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昆明不能不談云師大,它是我這趟云南之行的主要目的。在昆明主要走了三個地方,就是云師大、商業街和火車站。其中又以云師大為重點活動范圍。所以,這篇關于昆明的印象,還是由云師大為綱的好。
在去云南之前,我查過一些云南師范大學的信息,從網上的反饋看來,這是一所歷史悠久的院校,很美很憧憬。不過切身體驗之后,我有一種網絡“見光死”的感覺,看來網上的信息實在不足信。
最初對于昆明的向往還是很強烈的,我深深癡迷于“五色米”和“烤香豬”的誘惑中,對于那些盛傳的四季如春的幻想,迫使我分外期待這一場意外的邂逅。不過,當飛機落入地面的那一刻,我聽到自己心里,美好破滅的嗶剝聲。機場的破舊,有些讓我無所適從,而在機場衛生間里隨處可見的小強,更是使我的失望指數狂升。然而在機場外等出租時,這種失望終于達到巔峰。我們的行李很多,笨拙的搬上出租時,那個司機就在一邊安然的看著,毫無相幫之意,而機場的負責人則是脾氣暴躁的大吼“你們能不能快點?后面的人都等著呢。”我很想知道,如果他把說這句話的時間,用來幫我們搬下東西,我們會不會快些。我終于見識到省會城市,公共場所服務人員的服務意識了,但他絕對不是例外,當我在昆明待的越久,這種體會就越深。在那一刻,我無比懷念北京的機場。
接著的出租車司機,更是超出了我二十幾年人生閱歷的想象。這個出租車司機至始至終只和我們說了三句話,“去哪?”、“云師大楊林校區”(這句是重復地址)、“32”。除了這三句話外,這個司機一聲都沒有出,任憑我們熱情的詢問他任何關于昆明的事情,他永遠是沉默。讓我不禁又懷念起北京和沈陽的出租車司機。昆明服務行業人員沉默的態度,你待得越久越能體會。他們的公交車司機對于乘客的任何詢問,都可以平靜的保持沉默,就像完全沒有聽到一樣。我曾經一度懷疑昆明的公交車司機都是聾啞人。后來打聽了一下,他們說,不是。在大理時,我們的導游曾說過,云南地區的服務人員的服務意識比較差,這一點還需要游客見諒。不過比較起來,昆明的服務人員是最差的。
還是接著說我們的目的地。我對云師大第一眼的印象,并不是寬闊的校門,或是巍峨氣派的教學樓。當然,這些直到我離開云師大也沒看見。云師大通向外界的入口,是一個斜坡。很長,至少我一眼是沒看見盡頭。坡度有多少呢?說90°有些夸張,不過至少有85°了。幾乎是垂直于地面。我們正在感嘆如何將笨重的行李拉上這高高的長坡時,只見司機一踩油門,瞬間兩旁的樹木變成了橫著的方向。那種感覺有些像飛機起飛時,窗外的景象;又有些坐海盜船時的心理變化。總之,不是親身經歷,真是語言難以形容。后來才發現,在這個陡坡經過的各種車輛,都如在平地滑行一般隨意,甚至是迅速。這一點,也是我最佩服昆明司機的方面。
在看見云師大教學樓的第一眼,我就對它悠久的歷史毫不懷疑。那斑駁的樓體對每一個仰視它的學子,充分展現了它厚重的記憶。后面的學生公寓,亦是樸素的簡約,當時冒出一個想法,如果《哈利波特》在中國取景,這里倒是不用改裝了。當然,對于外表片面的評價,不足以代表整個校園的風貌,我們本著負責的態度,上了樓梯。這時,你就會明白,還是外表看起來更年輕一些。
報道時,自然是找老師,可是新生難免有些迷糊,這就要找人打聽一下。看見那邊來了一個學生會干事模樣的人,我們立刻迎上去詢問,卻見對方氣勢洶洶的質問“你們干什么的?有什么事?”,我們解釋再三,他依然是兇巴巴的樣子,“去樓下看看,別在樓上亂闖。”看著他的樣子,心里明白,再多的詢問也,沒意義,轉身便下了樓。
負責接待的老師很熱情,說的普通話我們也能夠聽得懂。他大致介紹了學校的情況,我好奇的問他,樓前長長的隊伍是做什么的。他說是學生在交學費。“為什么不刷卡呢?”在學校只能刷農行的卡,而在我們即將要去的新校區,只有農村信用社的取款機。如果我們要將招行里的錢取出來,需要坐十余站的公交車去找個招行。蒼天啊!這是什么地方。
對于即將要去的新校區,是一個在昆明市郊的地方,從這里做校車需要約50分鐘,每次10元錢(單程)。聽宿舍老師說,那邊不通公交車,是新建的房屋,地方很遼闊,老師管的嚴,“就像托兒所”一樣。試過念念托兒所化的大學嗎?有興趣可以試試。不過我們還是踏上了去新校區的班車。
經過高高低低近一個小時的顛簸之后,我們終于抵達了此次云南之行的目的地。很新的房子,成群的新生在軍訓,宿舍樓前是未來的及處理的黃土。聽導員的介紹,這里的管理較嚴,娛樂活動不多。因為只有一個食堂,于是我好奇的問她周圍有沒有飯店。“有啊,出了大門右轉,就十多分鐘——”這里她頓了一下,接著吐出兩個字“車程”。看到了吧,吃頓飯,先得打個車。不過還有更令人吃驚的,我們在食堂的入門處,看見了一張大海報,上面畫滿了人像,能猜出上面寫的是什么嗎?是——云南省重大刑事案犯的通緝令。就貼在學校食堂門口最醒目的位置。
