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接下去我要說,還有遠方的賽道在呼喚我。
上周日,3月20日,我順利地跑完了2016重慶國際馬拉松42.195公里的美麗的沿江賽道,這是我今年完成的第一場,也是個人的第四場全程馬拉松比賽,成績是4:32:32。
雖然沒有再次創造PB(個人最好成績),相對于去年11月份的上馬成績4:19:25慢了13分鐘,也沒有跑到很多人向往的、里程碑性的成績4:30,但是我依然很滿意。就像往常一樣,到達終點的時候,既沒有異常興奮,也沒有沮喪失望,只是長舒一口氣,對自己說,終于完成了,不錯!
一、緣起
去年12月初,晃教練問16年誰想跑重馬,我幾乎沒有猶豫就舉了手。
想去重慶,不僅因為它是山城,還因為它也是江城。我想我可能有“江河”情節,因為我喜歡江河更甚于湖海。
小時候,每次跟著哥哥姐姐去幾里外的小河邊都特別高興。那條小河是從西邊很遠的山上流過來,再流到白洋淀去的。河面雖然不算寬,但因為沒有橋,對岸就讓人很好奇。我記得大人們說河那邊住著一個叫“老韓”的人,他有一條特別兇猛的狼狗,還有一桿獵槍,讓對面那個到不了的地方又憑空增添了一絲神秘。
第一次感受大江大河是十七歲離家上大學的時候,一天之內在火車上先后經過了黃河和長江,感覺特別不可思議,在給姐姐的信里還專門提到這一點,而且以后每次坐火車經過這兩條大江大河,都是從始至終扭著頭透過車窗玻璃向外看。我們的學校離長江的一大支流——湘江邊不遠,同學們曾經在江邊舉辦通宵的篝火晚會,也經常三五成群地步行到南郊公園后面的江邊玩耍,留下了很多難忘的回憶。
現在想來,之所以喜歡江河是喜歡它的流動吧,從亙古洪荒奔騰到現在,從遙遠的地方來,又到遙遠的地方去,向著既定的方向,日夜不息,永不回頭。
二、艱難備戰
本以為已經順利跑完了三場全馬,之后再參加全馬就不在話下了,那知備戰重馬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這要從去年的12月12日說起,那天晚上后半夜,我和伙伴們跑了一次北京三環,全程50公里,那也是我跑過的最長里程,所以跑完之后特別自豪。但是實際上50公里對于我來說決不簡單地意味著一個全馬的距離再加8公里,實際在46公里處我已經開始懷疑能否跑回終點了,到達終點的時候也感覺腿和腳都已經不是自己的了,好像已經不會下臺階了。
當天手機里的Nike running軟件曾提醒我警惕訓練過度,過后不得不佩服這個軟件的先見之明。
但是,這些都沒有引起我足夠重視,本來應充分休息、好好恢復,但是一周之后,因為實在喜歡奧馬冬日站的雪花獎牌(奧馬雖然是民間舉辦的小眾賽事,但一直以別致精美的獎牌著稱),12月20日,我又冒著嚴重污染的空氣去奧森跑了一次半馬,用時2:21。
本來一切順利,但是跑到十八九公里的時候膝蓋疼的厲害,簡直不能打彎,后來幾乎是走到終點。有個跑友經過我的時候喊“快跑,只有600米了”,我苦笑道“不行,我膝蓋疼”。這是我第一次體會髂脛束摩擦綜合癥引起的膝蓋外側疼到底有多疼,尤其是下樓梯時更難受,根本不敢像正常人一樣一腳一個臺階。
之后還有過幾次,在跑到15、10,甚至8公里的時候都出現過類似的疼痛。
所謂髂脛束是位于大腿外側,連接骨盆和脛骨的強韌的結締組織,是保持髖關節、膝關節外側穩定的重要結構。跑步、騎行的時候,髂脛束和膝蓋外側的骨骼(股骨的外上髁)之間發生摩擦,由于髂脛束屬于軟組織,而骨骼則堅硬無比,軟組織和骨骼之間的摩擦就如同繩子反復摩擦石頭,髂脛束因反復摩擦發生炎癥反應,從而引發膝蓋外側及大腿外側疼痛。
