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挑戰前所未有,機遇也前所未有。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只有打開國門搞建設,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才能獲得更多推動發展所必需的資金、技術、資源、市場、人才乃至機遇,才能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融入世界經濟是歷史大方向”。培育開放型經濟主體,營造開放型經濟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一要強化互聯互通,構筑對外開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全面對接自貿區戰略;建設立體化國際化物流通道,加強港口、鐵路、臨空、公路和冷鏈等物流園區建設,構筑海陸空立體化物流體系。二要持全方位國際化,多產業培育開放主體。大力推進農業企業國際化,支持現代農業企業發展壯大,全面拓展國際發展空間;大力推進工業企業國際化,加快推動傳統制造業向高端制造、高端創造躍升;大力推進服務業企業國際化,拓展服務業開放領域,推進科技國際合作;大力推進人才國際化,探索建設“國際人才自由港”,大力培育國際人才市場。三要強化雙招雙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打造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引擎。聚焦重點,力爭引進一批具有戰略性、引領性、支撐性的重大項目,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創新招商方式,完善“雙招雙引”體制,擴大雙招雙引規模,挖掘現有外資企業潛力,利用好國外資金資源。四要深化改革創新,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業熱情和市場活力;強化要素支撐,搞好土地保障;加強財政扶持,創新金融保障機制,幫助開放型經濟主體破解融資難;健全涉外風險防控體系,加強貿易摩擦、貿易壁壘預警機制和產業+損害預警體系建設;推進開發區轉型升級,賦予各類開發區更大的改革創新自主權,激發園區經濟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