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腦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說:“如果你不懂大腦就不懂教育,不懂規律就不懂學習。”大腦是人類最為神秘的區域,腦科學也是現在的研究熱點。雖然相對于其他的學科研究,腦科學還處于起步階段,但關于腦與教育行為的關系科學家們已經做了很多研究。
現代科學的進步使得人們可以借助腦電、含氧血紅蛋白等生理指標,清楚地觀測到兒童在閱讀時的大腦活動。“閱讀腦”的研究已經不是黑箱內的活動。研究表明,正常兒童閱讀時,無論是何種語言,其左側枕顳溝處(既視覺詞形區)都會被激活——原來閱讀真的可以改造大腦!
兒童是這樣,那么我們成年人是不是也可以用閱讀改造大腦?對此,腦科學家給了一個響亮的答復:是的!不論到什么時候大腦都可以得到鍛煉。
這么說的腦科學家叫茂木健一郎。他在東京大學博士畢業后,曾任職于劍橋大學,現在是索尼計算機科學實驗室的高級研究員。
茂木健一郎博士認為書籍就是“大腦的健身房”,基于這樣的觀點,他撰寫了《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一書。在《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書中,茂木健一郎博士從自身的閱讀體驗出發,認為只要用對讀書法,通過閱讀,你就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改造大腦的思維結構,得到面對不同人生時的共鳴力、與他人愉悅交流的溝通力、用文字表達自我的寫作力,從而讓生活變得更加從容與幸福。
那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呢?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認為關鍵點有7個。
1.?要不分領域地雜讀
大腦最喜歡“雜食”。雖然不能知曉哪一本書會發揮作用,但大量讀書可以令大腦如腐葉土般進行發酵,在腦內形成優質的土壤。讀過一千本、一萬本書的人,他們的腦中會積蓄相應的養分,最終結出新鮮美味的果實。
日本一位農民木村秋則希望能培育出無農藥的蘋果,最初他只是關注果樹上的葉子和樹干上的病蟲害,但蘋果樹就是不結果實,直到他突然意識到土壤的重要性,培育起野草茂盛的松軟土壤,然后一直沒能結果的蘋果樹就結出了新鮮水潤又富有生命力的蘋果,他的夢想耗時8年終于照進現實。
木村秋則說:“假如埋在地下的根不扎實,植物就無法茁壯生長。”植物生長是這樣,其實我們大腦的鍛煉也是這樣。你想不想通過多讀書來培育自己人生的土壤呢?
2.?同時閱讀多本書
一本書只能代表一家之言,我們要聽聽多種觀點。通過閱讀各種各樣的書,有一天你就會發現屬于自己的感受,掌握自己的判斷能力,你會產生“在現在的社會里,有人說A,有人說B,我好像更認同A的主張,因為……”——恭喜你,因為你開始獨立思考了。
同時閱讀多本書的另一個好處是,有些書確實“索然無味”,那就不妨中途換上另外一本調節一下心情。不管什么書,只要能堅持一天讀十頁,像鍛煉肌肉一樣鍛煉自己的閱讀能力,閱讀速度自然就會提高。
3.?找到對自己影響巨大的那本書
我們對于書籍的熱愛,是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在獄中,臨終前特意讓學生拿來《伊索寓言》,大概這本書是他心中的“教典”吧。
茂木健一郎博士將在自己心目中占據軸心地位的作品成為“教典”,這是一個宗教用語,意思是“不可動搖的支柱”。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教典”是《堂·吉訶德》,據說他身體不適的時候,常會在病榻上閱讀此書。或許他從主人公面對風車的魯莽態度里窺到了自己的影子,從而得以產生奮力向前的勇氣;又或者他因主人公的愚蠢行為而發笑,從而再次擁有了干勁。
我們找到了自己的“教典”,也就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人生故事。
4.?與了解不同知識的人做朋友
茂木健一郎博士講了個有趣的段子。他在演講時,有位年輕的女性發問:“我是文科生,不懂理科知識。可是,現代社會中學理科的人做出了很多成績,我感覺這個社會還是要求人具有理科思維。我該怎么做呢?”
他靈機一動,如此回答:“是啊,你是文科生,假如現在開始讀理科方面的書有些困難的話,那就交個理科的朋友,或者男朋友吧!”
是的,如果想讀一些對自己大有裨益的書,但是讀起來又云里霧里,想要讀下去也十分困難,不如干脆跟那些一直在這方面有大量閱讀的人交朋友吧——人腦之所以會對新事物產生興趣,大多是聽到自己信任的人對該事津津樂道。
與“萬事通”做朋友,很多問題也許就迎刃而解啦。
5.?在網絡時代,珍惜閱讀紙質書的機會
互聯網時代,信息呈爆炸式出現,但同樣也良莠不齊。相較而言,書里的信息屬于經過反復斟酌推敲出來的“高端信息”。比如,如果你想了解史蒂夫·喬布斯,與其到網上漫無目的地搜尋他的相關知識,不如仔細閱讀《史蒂夫·喬布斯傳》,這樣得來的信息更為準確和系統。
盡管信息可以通過網絡隨時隨地得到,但紙質書是在哪里買來的,哪位朋友推薦的,讀書時的心情怎么樣……我們對書的記憶不僅僅只是由書的內容構成,很多獨特的讀書體驗也是非常珍貴的回憶。
珍惜書籍,就是珍惜人生中的體驗與經歷。
6.?培養辨別好文章與壞文章的能力
喜好是因人而異的。為什么有些人的文章能被大多數人給予如此高的評價呢?如果我們能全面認清這個理由,那我們就可以說真正具備“讀書通”的眼光了。不斷鍛煉自己從客觀上分析文章的好惡和優美程度的能力,看出其中的差距,相信到那時我們自己的語言也會擁有說服力。
7.?有時候要學會速讀一本書
嬰兒在牙牙學語之際,并不可能完全理解周圍大人所說的話。正是在不斷地聽到大人那些不知所云的話語中,嬰兒的語言能力才得以一步步提升。同樣的,有時我們對“索然無味”的書籍也可以進行速讀,看看目錄,以其中自己感興趣的部分為主,快速瀏覽掌握書的大致內容。
茂木健一郎認為讀書是一件單純的“酷事”,要鍛煉大腦,讀書是首選。是的,通過讀書,我們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讀書越多,看世界的角度就越高。感謝《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這本書,讓我看到了腦科學家的讀書方法,有機會看一看,相信你也會有新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