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書中的杜洛瓦,我看著他從初入巴黎時,吃了上頓不一定有下頓,到后來成了《法蘭西生活報》的主編、擁有了貴族的姓氏,再到最后,還將是巴黎的議員和部長,前途尚且遠大。杜洛瓦就像上帝的寵兒,步步高升,當然,這與他的女人們是分不開的。對于女性讀者,若能從書中吸取對漂亮男人的一點教訓,便也是智慧了。
瑪德萊娜:是妻子,更是合伙人
瑪德萊娜是杜洛瓦接觸、打開上流社會的一扇門。有人說瑪德萊娜像是女版的杜洛瓦,的確,瑪德萊娜像他一樣目標明確、精于事業,她可以利用別人,而不談真心。她在幼時先失去父親,后又喪母,生活在孤兒院中。本應像普通女孩那樣生活著,讀書、長大、嫁人、生子……然而,她卻不僅是上流社會的貴夫人,還在政治界、新聞界也有著不凡的影響力。
她的確在前后兩任丈夫的仕途上功不可沒,但婚姻對她來說不是契約的束縛,而是一種組合、合作。她依靠自己的才華、與其他達官顯貴的曖昧關系,獲取資源,幫助丈夫高升,同時也讓自己更加尊貴。可以說,她是精于算計而理性的,我們不知道她對自己的丈夫有多少愛,但也因此,她顯得獨立而自由。
杜洛瓦為了與老板女兒蘇珊結婚,設計了一場捉奸戲。面對離婚,瑪德萊娜卻像是無所謂。在當時的捉奸現場,她穿著長上衣,赤裸雙腿,倚靠窗邊,悠悠地抽一口細長的卷煙,斜眼看著眼前的一切。杜洛瓦、警長和匆忙穿衣的部長反而才像這出鬧劇中促狹、可笑的主人公。聰慧如她,可能早已估摸出杜洛瓦的小算盤,她沒什么好爭辯的,也沒什么要解釋的,就像面對合作關系破裂一樣,她淡然而自若地離開。同樣處于污濁社會,她卻有些遺世獨立的味道。
德·馬萊爾夫人:年輕漂亮的情婦
德·馬萊爾夫人是瑪德萊娜的閨蜜,性格奔放大方,有時像男孩子。她喜歡打扮成女工模樣出入男性尋歡作樂的場所,會與杜洛瓦激烈地爭吵哪怕招來毒打。可是,這樣富有反叛精神的女性,卻在面對三次杜洛瓦的背叛、傷害之后,最后又選擇原諒并接納他。是因為離不開他?是因為貪戀情人帶來的誘惑和刺激?還是擺脫不了傳統女性的烙印?
一開始,杜洛瓦接近她,是為了更好地在報社立足,她也給予他許多金錢資助。后來,杜洛瓦的野心日益膨脹,他已經看不上德·馬萊爾夫人的那一點兒利益了。可是她的年輕美貌、知情知性,還是讓他樂于擁有這個情人的。在這一點上,可見他們兩人的性情愛好相近。
總之,她一次又一次踩踏自己的“底線”、示和,只能永遠是杜洛瓦忠實的、徹頭徹尾的情婦。
瓦爾特夫人:為“愛”所傷的可憐人
杜洛瓦去勾引瓦爾特夫人,完完全全是為了自己的事業發展。一直恪守倫理規范、相夫教子的瓦爾特夫人,面對杜洛瓦熱烈大膽的追求,深深地動搖了。無論她怎么向上帝懺悔、克制自己,仍是逃不開注定要捕住她的情網。人的內心深處都向往著逾越、打破某些社會規范,就像幼時父母嚴令不許吃太多糖,自己就越發地想偷偷地嘗一口。
瓦爾特夫人以為這是真愛,這份愛情是甜蜜的、漂亮的糖果。在此之前,她是一個只以家庭為重的婦女,愛情化為親情,激情歸于平淡,她以為五十歲的自己就該是這么過活著了。不曾想,忽然有一天,那個英俊的帥小伙居然表白自己,聲稱為自己所傾倒。這是多么令人激動和喜悅,于是,她就像逢春的少女,一旦打破了禁忌,心中久藏的激情就呼嘯而來。
當瓦爾特夫人已經沒有用處的時候,杜洛瓦是棄之如敝屐的。他覺得,她實在太老了,卻像個裝嫩的小姑娘,卻又不自知,如八爪魚般緊抓他不放,簡直討厭到了極點。
當對方已經不再愛你,當感情注定逝去,放手比苦苦糾纏要體面得多。曾經高高在上的瓦爾特夫人,如今被杜洛瓦蔑視、辱罵、踩在腳下。或許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癥作祟,瓦爾特夫人仍然低聲下氣百般忍讓,最后還得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天真的女兒嫁給昔日的情夫。
蘇珊:天真無知的墊腳石
蘇珊是瓦爾特先生的二女兒,生得花容月貌,家世非常優渥,自幼與杜洛瓦相識。聰明伶俐的她,常喜歡跟杜洛瓦呆在一起,用自己特有的諷刺的語調去談論一些人和事,然后兩個人哈哈大笑。
當杜洛瓦在參觀瓦爾特先生花了天價買的名畫后,他忽然想到,要是能成為他家的女婿,該有多好!這時候的他,深深地嫌棄妻子瑪德萊娜,連帶從她那兒獲取的五十萬財富也看不上了。面對杜洛瓦的表白,蘇珊說,比起別人,我十二分地喜歡你。杜洛瓦請求她不要答應別人的求婚,她答應了。于是杜洛瓦馬不停蹄地去和瑪德萊娜離婚。
在得知這一消息后,蘇珊并未多作他想,也許只是感動于他為了和自己在一起所做的努力。杜洛瓦深知老板是不會把寶貝女兒嫁給他的,于是想出私奔的法子。在當時,私奔的女子是清譽不保的,如此一來,老板就算萬般不愿也只能妥協。蘇珊全然不知自己只是他設計全局的一枚棋子,醉心于初戀的美妙愛情中。
于是,兩個人在深夜私奔了,這推動了結尾的情節——他們在輝煌的教堂里舉辦極為盛大的婚禮。瓦爾特夫人徹底崩潰,從此常在教堂禱告懺悔,也不見任何人。德·馬萊爾夫人盡管不久前遭到杜洛瓦的毒打,但還是主動和他和好了,兩個人又經常在外愉快地私會。蘇珊滿心期盼新的生活,憧憬幸福,瓦爾特先生則覺得女婿善于謀略,必成大器,也打算支持他的選舉、當上部長、國會議員。
莫泊桑留下如此諷刺的結尾,與大眾所希望的“善惡有報”大為不同。荒謬嗎?然而生活本就是一出荒誕劇。
正如北島所說: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在錢權交易的社會,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如果高尚者能夠暢行無阻,而留給卑鄙者的只有墳墓的話,這個社會便是我們所追求的理想社會了。
另外,為什么只要跟杜洛瓦沾邊的女性都那么喜歡他?首先,他的外貌非常英俊,最起碼不會讓人反感;其次,他非常懂得對什么人說什么話,能夠提供很高的情緒價值,把夫人小姐們都哄開心。再次,他不是暖男,暖男很容易成為萬年備胎,而杜洛瓦若即若離,拿捏有度,打壓你之后又給個甜頭,讓你在自我懷疑中越發癡迷,其段位非常高。如果身邊不幸有這樣的人,hold不住就離得遠一點吧。
愛情中如果雙方只剩互相利用,不如養狗更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