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和質量
還記得大三時啃了一本托福小紅書,單詞量噌噌噌往上漲了, 看一些《經濟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啊,BBC,CNN的報道啊等等都看得懂了。當時利用很多零碎的時間學英語,醒來第一件事就是聽聽力,睡前都還在用百詞斬背,到最后,睡覺也在說英文了。這些“數量”的積累讓我鼓起勇氣在大四那年想去一個非母語國家鍛煉鍛煉。正好我小學閨蜜想去泰國又苦于英語還停留在小學水平,約了我,我們在大四寒假心情各種忐忑的踏上了泰國自由行之旅。半個月時間,基本上所有語言溝通都是我在做,開始會有點語無倫次,后來說的時間多了慢慢就熟練很多,當時我們會因為砍價啊,酒店,行程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兒有摩擦,溝通后明確,例如砍價就教給我閨蜜一些簡單的表達,她去砍價,我就在旁看著,需要幫忙翻譯的就再給她翻譯,再叫她她想表達的英文。在這半個月,第一次和別人用英文吵架(因為我們報的一日游的客服沒有給接送的司機講清我們換了酒店,導致兩邊都一直在等,司機很惱火,后來打電話給客服,客服才給司機我的電話接到我們,一上車就劈頭蓋臉對我們一頓亂罵,那司機還繼續(xù)駡中國人怎樣,怒得不要不要滴,我這暴脾氣,看我們兩小姑娘好欺負,直接怒懟)。然而我吵得面紅耳赤,我閨蜜在一旁開心的玩著手機,說:“你繼續(xù)駡,反正我聽不懂”。。。我當時又特別想笑。。總之,我認為,就學習這事,你只要去付出,就一定有回報。
成功意味著冒險?
我喜歡看記錄頻道,每次有關于那些什么毒蛇專家、捕蛇牛人、鱷魚捕手啥的我一定不會換臺!從小就怕蛇這類冷血動物,我同學問我為什么會喜歡看這類節(jié)目時,我記得當時我的回答是了解這種動物,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或許可以救自己于危難中啊。看到那些捕蛇還是捕鱷魚的,我都特別崇拜,他們真的不會被咬誒。他們到叢林里,尋找世界上毒性最強、最兇惡的鱷魚時,都是在冒險啊,但他們有著過硬的臨場反應能力以及專業(yè)技能,將可能受到的傷害降到最低。做一項成功的事業(yè)是要有冒險家精神,可不代表激進莽撞,無視潛在風險的存在。
經驗和直覺
我之所以成為現在的我,多是以前那么多“經驗”讓我成為了現在的我。對一些問題的看法也會隨著我所處的環(huán)境而變化。比如,高中時認為喜歡一個人就會死心塌地喜歡一輩子,婚姻也只有一次,婚前啪啪啪什么的想都別想,大學期間到畢業(yè)一年,回看高中的想法會覺得太理想主義,且不論看了渡邊淳一的《男人這東西》開啟對男女關系的重新認識,婚前啪啪啪可是我朋友們的經驗之談,不和諧的啪啪啪,婚姻是不會幸福的。哈哈哈。別太相信直覺這東西,在接觸的人的過程中,你對人的看法認識也會隨著環(huán)境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