌來,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做什么呢?
要學習原諒自己。別奢望做完美無缺的父母,要接納自己的缺點、失敗和錯誤,要原諒自己,要嘗試重新開始,相信真實、努力改變、不斷調整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寶貴的財富。
如果我們的語言和行為確實傷害到了孩子,那就給孩子道個歉吧,可以對孩子說:非常對不起,媽媽不該吼叫,或者爸爸不該發脾氣,傷害到了你。然后給孩子一個擁抱、一個親吻。
其實在每個孩子的心目當中,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取代父母的位置,雖然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孩子可能對你變得冷漠,但是在他內心深處一直渴望與父母重新建立鏈接,而道歉這個時候就是最好不過的時機。
當父母決定給孩子道歉的時候,還要特別注意,道歉的原因在于我們未經處理的情緒,對孩子的心理或者情感造成了傷害,但是這絕不意味著放縱孩子的某些行為。
今日作業:
1.回憶最近一次你對孩子發脾氣的情形,孩子當時的表現或反應是什么樣的?(多選)
A.置若罔聞
B.顯得十分害怕
C.模仿,你也開始大吼大叫
2.練習在和家人的溝通中,表達自己的感受,最少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