出現髂脛束摩擦綜合征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不正確的跑步姿勢;訓練量過大造成髂脛束和周圍肌群緊張,無法放松;臀中肌力量不足。我的跑姿問題不大,因為幾個教練都肯定過這一點,所以具體到我應該屬于后面兩個原因。
專家針對這種癥狀并不建議完全停下來休息,而是應該積極恢復,多做拉伸,以及使用按摩軸放松都會使癥狀得到緩解,另外還要加強臀中肌的訓練以達到治本的目的。
在此之后我并沒有放棄跑步,一、二月份還完成了不算小的跑量,分別是201公里和246公里。因為每次不敢跑太快太長,在跑休的日子我一般也會堅持步行幾公里,以彌補訓練強度的不足,維持體能。
此外還有一個讓我堅持下去的原因,當時我已被確定為第六期百人百天跑步活動的精神領跑者之一,我曾想過退出,但是我家先生說你現在撂挑子不太合適吧,而且你可以告訴大家如何對待傷病,這對于初跑者來說實際也是很寶貴的經驗。
當然每次跑步的時候我都會注意身體的反應,盡量在膝蓋疼之前就停下來,如果沒有問題再緩慢加量,這樣慢慢地,癥狀也在逐步改善。特別是春節之后感覺明顯好轉,每周用正常的配速跑幾次十幾公里后膝蓋沒有明顯的異樣。
所以說,這次備戰重馬的過程其實也是傷病恢復的過程,不能像以往那樣用LSD的方式(長距離慢跑)訓練耐力,用間歇跑、節奏跑訓練速度。此時,速度快慢已經不重要,而且還要特別注意度的把握,不要再增加新的傷病。
但是,直到賽前四周,我還不能連續跑完一個半馬,雖然期間也曾完成過三次半馬,但不是跑走結合,就是中途出現膝蓋不適,而且用時很長,不由得讓人擔心能否在6小時關門時間內完成重馬。例如,1月17日我參加過一次北京野鴨湖半程馬拉松,逆風跑不動的時候就走,跑累了也走,總共用了將近三個小時;春節放假試著跑了一次半馬,在十七公里左右膝蓋感覺異樣,停下來拉伸了一會兒髂脛束才好一些,還記得當時豆大的汗珠往地上掉,用時兩個半小時;2月20日,我去奧森跑了一次,那天天氣很冷,風也很大,就感覺衣服穿的不合適,鞋也不合適,小腿肌肉也發緊,總之跑不起來,最后跑跑走走共計三個小時左右湊合完成一個半馬。
轉機出現在2月27日,賽前三周,我獨自在400米的跑道上刷了55圈,共計22公里,用時2小時16分42秒。從始至終最擔心的膝蓋沒有出問題,妥妥兒的,半馬的成績也恢復到了去年九月份北馬前的水平。
3月4日,賽前兩周,我又和伙伴們在操場為即將參加的比賽拉練,其中,教練、領隊等人完成了30公里,我在跑到22公里的時候,右側膝蓋又出現不適(但不疼),停下來拉伸了一會兒又堅持到25公里,用時2:50,平均每公里配速6:49。
因為心里還是沒有底,3月12日,比賽前一周,我自己又在操場試著跑了一次長距離,這次還算順利,一共跑了30公里,用時3:09,平均每公里配速6:18,而且膝蓋沒有問題。這個狀態雖然比不上去年11份上海馬拉松之前的水平,但已經比去年9月份北京馬拉松之前還要好了。
至此,我用了將近三個月的時間,終于可以比較有把握地說膝蓋的傷病已經恢復,重馬的準備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如果不太在意成績,順利完賽問題不大。
在這么長的時間里,雖然有過擔心,但說實話我沒有想過放棄重馬。這讓我想起三浦紫苑在《強風吹拂》(一部描寫日本大學生參加長跑接力賽的的小說)里寫過的一段話,“明明這么痛苦,這么難過,為什么就是不能放棄?因為全身細胞都在蠢蠢欲動,想要感受強風迎面吹佛的滋味”,還有書中主人公一直在問的問題,究竟是為什么跑,并不是為的更快,而是更強。實際上“強”不只是體現在身體方面,更重要的是體現在精神層面、心理層面。
