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寶說:
我一直希望得到很多愛。
如果沒有愛,很多錢也是好的。
如果兩者都沒有,我還有健康。
我其實并不貧乏。
故事一開始,她也不過21歲,但談吐見地,早早顯出一副老態。
從她的出場一開始,喜寶都表現的過于精明。僅僅從一本書就判斷勖聰慧,天真,可恥,來自一個好家庭,因為好家庭的孩子多數天真得離譜的。
喜寶缺少很多愛,母親再婚,父親不負責任,于是她把愛放在第一位。
然而就是這樣在面對現實,作為劍橋的高材生,喜寶在其父親勖存姿,兒子勖聰恕的夾擊追求下,卻心甘情愿的做了也許已經七十幾歲的勖存姿這個老頭子的情人。
"如果有人用鈔票扔你,跪下來,一張張拾起,不要緊,與你溫飽有關的時候,一點點自尊不算什么。"
勖存姿除了給了她錢,他可以滿足喜寶的一切要求。
喜寶不用擔心是否得每天煮飯,是否得出外做工,是否得退學,是否要聽他重復自老板處得回來的嚕蘇氣,是否得為他養育兒女。
勖存姿是愛她的吧,哪怕是圈養著,也希望籠中鳥能羽如一把碧紗宮扇,彼此都情愿。
怎么可能就這樣平穩的過下去,感情上的寂寞與生理上的空虛是耐不住的。勖存姿發現家明的存在,竟冷酷地當著喜寶的面,槍殺了。
喜寶絕望了。
但她怎么也逃不脫勖存姿的金子打造的牢籠,完完全全的成為一只金絲雀。
直到勖存姿去世,喜寶分得了一大筆財產,成為了富有的女人,喜寶可以變得毫無顧忌,即使這樣她的生活似乎已經失去了意義。
她已經失去了一個最重要的東西,誰也說不清是什么。
在我的心里對喜寶是鄙夷的,如此世故和清醒,完全沒有天真。
在愛情和物質看來,她已經告訴了我們一個真理,"選擇永遠是錯的,因為必須舍棄一樣,去爭取另一樣,日后一定后悔。
而從后來的結果來看,也符合了,"沒有選擇的世界雖然貧瘠,好在早已心死,不必多想。"
我喜歡的一個人,她這樣評價亦舒:
我,極喜歡亦舒,港地比大陸更早地進入經濟的黃金時代,亦舒寫的中環女性多多少少為大陸職場女性做了榜樣,她們相信生命中有許多不測,練好學問傍身是明智之舉。
而我卻認為亦舒喜歡塑造的女主角,
聰明伶俐,品味不凡,總是美到讓所有見過她的人過目不忘,
年紀輕輕便有一顆老心,世事看透曾經滄海的子。
這些人要有愛情但不是生命的全部,
即使要和情人浪漫赴死,也會選擇穩重的王老五。
小說里描寫的愛情多半又克制,亦舒現實里是敢愛敢恨。
19歲的她認識了畫家蔡浩泉,追求對方,甚至以自殺威脅反對他們在一起的父母。兩人最終結婚,還生下一子,也就是蔡邊村。
交往過的男朋友岳華透露過亦舒嫉妒心極強,會生氣到把他的西裝全剪亂,僅僅是其和鄭佩佩的往事。性子剛烈的亦舒最終在相親下,與一名港大教授結婚,移居加拿大,過著隱居生活,千辛萬苦在四十多歲時,以人工受孕誕下女兒。并對小女兒十分疼愛。
2013年4月底德國柏林舉行的"注意柏林"影展,旅居德國的中國香港導演、畫家蔡邊村參展作品、自編自導的紀錄片《母親節》,介紹了他尋找生母的經過和心路歷程。
紀錄片中,那個和兒子避不見面30多年的母親,網傳正是亦舒。
亦舒在一篇文章中說過"你父親耽誤了我的前半生,你還想耽誤我的后半生么"
這個無數人崇拜的作家。她沒有變成蔡邊村的母親。
亦舒依然是亦舒,她相信,"人的天性便是這般涼薄,只要拿更好的來換,一定舍得。
而僅僅是作為一個平凡的女人,若是幻想自己是亦舒文中的女人,只想遇到那個懂得欣賞自己,把缺點也當優點來愛的,多金而又穩重的男人,是大不可取的。
想來我喜歡的女生,是知事故而不世故。
小聰明和小糊涂,才是平凡女人四兩撥千斤的生存智慧。哪怕拙劣可笑,也會石破天驚。
世間有無數喜宴,情人誰來奉獻,我有膽總應該會遇見。
世間有無數喜宴,情人誰來奉獻,我有膽總應該會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