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南浦
01
前幾天,有個讀者私信了我一個問題:西風老師,我今年在國外博士畢業,你說我是該回國發展還是留在國外?
我說:這個要根據你讀的專業和所從事的行業來判斷吧。
他說:我讀的是物理,本碩在清華,MIT(麻省理工)博士在讀?;貒鴥劝l展的話可能會更穩定一些,但是生存壓力也很大,留在美國的話也有很多現實問題要考慮,我現在很焦慮,也很迷茫,希望你能給我一些建議。
聽完后我瑟瑟發抖,畢竟我是一個當年物理考過六十多分的人……
我說:對于你的專業和發展方向我不是很了解,回國還是留在國外都各有利弊,看你想要怎樣的人生和生活了。
他又問:那你覺得我應該過怎樣的生活,走怎樣的路比較好?
一個受過幾乎最好教育,閱歷比我豐富的人,居然想把他人生大方向的決定權交到我這樣一個陌生人手里,我不光感到震驚,還有一陣悲哀。
我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做選擇之前你可以先想想自己的目標是什么,比如事業,比如人生。
他發來一個糾結的表情,說:讀書的時候不用想太多,做好研究和論文就好了,現在面臨畢業,只想找一個好工作,但是具體做什么,我也不知道。
我不禁想到了前段時間高曉松在《奇葩說》批判的那個清華學霸梁植。
梁植一上來很自豪地說自己擁有法律,金融,新聞傳播三項清華學歷,但是不知道畢業該做什么,自己選擇這三個專業也僅僅是想豐富自己的經歷。
此時高曉松已經聽不下去,直言對于一個名校生,對國家,社會沒有自己的想法,反而糾結在工作,如此小的格局實在有失清華學子的身份。
高曉松甚至以一句話對他進行了全盤否定:“一個名校生走到這里來,問我們你該找什么工作?你覺得你愧不愧對清華十多年的教育?“
通過這些事情和一些身邊的例子,我發現其實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干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么,活的一塌糊涂。
開頭提到的那位讀者,他擁有同專業內幾乎最好的學習資源,卻不懂得珍惜和利用,在迷茫和焦慮中白白浪費精力和自己的才能。
而梁植可以在三個毫無關聯的學科中如魚得水,說明他具備很強的學習能力,也很優秀,但是他換專業的目的在于豐富閱歷,點綴自己,而不是真的喜歡這項專業,說白了也不過是“水中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同樣白白浪費了自己的才能和年華。
這些迷茫和焦慮歸根到底,就是缺乏一個明確的目標。
小時候,老師家長跟我們說,你要好好學習,考上一個好的中學,然后考上一個好的大學;然后最好再考個研究生,或者出國留個學;然后回國找個好工作,最好是國企,事業單位或者公務員,穩定;然后再結婚,生孩子,生二胎;然后再讓你的孩子好好學習,考上一個好的中學,大學……如此循環往復,子子孫孫無窮盡矣。
于是,很多人就在潛移默化中遵循了這種模式,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么,擅長做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看似一天天地過來了,或許還過的挺好,其實每天就像行尸走肉,渾渾噩噩。
如此時間久了,就會產生一種迷茫感:眼看時間流逝,自己也想努把力,卻不知道從何做起。
這種夢想與迷茫之間的落差,就形成了焦慮感。
02
焦慮不可怕,其實每個人都會焦慮。
有一天,和《超級演說家》的冠軍劉媛媛一起吃飯,她說自己每天也很焦慮,當初自己參加比賽,只想拿到那一百萬的獎金,后來憑借那場寒門貴子的演講奪了冠,拿到了一百萬,卻更加焦慮了,不知道如何有效利用這一百萬。
最后她選擇了創業。
創業初期,每天都很迷茫,也很焦慮,效果也不好,后來她決定找準一個方向,做網絡課程,然后專攻這個領域,把公司的大目標分解為一個個小目標,慢慢地越來越順手。
現在她依舊焦慮,可是她通過目標,把這種焦慮巧妙地化解成了一個個動力,公司也慢慢步入正軌。
焦慮其實是一種常態,只不過有的人學會了打破焦慮,而有的人永遠被焦慮感所折磨。
打破焦慮感的最佳方法就是給自己制定一個目標,然后學會分解目標。
03
我有一個朋友,我倆從小一起長大,一起吃飯,在同一個學校念書,喜歡的東西和感興趣的話題也一樣,唯一不同的是,每天中午她都會神神秘秘地趴在桌子上寫一個小紙條,然后裝到衣服的口袋里。
我很好奇,就問她是什么東西。
她很正經地對我說:我們每天都要給自己一個小目標。
當時正在讀小學二年級的我突然感覺她變得高深莫測起來,搖搖頭,然后繼續打游戲了。
許多年后,她考上了斯坦福的研究生,而我……還在碼字。
那個時候我才知道原來當時她每天寫的神秘小紙條,就是她每天要求自己做的事情。
差距不是一天出現的,而是藏在每一個細節中;優秀也不是一天養成的習慣,而是長年累月的堅持;而我們的人生,更不是由一個專業,一份工作所能決定的,而是由一個個目標決定的。
04
覺得迷茫的時候,先不要急著焦慮,想想自己的目標是什么,然后把這個大目標分解成一個一個的小目標去執行,去打破。比如,你想拿到一個offer,先要知道它需要哪些條件,然后一個一個去滿足這些條件。
回到開頭所講的那位讀者的問題,如果他不知道自己畢業后該回國還是留在國外,就要先想明白自己想要的是金錢,成就,名譽,地位,安逸,科研,還是穩定,知道了自己的大方向以后,再細化為小的目標,權衡國內外的利弊,就比較好做決定了。
不要擔心完成目標所用時間的長短,當你真正投入以后,焦慮感全部都會化為成就感。
世界日新月異,每天都有奇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