經過近一個小時的顛簸,我們又回到了市區。對于云師大,我始終未能窺得全貌,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聽他們的學生介紹,順著后面的山路,再爬一個高坡,是教學樓和寢室,不過面對那蜿蜒的坡路,我還是沒了挑戰的勇氣。
下面說說對昆明市內的印象吧。昆明市一個綠化度很高的城市,路邊隨意可見高低不同的綠色植物。不過昆明的氣候有點暴躁,有太陽的日子,就是夏天,可達到24、5℃的氣溫,可惜我們去時,適逢陰雨天,室外溫度只有12℃,我當時穿了兩件棉服,還是凍的牙齒打顫。導游夸我們運氣好,云南已經干旱了幾個月,剛剛下雨就被我們遇上了。這對于防曬準備不充分的我而言,確是一個好消息。這里的人膚色都很黑,連嬰兒車離的小寶寶,都是棕黑色的皮膚。昆明是一個西部城市,城市建設比較落后,雖然市中心的房子已經炒到一萬好幾一平,但城市的規劃還是很亂,樓房幾乎都是幾十年前的樣子,風沙大,到處都是灰蒙蒙的,人行路上一層黃泥。我一直很奇怪,這里的樹木這么多,為什么還是灰塵漫天呢?
和所有大城市的商業街一樣,這里是各種品牌的匯集地。金碧輝煌的高樓,古色古香的巷子,只有在這里才會發現一絲省會的影子。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條小巷,這邊是傳統的特色鋪子,對面是歐式風格的意大利餐廳,強烈的對比下,竟是安靜的斜陽。這邊天黑較晚,晚上7點多鐘,天還是很亮的,使我這個一向對時間敏感的人,有了恍惚的錯覺。這里的商業街賣的東西稀奇古怪,有大大的鴕鳥蛋,只準看不準摸的。
找了許久才找到那條著名的小吃街。云南的小吃很有特色,烤粑粑,烤豆腐,炸餌塊,炒昆蟲(這個沒敢吃)還有就是著名的米線……我點的是一個木瓜水,和當地特色——大救駕。在這里,我要再次譴責一下昆明的生意人。他們的服務態度總是很兇的,我是先看到有人在吃,然后向他們打聽,知道大救駕是一盤6元錢,然后去問商家,大救駕多少錢?他們說10元,我說人家吃的才6元,為什么我要就貴了。然后他們兇兇的說,愛要不要。我真的是已經出離了憤怒,我實在是無法想象這個城市的基本建設和人民素質。
還是說說昆明的食物吧,特色就是米線了,因為這邊的大米很難吃,當地人就將米碾碎,絞成線,就是我們吃到的米線。餌塊也是由米做的,攤成片狀,炒熟了。大救駕就是炒餌塊,有點類似我們這邊的炒面。據說是當年進獻個皇上的食物。昆明當地的面條很少,他們一般都是吃米線的。還有就是各種昆蟲的烹飪,看著就讓人毛骨悚然,確實沒膽量嘗試。這邊的食物通常都很辣,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離四川近的緣故,他們的食物中必放辣椒。木瓜水是一道甜品,涼涼的,甜甜的,有點像果凍。味道不錯。
有一點要注意,在昆明如果問路,建議最好去問年輕人,特別是外地在滇上學的大學生,通常他們會細致的告訴你行路方案,一般都是正確的。而昆明當地的人,要么是不告訴你,徑直離開;要么是說不知道;再有就是2個人提供8種方案,而且沒有一個是正確的。包括當地的警察和協勤人員,他們對于昆明市內的路基本處于迷茫狀態。
昆明的火車站和其他城市的火車站一樣,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都是臟、亂、差。關于火車站的印象,是從大理坐夜車回昆明的時候,我發覺床單不干凈,要求乘務員更換。那個乘務員就反復和我說,這是在大理剛剛換上的,都是干凈的。可是上面分明有臟的痕跡。最后,他還是拿來了一條干凈的床單,但是一邊換,一邊用眼睛瞪我。哼,我也照樣回瞪他,雖然他是男人,但我還是用俯視的眼神悠然的看著他,誰讓他在身高上不占優勢。
其實,昆明人的收入還是蠻高的。一個普通的保安,每月1800還包吃住。據當地人說,紅塔集團每年都給當地人分紅。但是這個城市的整體文化素質還是不高。我以前從未覺得讀書重要,但在昆明,我覺得知識對于一個人的積淀還是相當重要的。這次在昆明,沒時間去滇池和大觀樓,卻是遺憾。聽說還有一個叫“九鄉”的溶洞,是人間罕見之景,可惜沒來得及去。說實話,對于這個城市,我實在沒有再去第二次的欲望,不過那些傳說中的勝景,還是很值得游歷一番的。云南的風光很美,這與人文風貌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