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演變
在西方思想史上,認為整個世界是被神所設計出來,是一種自上而下的設計。
早在公元前,上帝誕生之前,伊壁鳩魯就順著另一位古希臘的哲學家德謨克利特的思路,認為世界只需要靠兩種東西,虛空和原子(指原始粒子),就足以組成這個世界。只可惜他的著作未能傳世,但在三百年之后,一位叫盧克萊修的人寫了一本《物性論》,才把兩位前人的思考,變成了的階梯。
但在宗教統治的世界中,盧克萊修就是一個異端。《物性論》當時也并未廣為流傳。既是到了牛頓的時期,牛頓也認為他所發現的力學理論如此之完美,也必定是上帝設計的。那些認為上帝是純粹的感官產物的人,都會被判為異端而入罪。
為什么這些物理數學的理論剛好能有公式可以吻合,為什么生命剛好產生在地球這么一個過于熱,也不過于冷的地方。似乎這一切都太過于巧合了,以至于以前的人,甚至是現在的人,都認為整個世界是一個擁有強大智慧的人設計出來的,一切都是確定的。
但量子力學的發現,證明了在量子世界里,一切是不確定的,是測不準的。進化論也發現,整個生物進化的趨勢也是不確定的,只是最后剛好適合這個環境生存的物種才會被留下來。
也就是說,整個世界是由各種復雜因素組成的系統,它無法被設計,也無法被預測。我們無法預測一個電子的具體位置,你無法提前預測天氣。整個宇宙是一種自下而上演變的。
道德的演變
道德最初是由人類自發的行為習慣形成的,人在社會發展中,找到了互惠的愉悅,自發形成的道德準則,而道德則通過觀察人們的行為,記錄這些約定俗成的習慣,編寫成了條紋,然后翻過來從上至下的方式進行教導。也就是說,道德是從自下而上的發展,到自上而下的教導。
市場的發展,也是來自于互惠原理,通過交換來使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越是交換平凡的社會,互惠效應也就越強,暴力的行為獲得的收益也就會越少,從而暴力就減少了。越是經濟發達的社會就越是文明。
普通法與成文法:
普通法最初也是由道德所演變的,有約定俗成的習慣,來指導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通過判例來調整法律條文。
成文法則是一種自上而下的規定,判決則通過對贏行為和法律的匹配度,來進行判決。
語言也是由人類最初通過音節來表達意圖的交流,而觀察者把這種關聯記錄下來,更的音節,對應特定的意義,而形成了語言,再把這種自下而上的語言,進行自上而下的教導。
語言的演變
從語言學習效率上來看,自上而下的教學的效果比不上自下而上的使用。比如學習英語,在學校里跟著老師學,大多學了幾年都還是不會說不會用。但是如果把人放在英語環境下生活,他能自下而上的去適應這個英語環境,從而學會了英語。學習外語,用比學更有效。
常用的單詞,由于使用率更高,所以對于精簡的要求也就更高,更精簡也就更利于傳播,于是好用的詞語就會被流傳下來,而難用的單詞就被淘汰了。
人口流動小的地方,語言種類多。人口流動大的地方,語言種類少。人口遷徙拉平了語言的多樣性,而無需移動就能生存的族群,就不需要和其他族群交流,也就不需要通用的語言。
更優秀的文化習慣,讓融入在這個文化中的人,擁有了更強大的能力(技術、合作等)。他們這些習慣于優秀的文化族群就在演化競爭中更好的存活了下來,那么那些優秀的文化也就被流傳了下來。不是適應人的文化被保存了下來,而是適應更優質文化的人存活了下來。
經濟的演變
自由市場經濟中,每個人都為自己謀取福利,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來交換貨幣,然后在用戶必須交換自己需要的物品,它帶來了勞動的分工。每個人都會自發的去提升自己的專業度,同時鼓勵互相貿易,通過看不見的手對市場的調控,交易讓每個人的情況都變得更好。
即使是在不完善的市場,他們的發展也比自上而下的計劃經濟發展得更好更繁榮。
由于市場的復雜度,沒有一個中央系統可以確定每一個地方的需求,也就沒有辦法調節對應的供給,但是市場可以通過價格來調節。
市場跟生態系統一樣,不是因為效率高才被保留了下來,而是因為它的效果好,能解決生產者和消費者所面臨的問題。市場的有些解決辦法更符合適者生存,以至于被保留傳遞了下來。
沒有完美的市場、均衡狀態或終極狀態,而是動態的。
窮人的富裕,來自市場的創新。而創新更多的來自于自由開放的市場,同時我們無法預知創新,在什么節點會產生。
自由市場中,最大的老板是消費者,他們的需求決定了生產什么,哪家公司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