三、感受重慶
3月18日晚,普爺、高輝、建斌、我和我家先生(他參加半馬)一行五人從北京南站坐京津城際到天津站,又坐地鐵到天津濱海機場(為節省開支我們也是夠拼的,好在全程零換乘,為中國的軌道交通點贊),由此出發飛往向往已久的重慶。其他的伙伴也分頭在周五和周六趕往重慶。
到達酒店的時候已經半夜十二點了,酒店位于起點附近,電梯里張貼著熱辣跑山城的海報,聽老板說已經入住了很多來跑馬的人。我們的房間是早在兩個月之前就在網上預訂好的,當時還沒有漲價,所以價格很公道,而且令人驚喜的是這個在高檔小區里的公寓式酒店,環境優美,緊鄰長江,在觀景平臺就可以看到美麗的江景。
第二天,在悅耳的鳥叫聲中醒來,洗漱完畢,我們下樓在酒店附近散步。因為以前看領隊來重慶總是對小面贊不絕口,而且對每家小面的細微不同都能一一點評,所以看見街邊有一家名列重慶市二十強的小面館就走了進去。
小面分二兩和三兩的兩種,因為沒有概念,就要了三兩的,一碗八塊錢,好便宜的。結果端上來一看傻眼了,像盆一樣大的碗。不過,我們竟然都吃完了,因為太好吃了。有當地朋友說因為有的外地人平時不習慣吃辣,腸胃會有反應,比賽之前最好不要吃太辣(后來我們倒并沒有什么問題),所以后來我們再吃東西的時候就比較注意這一點。
之后,我們漫步到江邊。這一段長江沒有我想象的寬,看上去流的也不湍急,江面上籠罩著一層薄霧。據說對面那一片就是朝天門碼頭,在我們的左右各有一座橋,還有一架纜車,在修橋之前就是靠纜車渡江,很不方便。
江堤上盛開著紅色、粉色和白色的杜鵑花。我記得有一期《中國地理雜志》專門介紹我們中國是世界上杜鵑品種最為豐富的國家,而且主要分布在長江的沿線,因為海拔和氣候的不同,品種也各不相同。
江邊還有人釣魚,我們眼見他釣上來一條不算太大的魚,他說魚不好吊,只是吊著玩兒罷。一位大姐走過來問魚賣不賣,也沒怎么還價,就二十塊買走了,搞不明白她為什么要買這條不算便宜的小魚,看她急急地走了,不知道是不是去放生的。
從江邊回來等大家聚齊起后,我們就一起去附近的江南體育中心體育館領取參賽物品。一進體育中心就在各參展商、贊助商的展臺中一眼看見了康比特展臺。因為早就入選了吳敏重馬美女跑團,而康比特是其服裝的贊助商,所以就先到它的展臺領取了參賽花背心(衣服很漂亮,只是字有點大)。跑步一年多從來沒穿過這種無袖窄肩帶背心,真心hold不住啊。
跑步雖然是一項汗流浹背的運動,但是正在有越來越多的姐妹加入跑步大軍,而女人們可不想在跑步的過程中狼狽不堪,所以各種漂亮的跑步裝備應運而生,在跑道上也相當搶眼。
說到女人,重慶可是以盛產美女聞名天下,所以下午我們特意抽出時間到江對岸的繁華鬧市區打望美女。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重慶的美女果然名不虛傳,讓我目不暇接。她們的穿著普遍都很簡潔干練,大方得體,走起路來抬頭挺胸,自然隨意,充滿自信,另外,我還發現一個細節,幾乎每個美女都精心地描畫過眼眉。“眉眼盈盈處”,既像描寫重慶的山水,又像描寫重慶的美女。
有美女當然就有帥哥,大帥哥陳坤就是重慶人哦。我們在洪崖洞附近還看到兩位超酷超有型超有才的帥哥,自由樂隊(聽說這個樂隊很有名)的兩位成員,背靠長江這個大舞臺自彈自唱Beyong樂隊的《光輝歲月》和《喜歡你》,我們也和很多人一樣被他們的歌聲吸引駐足。其實不管在哪里演唱,我相信他們是真正追尋內心理想的人。
在解放碑、洪崖洞和人民大會堂附近能看到重慶人日常安逸的市井生活,如果能多待幾天,好好地領略一下當地的風土人情就好了,不過,我們這次只能走馬觀花。
