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ountain is calling, The river is calling,
The canyon is calling, We must go.
遠山在召喚,河流在召喚,峽谷在召喚,
我們要出發。
(一)
在美景面前,萬進承認不是意志堅定的人,經不住誘惑,常常身未動,心已遠。
說到旅游資源,中國的地質地貌自是極為豐富的,從世界屋脊到東海之濱,沙漠戈壁到丘陵草原,江湖島礁到神潭幽谷,江山如此多嬌。
疊加悠久文明、眾多民族的人文底蘊,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當然了,地大物博不能包羅萬象,其他國家也有獨特的景觀,如東非大草原上動物大遷徙的狂野,南美亞馬遜河熱帶雨林的神秘,北歐湖光山色自然流露的情懷……
2015年圣誕節到新年元旦的十幾天時間,小兒+e和我又想去旅游了。
冬季草木凋零,多蕭瑟之象,冰雪嚴寒,在景觀選擇和交通規劃上,頗費周章。
斟酌來,權衡去,最終決定深入美國西南部山區,“掃蕩”那里的國家公園群。
+e沒去過,我也可以補足前次去沒有遍歷的遺憾。
山水之愛,宜乎眾矣。
(二)
眾所周知,地球上最高的山系當屬喜馬拉雅山脈(山系)。
那最長的呢?
是科迪勒拉山系(American Cordillera)。
縱貫南北美洲西部,從阿拉斯加到火地島,綿延15,000公里。
科迪勒拉山系可能少有人知道,但洛基山脈(Rocky Mountains)聲名在外。
它是科迪勒拉山系的重要構成,位于加拿大、美國西部,長約4,800公里,寬在110到480公里之間。
但最高峰海拔才四千多米,其峰不高,其形不俊,其貌不揚。
去過青藏高原的游客可能笑了,縱然不好意思嗤之以鼻,大凡也會不屑一顧。
然而,你可知道,加拿大班夫(Banff)、美國黃石(Yellowstone)、冰川(Glacier)、大峽谷(Grand Canyon)等等,那些“此景只應天上有”的國家公園,都是由洛基山脈孕育的。
在南段,有一條平凡的小河,雖然不短,有2,330公里長,平均徑流量大約只有亞馬遜河的千分之三,長江的百分之二,雅魯藏布江的百分之四。
河面不寬,河水不深,還有些渾濁,不比家門口的小河壯觀多少。
然后,就是這小河流水,千萬年,以至柔至弱的身軀,慢慢地沖刷著高原,以持之以恒的精神,一點點雕刻著山脈,巧奪天工造化的峽谷群,數量之眾,切割之深,形態之奇,場面之巨,絕無僅有。走到她跟前,只怕驚訝得下巴頦都會掉下來。
這條小河叫科羅拉多河(Colorado River)。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這仙和龍,就是洛基山脈和科羅拉多河的眾多奇異地貌。
只是神仙殿龍王廟多了也有煩惱,拜不過來。
為這次旅行,仔細設計了一條大環線,串聯起十個國家公園和一個州立公園。
依次是:
■ 洛基山(Rocky Mountain)、
■ 甘尼遜黑峽谷(Black Canyon at Gunnison)、
■ 拱門(Arches)、
■ 峽谷地(Canyonlands)、
■ 圓頂礁(Capitol Reef)、
■ 布萊斯峽谷(Bryce Canyon)、
■ 錫安(Zion)、
■ 大峽谷(Grand Canyon)、
■ 石化林(Petrified Forest)、
■ 梅薩維德(Mesa Verde)和
■ 大沙丘(Great Sand Dunes)
等十個國家公園,以及從錫安到大峽谷途經的葛蘭(Glen)峽谷大壩。
好了,波瀾壯闊的山水畫卷已經展開,萬進要策馬揚鞭去觀花了。
(三)
山有根,水有源。
造訪的第一個公園就叫洛基山國家公園,是這次環游的起點。
以高峰和高山公路聞名,最高峰郎茨峰(Longs Peak)雖然才4346米,卻是科羅拉多河的主源頭。
因為不高,才不需要遙望。
這里的山峰,徒步就可以親近。
金秋,與親友漫步在層林盡染中,心曠神怡。
冬日,踏雪而行,也樂趣多多。
良好的生態環境,松鼠、大雁隨處可見,還會與駝鹿、馬鹿等不期而遇。
