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追,你今天問的問題和談的體會都不錯,進步很快,是不是已經適應這里的環境了?”夫子帶著欣賞的口氣問道。
“適應是適應了……”騰小追有些遲疑,“就是感覺有點單調……”
“何為單調?”夫子關切地問道。
“你看,你們這里只有一個老師,只上一門課程,只有一個教室,只能待在屋子里上課……就像是一個私人補習班……”
“私人補習班?”
“就是那種個人辦的民間補習學校,不是國家辦的。”
“小追,你說對了!”子路插進來說,“我們這里還就是先生創辦的私學,不是官府辦的官學,它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局面,讓我們這些出身貧賤的平民子弟有了學習的機會。”
“啊!還真是私人補習班!”騰小追有點意外,他就是那么隨口一說,沒想到還說對了,“聽你這么說,這個私人補習班還不錯?”
“豈止是不錯,簡直是善莫大焉!”子路夸張地說。
“既然是這么好的私學,為什么只有一個老師?”
“因為只有一個老師就夠了,因為這個老師是我們的夫子,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顏回頗為自豪地告訴小追。
“可是我發現你們整天就上一門課……這門課應該叫什么呢?……好像應該叫政治課,”小追說,“我們學校可不是這樣,我們除了有政治課,還有語文、數學、外語、科學,到了初中還有地理、歷史、物理、化學、體育、音樂、美術,好多課程呢!”
“你們的課程是不少,可我們也不是只上一門課呀!我們要學‘六藝’呢!”顏回顯然不同意小追的說法。
“六藝就是六門課程嗎?”
“六藝是我們要學習的六種基本技能,你也可以認為它是六門課程。”顏回講道,“六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
“這是六門什么樣的課程啊?”騰小追頭一次聽說還有這樣的課程。
“‘禮’是禮節;‘樂’是音樂;‘射’是射箭;‘御’是駕駛馬車;‘書’是書法,講書寫、文字的;‘數’是指術數,是有關計算的知識。”顏回一一講給小追聽。
“你們這些課程和我們的不太一樣,以前都沒聽說過。‘樂’是我最熟悉的,就是我們的音樂課;‘射’和‘御’應該是我們的體育課;‘書’應該算是語文課;‘數’可以看作數學課;‘禮’是什么課就不知道了……這么多課程都是夫子一個人上嗎?”
“是啊,我不是說了嘛,我們的夫子學識淵博,多才多藝!”
小追眼中露出崇拜的目光:“太了不起了,太厲害了,太省錢了!”
“什么叫太省錢啦?!”子貢問道。
“所有的課程都由夫子一個人上,根本不用再請別的老師,這省多少錢哪!”
“噢,這么個省錢哪!你還挺有經濟頭腦。”
小追繼續夸獎:“我看夫子簡直就是老師中的‘十項全能’!”
“十項全能?”
“就是一個體育比賽,參加的人十個項目都非常優秀。我們的夫子就像十項全能一樣,所有的課程都能講!”
夫子微笑地看著小追:“十項全能可說不上,你不把我當成私人補習班的騙子就行了!”
“我都說了,你是十項全能的冠軍!”小追有點不好意思,“不過我還想知道,六藝當中夫子最擅長哪個?”
子貢聽小追這樣問,覺得有點冒失,就說:“夫子學識淵博,多才多藝,不能說他最擅長哪個。”
夫子卻接過小追的話頭說道:“是啊,我擅長哪個呢?駕車呢?還是射箭呢?還是駕車吧。”
“夫子竟然擅長駕車?!那你可就是最有學問的車老板了!”小追沒想到夫子竟然還會駕車,“我真想上體育課,看看你怎么駕車、怎么射箭。下次課是什么時間?”
“我們明天就去射箭,怎么樣?”夫子答應小追。
“歐耶!”小追非常高興,把剪刀手舉過頭頂。
第二天,小追早早起來,和大家一起來到城西一個叫矍(jué)相的地方。這地方是一個空曠的菜園子,練習射箭正合適。
子路等人按照夫子的要求收拾場地,豎起箭靶。
大家集中在場地中央,等著聽夫子講射箭之道。
夫子上來沒有講課,而是先讓大家看子路射箭。
這正中子路下懷。只見他上前站定,張弓搭箭,嗖嗖嗖連放三箭,結果三箭中了兩箭,另一支箭也是擦著箭靶的邊緣飛過。
“啊!太棒了!”小追和大家一起鼓掌歡呼。
夫子拿過弓箭,遞給小追:“小追,你要不要試一試?”