四、長長的賽道
賽前,晃教練曾經問我們重馬有什么打算,他本人因為近來感冒發燒還沒有完全好,所以不想出PB,我們有幾個隊友則希望跑出好成績,能出PB就更好。
這個問題對于我來說就很難講。因為賽前最多跑了30公里,30公里之后膝蓋會不會再出狀況不敢保險,所以我的首要目標就是安全完賽。此外,我感覺前半程保留體力,后半程不掉速,甚至于加速的戰術對于現在的我好像也不太適合,因為我不能把希望寄托于后半程,后半程我要做好最壞的準備,就是有可能需要跑走結合,或者是走到終點。不過,如果前30公里能像訓練時那樣在3小時多一點完成,剩下的12公里全部走下來也沒有問題。
由于對重馬沒有具體的成績預期,反而心態上很放松,休息得很好。第二天早上5點鐘起床做準備,因為預報重慶當天有陣雨,溫度也比前一天低一些,所以我穿了長的壓縮衣褲,外面套上了吳敏跑團的背心。6點鐘吃完早飯,7點下樓到預定地點和大家集合。
在等待起跑的時間里,我們把運動手表,手機軟件都提前調好,一邊盡量活動著身體權當熱身。
重馬的賽道沿江設置,先從起點向北跑5公里,再折回起點,繼續向前11公里,半馬選手到達終點,全馬選手繼續跑5公里,然后折返,回到起點。都說重慶的山多,很多人提起重馬也很畏懼,怕總是不斷地爬坡,其實,這條沿江的南濱路應該已經算重慶最平坦的路了吧,雖然有坡,但多是緩坡。
發令槍一響,選手們向開閘的洪水一樣沖了出去,但是,由于賽道比較窄,所以一開始就顯得很擁擠。
前5公里,教練、高輝、向華、大翀、丙峰我們都在一起。我們被人潮裹挾著,第一公里起步就不慢,用時6分8秒。剛起跑的時候飄著一點點雨星,空氣濕度很大,感覺很悶,跑了一兩公里就發現穿多了,出了很多汗,趕緊把領口的拉鏈拉開。教練心算水平很高,他說我們到3.5公里的時候,能遇見對面折返的第一軍團,后來果真在大概的位置看見那些頂尖高手了,因為本屆重馬同時還是全國馬拉松錦標賽的第一站,也是奧運選拔賽,所以來了國內的很多專業運動員,第一軍團也就沒有被巧克力軍團所壟斷。到達第一個折返點之前,感覺一直在上坡,前5公里用時不到31分鐘,第4公里還跑進了6分以內。
過了折返點以后就開始下坡了,教練他們還在壓著速度跑,不知不覺,我就跑到了前面。在7、8公里左右,普爺超過了我,他最近經常連越野,體能特別好。后來向華也追了上來,他說已經找不到其他人,就跟著我跑。跑回到起點的時候剛好10公里,這第二個5公里用時30分2秒。
因為在起點的附近加油的人特別多,還放著動感的音樂,所以在第11公里跑了全程最快的速度5分44秒。10~15公里用時不到30分鐘,好像也在這一段,我又把向華拉下了,甚至追上了丙峰。
大概在18公里左右,我看見路邊有一位倒地的男子,直直地躺在地上,旁邊已有已有幾位醫護人員在施救。這是我第二次親眼看到這種場面,不知道這個小伙子后來怎樣了,應該沒有什么大問題,因為之后沒有看到后續的報道。
后來我和向華又遇到了,也忘記了誰追上了誰,所以又一起跑。向華很照顧我,路過補給站的時候總不忘記給我也拿一杯水或飲料。
15~20公里,用時30分53秒;半馬用時2:08:54,是自去年12月份以來的半馬的最好成績。這樣看來,前半程跑得還不錯,而且我一直也在注意膝蓋沒什么不好的反應。
過了半程之后,在一個立交橋之前,我聽見教練喊我,他帶著大翀趕了上來,他說我就說了半馬之后肯定能追上你們。教練就是教練,不服不行啊。他還對向華說你前面跑得太快了。
我們一起可能跑了一兩公里,在一個補給站,我稍停了一下,在之前補給我幾乎沒有停過,都是邊跑邊喝,然后就慢慢被教練和大翀落下了,向華也不見了。
