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紅顏禍水第一人妺喜說:喜新厭舊很刺激,但后果很嚴重哦(* ̄︶ ̄)大家好!歡迎來到《歷史小故事的啟示·第四期》,本期我們要與大家分享的故事是《妺喜亡夏》。
夏朝時,有一個叫有施氏的部落,他們長期臣服于夏朝,每年都會納貢,并定期朝見夏王。然而,夏桀繼位后貪婪無度,橫征暴斂,致使許多部落不堪重負,紛紛叛逃,不再向夏朝朝貢。這其中就包括了有施氏。
為了穩住自己的江山,夏桀決定殺雞儆猴,以武力征服有施氏。面對夏朝的攻擊,有施氏浴血抵抗了數月,終因勢單力孤而不得不與夏桀媾和,并被迫獻出部落里最美的女子妺喜。
夏桀十分寵愛妺喜。妺喜喜歡聽絹帛撕裂的聲音,愛看一群人在規模大到可以劃船的酒池里飲酒。夏桀就大量征收絹帛,加緊斂財,修建傾宮和瑤臺,并處死了勸諫的忠臣關龍逄,然后“邀請”天下飲酒高手下池暢飲,結果因酒醉而淹死在酒池中的人不計其數。
后來,夏桀攻打岷山,岷山氏效法有施氏,獻出兩位美女,一位叫琬,一位叫琰。夏桀對這兩位女子極其寵愛,即便她們不能生育,他仍然用玉器刻上她們的名字,以示對她們的喜愛。而妺喜則被冷落了,被安置在洛水一帶。妺喜因此心生怨恨,與商湯派來的間諜伊尹勾結,把夏朝的重要機密泄露給商湯。商湯得到情報,趁機發動進攻,滅了夏朝,把夏桀流放到南巢,結束了夏朝數百年的統治。
妺喜亡夏的故事有一定的歷史依據,《國語》記載:“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寵,于是乎與伊尹比而亡夏。”另外,在《荀子·解蔽》、《吳越春秋》中,也有夏桀因貪戀妺喜而導致滅亡的說法。但在《史記》等比較正規的史學材料中,則幾乎都未提到妺喜。據此,我們可以推斷,妺喜亡夏的故事很可能是后人演義的結果。
無論是后人演義也好,還是確有其事也罷,說夏朝的滅亡是因為妺喜,或者說妺喜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紅顏禍水的觀點,顯然都是片面的。妺喜充其量只是夏朝滅亡的一個因素,而不是唯一的原因。準確地說,夏朝的滅亡是多種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不過,這不是我們的重點,我們的重點是要來分析妺喜亡夏這個故事對當今社會有什么啟示。
那么,妺喜亡夏這個故事對我們當今社會或生活有何啟示呢?
第一、美貌不是永恒的。妺喜以美貌而得到了夏桀的寵愛,但這份寵愛并不能持久,當夏桀有了更加年輕美貌的新歡后,妺喜就被冷落了。這告訴我們,美貌是短暫的,不能成為我們唯一的優勢和依靠。在人際關系中,或在追求幸福時,我們應該時刻保持清醒與理性,更加注重自己的內在品質和能力培養,而不是過分依賴外貌。
第二、喜新厭舊很刺激,但后果很嚴重。妺喜作為夏桀的王后,本應忠誠于夏桀。但忠誠是相對的,當一方對另一方不夠忠誠、甚至喜新厭舊時,另一方就有可能采取過激的行為,甚至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偏偏夏桀就是一個膽大妄為,喜歡追求刺激的人。這是夏桀在人性上的弱點。而當夏桀選擇喜新厭舊后,妺喜也就選擇了背叛。她與伊尹勾結,把夏朝的重要機密泄露給商湯,讓商湯趁機發動進攻,打敗夏桀,并把夏桀流放到到南巢,滅了夏朝。這一方面表明,夏朝末期的統治基礎已經十分脆弱,另一方面也說明,喜新厭舊的后果很嚴重。
好了,本期分享就到這里。如果你對我們的分享有任何看法,敬請在評論區發表見解;如果你覺得我們的分享有點道理,敬請點贊、關注、轉發支持。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