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白夜追兇》相比,《獵罪圖鑒2》沒有讓觀眾等太久。
延續了第一季中的人設,但好在角色關系并不復雜。
對于像我這樣沒看過第一季的觀眾,也是十分友好。
開篇即直奔主題,第一個案子,就立住了。
預告下,CP依舊有放飯。
只要你有一雙善于發現愛的眼睛,總能找到嗑點。
但除了嗑CP,這劇還能看點啥?
現在就回答你,那可大有看頭了!
01
偶像訓練營公演舞臺。
原本應該是4人組合的男團,卻只有隊長陳勤一人登場。
導演在咆哮,粉絲在撕逼,警方卻在這時趕到現場。
原來3名沒有登臺的成員,已經成了3具冰冷的尸體。
頸動脈大出血,并且臉上都被鮮血涂抹成小丑的樣子。
好消息,死者所在區域安裝了多機位攝像頭。
壞消息,幾乎沒拍到有用的信息。
只有對著走廊的攝像頭,證明了陳勤的“清白”。
他只是往返于臥室和衛生間,打掃隊友喝醉后亂吐亂尿的殘局,維持男團的體面。
看來是外部兇手?但這期間又沒有其他人進出宿舍。
因此,陳勤是唯一的幸存者,也是潛在的嫌疑人。
但,證據呢?
經紀人更是歇斯底里地表示,是鬼殺的人。
因為她沒來得及送走養的小鬼,導致藝人被反噬。
到這,是不是有點早期柯南內味兒了?
連名字都想好了:偶像男團殺人事件。
再來看一案。
一對夫妻報警說女兒小靜在峰都山失蹤了。
因為山頂有罕見的自然奇觀“云蒸霞蔚”,所以即便山路險峻,也擋不住人們來打卡的心。
當然,這里還有一處坊間知名的自殺山谷。
有人是失足落崖,有人是慕名來自殺。
警方和法醫深入山谷,冒著危險將谷底的尸體一一運出。
所幸都是陳年老尸。
這說明,小靜還有活著的可能。
但從這一宗失蹤案,卻引出了另外兩個案子。
模擬畫像師沈翊偶然發現,山谷中有一棵海棠樹。
樹是從一具孩童尸體的掌心長出來的。
看來是孩子落崖時,手里緊緊握著一顆海棠果。
日積月累,破土發芽,長出了一棵樹。
經過側畫,判斷這具尸體可能是當地向導常楓的妹妹。
相依為命的兄妹倆,在山里好心給外來游客當導游。
但在一次登山過程中,因為天氣突變,常楓為了救登山隊員,沒來得及護住妹妹,導致了女孩的意外。
這個表面看上去憨厚淳樸的村民常楓,似乎也在隱藏著什么。
而經過杜城等人進一步審訊,終于發現,常楓身上背著一條命案。
多年前,一對愛好登山的中年夫婦來到峰都山。
常楓給二人當向導。
期間,妻子不慎滑落。
然而,一旁的丈夫不但沒有施以援手,反而阻止了常楓的施救,導致妻子滑落山坡。
這一行為激怒了常楓。
他曾眼睜睜看著親人在眼前逝去,卻無能為力。
因此,更見不得這些輕視生命、甚至親手害死親人的人渣。
他一刀砍向男人,并將他推入山崖。
或許是老天有眼,那個妻子沒有生命危險。
常楓救下女人,并打算報警自首,卻被女人攔下。
她告訴警方,爬山途中,丈夫失蹤。
消失的她,變成了消失的他。
那么,本案開頭的那位小靜呢?
常楓表示,女孩本就是來自殺的,最終在他的“勸導”下投湖了。
真相當然不止如此。
抽絲剝繭,一個案子演變出三個案子。
有人說這些案子太浮于表面,像在炫技。
并拿最近熱播的《我是刑警》與之比較。
咱就是說,有沒有可能這兩部懸疑刑偵劇本來走的就是兩個賽道。
優秀的定義本來就是多元的。
蘋果和梨,就不能都好吃嗎?
02
離奇、反轉。
適當地給觀眾一些“好像猜到了”的甜頭,又讓出乎意料的謎底,給人一種恍然大悟的新奇。
但,這還不夠。
這些只是表面上的好看。
《獵罪圖鑒》系列的野心遠不止于此。
男團成員被殺案,兩集就把娛樂圈的陰暗面掃射了一遍。
粉絲眼中的光線歐巴,其實私生活混亂。
業務不精,沉迷酒色,踩著法律的紅線享樂。
粉絲和男團的體面,都可以靠錢解決。
雖然不努力,但是資源好。
像陳勤這些想靠自己努力和實力成功的人,最終只能淪為他們的墊腳石。
隊內霸凌,不僅言語羞辱,還輕則打罵,重則強迫吸毒。
經紀公司只求流量,對成員威逼壓榨。
經紀人唯利是圖,捧資本臭腳,不務正業,和頂流開房嗑藥。
業務能力是不抓的,成績是靠養小鬼的。
偶像是可以私聯粉絲的,粉絲是可以被利用的,富婆是能夠有優待的。
童星出道,是要被父母帶著走穴、利益最大化的。
飯圈也同樣是重災區。
狂熱粉絲,沉迷于自己對偶像的假想。
粉絲之間互相撕逼,把對自家“哥哥”的愛建立在踐踏他人愛豆的基礎上。
以上只是不完全統計,看完誰不說一聲內魚完了。
有人吐槽,這不就是在諷刺追星女?
