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余秋雨講過一個故事,上大學的時候,他去圖書館借書。
一位老圖書管理員告訴他:“我只要看一個學生的借書卡,就可以預測這個學生的前途,基本八九不離十。”
這是他幾十年觀察學生得出的結論:“一個未來有大前途的人,第一,喜歡研讀很多學科專業好書。第二,還喜歡跨學科研讀經典好書。”
我們在讀書時,總會下意識地讀我們感興趣的書。往往看開頭一段不順眼,甚至標題乏味,就斷定這本書是垃圾,從而被我們拉入黑名單,永不再見。
這樣做的結果是,我們只圖一時快感而閱讀,導致自己讀得越多,反而越淺薄無知。就像挖井一樣,看似挖得越來越深,卻感到周圍越來越黑暗。
為什么要博覽群書?因為這樣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讓我們觸類旁通,更好地找準自己的位置,發揮出自己的優勢。
如果我們只讀自己喜歡的書,就會鉆牛角尖,走進死胡同。只顧低頭走路,不去抬頭看路,久而久之,就會一葉遮目不見泰山。
現實中,有很多大塊頭名著都不大受讀者待見,比如說《百年孤獨》,很多讀者看得一頭霧水,連人物關系都弄不清楚。
但如果你就此斷定《百年孤獨》是垃圾的話,那只能證明你自己才是垃圾。因為名著不像快餐文化那樣通俗易懂,卻會讓你真正受益匪淺。
讀喜歡的書,也要讀不喜歡的書,這樣才能消除自己的偏見,更加理性可觀。讀好書,也要讀不好的書,這樣才能分辨出好壞,知道什么是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