大概在23公里左右,我好像聽見我們團隊最厲害的老兄在對面已經折返的隊伍里喊我加油,我大聲答應了一聲。有一段時間,我旁邊有一位醫生跑者,跟著他跑應該是最安全的吧,可惜我倆的節奏不一樣。
20~25公里用時31分16秒,平均每分鐘配速6分13秒。這一段稍微有一點掉速,不過不明顯,而且我平時自己跑也大多是這個速度。
我快到26公里折返點的時候,碰到已經折返的教練他們,實際這個時候他們落我并不算太遠,可是后半程追人對我來說太費勁,所以就不打算追了(實際也追不上了),我旁邊剛好有一個430兔子,教練喊我跟著430兔子跑。
折返以后好像很長一段都在上坡,因為只剩下了全程選手,路也顯得寬闊起來,路兩邊加油圍觀的人們也不太多了,只在個別的路段人多一些,到了后半程選手的體能也開始下降了,所以有一度感覺跑得很安靜,沒什么聲音。
25~30公里用時32分鐘,平均配速6分24秒,掉速在持續中。前30公里3:05:04,比自己上周30公里拉練快了4分鐘??傮w來說前30公里表現還是不錯的。
但是,因為整整三個月都在恢復傷病,沒能進行幾個高質量的LSD訓練,我的耐力確實是退步了。在33公里處回到之前經過的立交橋時,長長的上坡我實在不想跑上去了,所以就開始了第一次走,所以第33公里用時7分半鐘。而且從這時候開始,每經過一個補給站,除了停下來喝水,也不忘讓醫護人員在右側膝蓋噴上云南白藥,其實并沒有什么感覺,我更多的是擔心,希望能夠有預防作用。
30~35公里用時34分28秒,前35公里共計用時3:40左右,此時距離終點7公里多一點,如果按當時狀態下的速度是可以在4:30之內跑完的。
現在回想起來我不知道在33~36公里是不是遇到了撞墻期,爭取4:30的欲望不是很強。第36公里用時將近9分半鐘,是全程最慢的一公里,其中我走過一段,還去了一次路邊的洗手間,其實并不是必須去。所以我不知道自己潛意識里是不是故意要耽誤兩三分鐘,然后讓自己徹底打消爭取4:30的念頭,我也不知道這是身體固有的保護機制在起作用,還是我的意志不夠堅強。
后來我又跑了起來,雖然不是很快,依然覺得每公里都很長,但知道終點越來越近了,所以狀態有些回歸。大概在39公里左右,我追上了普爺,陪他走了幾步,他說他擔心小腿抽筋,而且這次他肯定PB了,所以也不著急了,剩下這一段就走走跑跑了。我說這次我肯定是不能PB了,所以也不著急了。他說沒事兒,你就按自己的節奏跑吧。所以,我就又開始跑,又經過一個補給站的時候,他超過我一次,然后我又超過了他。35~40公里用時35分鐘52秒,是耗時最長的一段,好在終于過去了。
最后兩公里就沒有什么問題了,在大家的加油聲中一路跑到了終點。
全程用時4:32:32。
這個成績怎么說呢,稍微抓緊點是可以更好的。不過我腦子里另外一個自己也在說,4:30和4:32有什么本質區別呢,何況本來的目標也不是重馬要跑進4:30。在漫長的康復過程之后,在狀態還比較低迷的時候,能夠安全完賽就已經是勝利了,何況跑得還可以。
也許保持一個平和、淡定的心態更好吧。
五、結束語
重馬終于跑完了,那遠在山城的長江邊的美麗賽道何止是42.195公里,我哪里是用四個多小時跑完的?實際上,它讓我整整跑了三個月,累計跑步600公里,從數九寒天跑到了春花怒放。
好吧,給自己點個贊吧。
周日回到家又是晚上十二點了,剛打開房門,就看見兩天前離開時還沒有全開的百合花已經怒放了,花香四溢,好像是在迎接我們歸來。
回到家真好啊。實際上,每一次出發就是為了抵達,而每一次離開也是為了回歸。
生活,茍且總是難免的,好在還有遠方的賽道在呼喚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