夕陽下,碧云藍天,緩坡山地,松柏挺立,白雪鋪地,冰寒意暖,幾只小鹿,悠閑覓食。
一幅溫馨美好的自然和諧圖。
從落基山公園去往黑峽谷的路,常行進在3000米的高山之巔。
一大早,天陰云沉,感覺壓抑,郁郁地開著車,趕路。
就在日出時分,眼前厚厚的云層豁然被撕開了一道口子,沿著天際線,露出一條長長的藍天。
萬進陡然來了精神。
更詫異的是,路旁山坡上,滿是玉樹瓊花。
剛從地平線露出頭的太陽光,紅彤彤,照在樹梢上。
逆光望去,更是熠熠生輝,格外耀眼。
這景象,萬進只在吉林松花江上見過,需要在極其寒冷的天氣里,湖水還不能結冰,蒸騰的水汽才在樹枝上凝結,結成霧凇。
那可是中國的一大自然奇觀,在這里不期而遇,幸甚至哉。
轉過一道彎,果真有個湖,叫富克湖(Lake Fork),因甘尼遜河筑壩蓄積而成。
不知什么原因,那么冷的天,也不結冰。
微微蕩漾的湖面上,彌漫著水汽,或濃或淡,裊裊的,隨風漂蕩,把地上的萬物都裹上了雪花冰晶,細細的,密密的。
落了葉的喬灌木變成了玉樹,枝頭開滿了瓊花,挺拔的松柏上,一朵朵銀菊花綻放,地上的小草,幻化成一棵棵雪絨花。
水汽升到半空,似云又像霧,在朝霞中,云蒸霞蔚,很是壯觀。
霞光曬在湖邊的坡地上,把白雪與玉樹染得金光燦爛。
恍惚中,以為走進了晶瑩剔透的童話世界,只是不知道那湖邊的小木屋里,有沒有住著可愛的白雪公主。
(四)
先得饒舌一下,就像落基山既是一道山脈,也是一個國家公園的名字一樣,科羅拉多是一條河,也是一個高原的名字。
科羅拉多河及其支流甘尼遜河、綠河等沖蝕科羅拉多高原和落基山脈,形成了眾多的峽谷,其中“大峽谷(Grand Canyon)”是最大的那個峽谷的名字,還有個叫“峽谷地(Canyonlands)”。
在西南部旅行,多數時間是馳騁在平坦的荒漠上,一望無際,零星分布著低矮的丘陵和火山,絕對廣袤。
稀疏的植被,稀少的人煙,透出一股蒼涼,絕難設想這里能有什么奇觀。
這就是科羅拉多高原。
如果把科羅拉多高原想象成一塊巨幅的畫板,那么科羅拉多河就是一把刻刀。
一只無形的巨手,握著刻刀,一下一下,經年累月,雕刻出了無數或大或小、千奇百怪的峽谷奇觀,再施以紅黃白褐各種色彩,就是一幅幅精美絕倫的藝術杰作。
每個峽谷,都像一座巨大的天然畫廊,讓人流連忘返。
在1994年雅魯藏布大峽谷發現之前,人們一直認為科羅拉多大峽谷世界第一。
最近有報道,探險家在南極發現了更大的峽谷。
不管是不是第一,科羅拉多大峽谷確實不愧為世界級自然奇觀,壯美,深邃。
游覽大峽谷,是站在兩岸上,遠眺其寬廣,俯視其深邃。
峽谷上寬幾到三十公里不等,深在幾百到二千米之間,長達四百四十多公里。
無數的溝壑、臺地、懸崖、巖塔、巨石,縱橫交錯,看似雜亂無序,其實頗有章法。
這是一個大千世界,深藏谷底的河水,就是這眾生萬物的造物主。
12月31日清晨,我們在大峽谷,迎接2015年最后一輪太陽的升起。
黎明前昏暗的峽谷,赭褐色的溝壑看上去更加深邃,點點白雪撒在岸邊的松枝上,透著陰森。
東方的天際線漸漸泛白了,湛藍的天空,清澈如洗。
寒風中雖然凍得瑟瑟發抖,心里卻是高興,知道太陽將如約而至,陽光將灑滿大地。
一輪紅日緩緩升起,峽谷里的一座金字塔式的巖塔孤峰被點亮了,金色的陽光,照在赤色的砂巖上,格外紅艷。
又一座座孤峰、一道道峭壁,被點亮了,顏色由紅彤向金黃變化,漸漸的連城了一片,整個峽谷亮堂了起來。
正欣然得意,想做個飛翔的姿勢留個影,一個趔趄,險些被風吹落。
凜冽寒風,刮在臉上像刀割,生疼。
萬進在想,躺著家里,透過窗戶,不就能舒舒服服看到日出嗎,何苦千里迢迢千辛萬苦跑到這里來?
看眼前的景致,不雕琢無以致神奇,不堅持無以成大器,不臨淵無以知深刻,平坦了必然平淡,世間事物因坎坷才與眾不同。
人,在寒風中,感覺陽光更溫暖。
于是,把瞬間的感悟,信手寫下,用手機發在朋友圈里。
“朔風,峽谷,冰封。雪白,松寒,凌空。只需一輪紅日,便是美好人生。”
2016年1月21日 于美國賓州
峽谷觀感(上):平凡造化神奇,柔弱雕刻剛毅
峽谷觀感(中):平凡造化神奇,柔弱雕刻剛毅
峽谷觀感(下):平凡造化神奇,柔弱雕刻剛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