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個題目太大,我也說不出所以然,更何況我也不是行家,嘮叨幾句只是談談自己的個人體會,我也不善如其他作者一般引經據典。
? ? ?這些年來 我一直 喜與人辯,常言道 真理越辯越明,可 道可道非常道,極多的規律 真理并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明白 ,甚至不是常人所能理解與應用的。修道之人講求參悟,估計也是避免了說太多而嚼不爛理解不了的尷尬境地。韓寒貌似說了句:聽了那么多的大道理,卻還是過不好這一生。這里說明了其實道理都聽過,卻鮮有人實踐。
? ? ?幾年與人論辯的經歷,給人一種囂張自我的感覺,這顯然不是我想要的,我也沒放在心上,反而值得反思的是:論辯的話題如何,論辯的對手是否具有論辯精神。去年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是:不與傻瓜論長短。可是 在常人眼里,唯心主義一些的一幫人 肯定以為別人都是傻瓜,啦啦,這也無可厚非 ,無傷大雅。因為個人的看法觀點 并不會對別人實質上是個什么樣的人有半點改變或者影響。與其說不與傻瓜論長短,不如說思維模式,思考方式,能力差距太大的人聊不下去。許多聊天 論辯繼續不下去就是因為 層次差別太大。那么多說無益,沉默是金。
? ? 今天無意看到了一個中國詩詞節目,里面一女子看病為節約車費,輾轉五次車為了剩下幾十塊錢,可謂是舟車勞頓,精神令人佩服。更讓我感動的是這位女子及其熱愛詩詞,她的答題也是相當淡定準確,有種任憑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的美感。她被詩詞的精神與美凈化升華,詩詞因她顯得自然樸實,相得益彰。
? ? 現在這個社會無疑是在宣揚成功以及物質的,物質誠然是必需品,可并不是所有人能有那個能力去發財致富,整日蠅營狗茍,舔舐幾個江湖術士的幾篇雞湯文,當然也是看了無數的成功學書籍,可還是愁云慘淡,阮郎羞澀。
? ?羨慕陶淵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境界。我想人生的真意因人而異,那么,去做點什么,認真踏實的去做,自然不會有“聽了無數的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的尷尬與失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