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既不是一大鍋雞湯也不是一管雞血,但你可以選擇持續的行動,看看人生會給你什么好玩的回饋?
反正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前幾日和一個簡書的讀者聊天,小姑娘正在讀大學,雖然還有一點迷茫,但很有上進心,和我聊了職業規劃、個人技能規劃、愛好規劃等方面的想法。
我大二的時候在干什么?連就業是啥回事都不懂,也沒干其他什么正事,更別說在“百詞斬”上每日學英語、還學習書法、舞蹈、PPT等各種技能,壓根兒沒這種想法。
感嘆現在的年輕人真的比我那會兒上進多了(說的我好像多老似的o(╯□╰)o)。我的大學,多半是逃課打游戲或者看日本偶像劇去了。
大學畢業,除了英語和寫作還勉強拿得出手,其他什么技能都沒有,情商也低,對職場上的東西一無所知;一畢業專業就過時了,找個工作也是很不容易。
所以人生啊,出來混都是要還的。
從學校畢業,才是學習的開始。畢業后來到深圳工作,要補好多的課:各種office軟件、啞巴英語、反脆弱的心里建設、人際交往情商課、學做飯換煤氣,甚至還要學會殺蟑螂、換燈泡……
自從工作以后,我對待學習的態度比在大學還要積極認真,總體學習量(如果可以量化的話)也一定遠遠超過了大學的時候。
這位讀者和我說:大學里的專業課課業繁重,拿獎學金競爭也很激烈,要想從競爭中脫穎而出,很難。
我說了句很“殘忍”的話:成年人的世界里,沒有“容易”兩個字。
大學里的各種難,相對來說競爭的維度還不算太多樣化,最主要的考核維度還是學業。
但如果這個階段沒有迎難而上的韌勁,到了社會需要付出加倍甚至幾十倍的努力;不但要線性去積累專業技能,還要多維去拓展軟實力,更加辛苦。
昨天在知識型IP群里發了一張戰隼老師的行程表,引來很多同學驚嘆。
(戰隼老師2012年某天的行程表)
這張“超級高能”的行程表,顯示戰隼老師在出差的路上,利用碎片化時間高效閱讀:8分鐘讀完40頁英文原版,在大巴車上還深度閱讀2小時!更“恐怖”的是,他居然能記錄這么詳細的時間行程表!不愧是時間管理的專家!
大牛之所以成為大牛,除了前瞻性的眼光和把握機遇的能力,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他們默默積累了足夠久;在光鮮的成功外表后面,是堅持和付出,然后舉重若輕。毫不費力的背后,是用盡全力。
古典老師說:我們看到一個人的成功,往往只看見了外職生涯,覺得很多人好像突然就像火山爆發一樣,比如小扎,媒體描寫他總是渲染他如何天才、家境好所以才成功。而忽略了他的“內職生涯”,也就是他的積累和他勤奮的一面,都被人忽略。
?沒有多年的修煉內功,又哪來練成絕世神功?
所以當我們覺得“難”的時候,是不是內心的熱愛、驅動力足夠強大?這種熱愛是否足以支持我們一次次沉到水底之后又一次次努力浮出來?
周日王東岳在哲學大課上反復提到:隨著社會結構的愈發不穩定,焦慮、忙碌將成為我們這個社會不可治愈也不可逆轉的常態。善友教授說:要逃離這個“地球價值網”根本不可能,除非你達到光速。
越來越混亂和難以立足的世界,我們又該怎么辦?難道還有一條叫做“容易”的捷徑沒有被人類發現?
我不會說社會真是一大鍋營養豐富的雞湯和一管能量滿滿的雞血。我和這位讀者說:不停的往前跑很可能是我們每個人現在和以后的常態。焦慮也是一種常態,要習慣接受,然后找到自己游戲人生的法則。
雖然成年人的世界不容易,但我們仍然可以找到真正驅動我們內心的興趣和熱愛,找到平衡焦慮的寧靜自我。
沒有人可以規劃你的人生,人生是由無數個選擇組成的過程。你可以選擇知難而退、任何技能都淺嘗輒止;也可以選擇持續的行動,看看人生會給你什么好玩的回饋。
isa-擁有十多年品牌營銷經驗;
品牌顧問/創業者/自由撰稿人/“在行”認證行家;
在行行家:周亮;
堅持原創,表達觀點、輸出價值。
如果本文對您有幫助,歡迎喜歡、關注我給我更多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