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于我是什么樣的體驗?或許是曾經畢業論文還沒寫好每次想起就尿急的感覺。
因此,在拿到《焦慮星球筆記》一書前,我以為這本書的內容無非是按照“焦慮是什么,焦慮對我們的影響,如何應對焦慮”這類套路來書寫。
可是等我看完這本書,我不得不說,它確實值得推薦給容易焦慮的人閱讀。因為,無論你隨機翻開這本書的哪一頁,你都可以馬上開始你的閱讀,而不用擔心前面的部分你還沒看。
聽起來,這本書似乎寫得很不系統,很不科學呀。這樣的書能看嗎?
例如我現在翻到第133頁,出現在我眼前的是這樣兩句話。“有時想前進你得先后退。你必須直面痛苦,直面至深之痛。”
就這兩句話一下子就擊中了我的內心。
因為我最近正在為寫作無靈感如同便秘而苦惱。這下好了,我知道,解決這一難題有兩條路可走,要么迎難而上,要么后退,直到退無可退。
既然后退后才發現還是得面對,那還不如現在就迎難而上。
看到這里,我想你可能會和我一開始一樣,好奇這本書的作者是誰。
《焦慮星球筆記》一書的作者,是馬特·海格。他曾因身患抑郁癥而痛苦,后寫出《活下去的理由》一書。該書一出版就登上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書榜TOP1,占據榜單長達49周,被翻譯成29國語言。
小說《時光邊緣的男人》也是他的作品。據說,這本書還沒出版就得到 “卷福”本尼迪克特的青睞,他不但火速搶下電影版權,還將出演該電影的男主角。
如果你已經讀過這本小說,你就可以很好地理解為何馬特·海格會這樣來書寫這本《焦慮星球筆記》。
《時光邊緣的男人》一書所要討論的問題,是如何停止時間,即如何解決自己生命漫長而所愛之人陸續離世的矛盾。
在該書的結尾,主角說自己還是會害怕時間,因為他不會老,而他的愛侶有一天將會老去,不能和他在一起。這時,他的愛侶就說:“你現在花這么長時間去擔心未來。”
她的意思是,就算他所擔心的會發生,那又怎么樣呢,人應該多看看現在,現在就是未來。
所謂“現在就是未來”,是指正是因為我們有了過去和現在的記憶,我們的未來才有意義。
所謂“停止時間的方式”,就是不再被時間奴役。
而在《焦慮星球筆記》一書中,作者所要討論的,是如何不受高速發展的外部世界的影響,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
在這本書的前半部分,你會看到作者是如何天馬行空去書寫這個焦慮的世界。他會記下“速度比以前更快的事物”,也會寫下種種可能引人焦慮的事物,他還會直接指出,那些我們本應該知道,卻又不知道的道理。
例如“感覺沒有時間并不等于你真的沒有時間。”
例如“感覺自己丑陋并不等于你真的丑陋。”
例如“感覺焦慮并不等于你必須焦慮。”
看前面這部分的時候,我才滿一歲半的女兒正在拿著她的衣服嘗試掛在她的小衣架上。試了兩三分鐘沒能成功后,她開始焦慮進而向我們發脾氣。
這時我們會安撫一下她,而她又會繼續嘗試,在成功后笑得無比燦爛。
我想,我們的焦慮如孩子一般,可是如何從焦慮中快速走出來,卻遠遠不如孩子。
在該書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出了幾個有意思的設想。
例如“心克”。
所謂“心克”,是衡量心理壓力的單位,有助于我們更容易意識到壓力的存在。
有了這個單位,我們就會知道自己在“不得不發表講話”的時候,壓力是1328心克,在“后悔自己應該做某事但沒做”的時候,壓力是1293心克。
有“心克”,自然就會有“負心克”。
它是用來衡量那些幫我們減輕心理壓力的事物的單位。
例如,遛狗是125負心克,跳舞是1350負心克。
一本書有“心克”和“負心克”這么兩個設想,就已賺回書價了。
在全書的最后,作者借詩人亨利·沃茲沃斯·朗費羅話說:“下雨時,你所能做到的就是,讓它下吧。”
回看《時光邊緣的男人》,就會發現作者這種想法一直沒變。
他在小說中借他人之口說:“一個海浪打過來,也有可能殺死你。當然你也可以駕馭它。每天都會有各種危險,你不能一直活在恐懼中,湯姆。你該準備好自己的沖浪板,然后依靠自己的力量去面對人生的起落了。你要學會去直面浪花,忽視那些恐懼。在那一秒你會做到的,你能戰勝它們。你害怕,所以你才會從沖浪板上失去平衡摔下來。”
而在《焦慮星球筆記》,作者則對詩人的話解釋道:“是的。讓它下。讓這顆星球就這樣。你別無選擇。不過,你得留意自己或好或壞的情緒。你得知道哪些方法能幫你提振情緒,并接受那些對你無效的方法。等你明白雨不過是雨,而不是世界末日時,一切就容易多了。”
這就是《焦慮星球筆記》,這是一本焦慮星球的解讀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