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若為自己未能在千年之前活著而痛哭,你豈不認為他是傻瓜?那么,為自己千年之后不再活著而痛哭的人也是傻瓜。(塞涅卡)
死是真正的終結(jié),是一切價值的毀滅。死的權(quán)力無比,我們接受它并非因為它合理,而是因為非接受它不可。
到頭來你還是不愿意,還是得接受。我無法只去注意金錢、地位、名聲之類的小事,而對終將使自己喪失一切的死毫不關心。人生只是瞬間,死亡才是永恒,不把死透徹地想一想,我就活不踏實。
一個人只要認真思考過死亡,不管是否獲得使自己滿意的結(jié)果,他都好像是把人生的邊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了人生的全景和限度。如此他就會形成一種豁達的胸懷,在沉浮人世的同時也能跳出來加以審視。
他固然仍有自己的追求,但不會把成功和失敗看得太重要,他清楚一切幸福和苦難的相對性質(zhì),因而快樂時不會忘形,痛苦時也不致失態(tài)。
你渴望名聲,就想一想你以及知道你的名字的今人后人都是要死的,便會明白名聲不過是浮云,你被人激怒了就想一想,你和那激怒你的人都很快將不復存在,于是會平靜下來,你感到煩惱或悲傷,就想一想曾因同樣事情痛苦的人們哪里去了,便會覺得為這些事痛苦是不值得的。
思考死亡的另一個收獲是使我們隨時做好準備,即使明天就死也不感到驚慌或委屈。
我早就知道無論我活多久,這種事情遲早總會發(fā)生的。(蕭伯納曾自擬的墓志銘)
既然我知道這種事情遲早總會發(fā)生,我就不太在乎我能活多久了。一個人若能看穿壽命的無謂,他也就盡其所能地獲得了對死亡的自由。
今日閱讀《只有一個人生》第十一輯(完)
天天閱讀day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