對此,我只能說,你可能還沒看懂。
它不是在背刺追星女。
而是在揭露,像小蛋殼這類極端粉絲對偶像的病態迷戀,以及各種圈中亂象。
這是第一層表象,還有第二層深意。
小蛋殼殺人,不是因為單純對陳勤的迷戀。
她是為了證明自己是有用的,才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而導致她這種病態心理的,不是明星,不是飯圈,而是“招娣”。
小蛋殼,本命袁招娣。
這個名字意味著什么,不言而喻。
父母帶著弟弟進城務工,她從小跟著姥姥和大姨一起生活。
大姨時常打罵,說她是沒用的東西。
一方面可能覺得她增加了生活負擔,另一方面可能因為她是女孩。
姥姥去世后,她更加失去依靠,直到遇見陳勤。
“招娣”不是她原罪,是家庭給她的使命。
這才是真正的悲劇。
當然,沒有說陳勤沒錯的意思,就是因為他的言論,一步步推動著小蛋殼去殺人滅口。
不僅這一個案,之后每個案子都有著第二層、甚至第三層含義。
盲童案,以孤兒救孤、底層互助的形式,警示對虐童、兒童家庭暴力的關注。
常楓妹妹之死,隱射了復旦18驢友事件。
雖然沒拍出來,但是猜測可能是因為登山隊員的自私,才導致了妹妹的意外。
奪命達芬奇,劍指AI熱后隨之而來的AI犯罪。
03
網上有人戲稱,《獵罪圖鑒2》平等地冒犯每個圈子。
確實,就問問誰沒感覺被冒犯到?
但,與其說冒犯,不如說平等地共情每一個弱者。
奪命山谷案中的小靜,相信很多人看完會有共鳴。
年輕人不堪壓力,想要自殺。
而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來自父母家庭。
有時候跟父母溝通比跟外人溝通還費勁。
父母以愛的名義,對子女的“全方位”監護。
讓愛變成了原罪,讓家變成了牢籠。
小混混云磊、向導常楓,他們會犯錯或犯罪,但他們也并非極惡之人。
《獵罪圖鑒》系列,同情從來都是弱者,而非罪犯。
電視劇不是為了給他們洗白、開脫。
而是去分析造成這種現象的本質,揭露那些容易被忽視的另一面。
比如縱火案中的阮芳芳,她就是個天生壞種。
利用AI殺人的家庭主夫“達芬奇”,純粹是為了泄憤。
他們不是弱者,是真壞人。
有意思的一點,利用AI殺人的家庭主夫和后一案中的家庭主婦,正好形成了鮮明對比。
導演分明有意安排這兩個案子前后相連,生怕間隔太久,觀眾忘了去比較。
“達芬奇”在被辭退后,找工作不順利,于是做了全職主夫。妻子忙于工作,無暇估計孩子和家務,也沒空關心“達芬奇”的身體和心理健康。
比如,對孩子的習慣不了解(沒給用寶寶碗);
孩子就在身旁哭,她卻只顧著工作;
丈夫提出,因為腰間盤突出想買個健身器材,她首先是反問這東西買來放哪,接著用一堆看似理性的分析“勸”他放棄這個念頭。
總之,就差沒說一句:你不就在家里帶孩子,有什么可累的,我上班才累呢。
這場景是不是特別眼熟?
只不過,在我們平常看到的故事里,性別是互換的。
只不過,家庭主婦不太會質問正在工作的丈夫,但大多數不管孩子哭鬧的丈夫,可能只是在打游戲。
反觀后一個案子里那個受害者的母親。
八年來,丈夫將兒子之死的悲痛心情都發泄在她身上,認為是她沒有照顧好兒子,覺得她一個全職太太,居然連孩子都看不好。
你看,對比案例這不就來了。
這兩個人的情況是有相似的,但是兩人的反應(或者說,兩種性別的反應)是截然不同的。
男人做全職主夫,委屈失意:我要去網絡上傳播負面情緒。主打一個,我不好過,誰都別好過。
女人做全職主婦,沒做錯卻要被丈夫訓斥:我的錯,我有罪。
我無意在這里挑起性別對立和爭端,相信這部劇也是。
我們都只是描述了下現實,而已。
所以,這部劇并沒有在和罪犯共情。
是非分明,立場堅定。
由于篇幅問題,就說到這吧。
只能說劇中每一個案子,都不只有表面的獵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