小追早已手癢,正躍躍欲試,他痛快地接過弓箭,來到前面站好。然后左手舉弓,右手搭箭,使勁一拉——竟然沒拉動!他緩了緩,用力再拉,那弓弦也只是拉過來一點點。小追不服氣,連著拉了幾次也沒把弓拉開,自己卻累得氣喘吁吁、滿面通紅。
“小追,你的力氣不夠,也不得要領,”夫子對小追說,“不要著急,聽我給你講。”
小追有點不好意思,他沒想到射箭會這么難,看別人射箭挺容易呀;心里也更加佩服夫子和子路他們,既能文又能武,太厲害了。
“射箭是力與美的展示,它既需要力量,也需要技巧,”夫子給大家講道,“小追剛才的表現就是力量差了點,又不懂技巧。剛開始學習,這都是難免的,多多練習,就會進步。”
“可是,有了力量和技巧就行了嗎?也不行。”夫子強調說,“射箭更需要內在的修養和德行。由剛才射得不錯,可是如果按照君子的射藝來要求,還有欠缺。”
子路說:“我有哪些欠缺,請夫子指教。”
“從你剛才的表現來看,內在的修煉不夠。”夫子說,“射箭講究‘內志正,外體直’,也就是說要正心修身,心正身直,這樣才能做到身心穩固,不浮不躁,進入射箭的最佳境界。”
“夫子能給我們示范一下嗎?”子路請求道。
“好,”夫子接過子路遞過來的弓箭,“君子一般不和別人爭什么,除了射箭比賽;射箭比賽是君子之爭。比賽時,要相互禮讓,然后再上場。比賽結束,也要相互禮讓,再退下來。”
夫子邊示范邊上場,然后繼續講解:“剛才說要‘內志正,外體直’,所以我們先要摒除雜念,調整身心,然后身端體直,用力平和,拈弓得法,架箭從容,前推后走,弓滿式成。”
只見弓開如滿月,箭走似流星,嗖地一聲,夫子手中的箭直射靶心。
“好!……”周圍響起一片歡呼聲。
小追一看,不知什么時候外面已經站滿了人,里三層外三層,就像一堵墻一樣,他們都是來看孔子射箭的。
子路又拿起一支箭遞給夫子。
夫子接過箭,說道:“由射箭的時候,‘內志正’差一些,這樣就不容易‘外體直’;用力平和,架箭從容,都不容易做到;往往流于隨意和浮躁,難以進入穩固、從容的最佳狀態。”
“是的,先生,我知道了。”子路心悅誠服。
夫子又射了幾支箭,進一步給大家示范,每次都爆發出一陣歡呼。
經過夫子的講解和示范,子貢似有所悟,他問夫子:“先生,這么說,我們從射箭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德行修養?”
“賜,你說得對。”夫子很滿意,“所以古代的天子在選拔人才的時候,都要在射宮里考核他們的箭術。”
顏回問道:“也就是說,射箭里面包含著仁德,是不是?”
“正是。”夫子說,“射箭并不只是射箭,它里面蘊含著求仁之道,如能仔細加以體悟,會有助于我們修身養性。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平時注重德行,修養身心,也會使我們的射藝提高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這射箭里面有那么多學問啊!又是仁又是德的,我都聽糊涂了!”小追有點著急,“先生,我們什么時候開始練習呀?”
“馬上就開始,”夫子對小追說,“這些學問對你來說是有點難,你回去后要慢慢體會。”
子路給小追找了一把力量小點的弓。小追和大家練了一天,技藝大有長進,就是兩個手臂累得酸疼。
太陽西沉,已經有飛鳥開始歸巢了。
子路發現一棵樹上蹲著幾只鳥,就走過去,舉起弓箭瞄準……
“噓!”小追跑過來,“不要射!”
小追一喊,驚飛了樹上的鳥。
子路有點不高興:“小追,你為什么不讓我射!打幾只鳥,晚上我們也好加個菜!”
“鳥是人類的朋友,我們應該保護它!”
“嗬,你這是什么理論?”
“環保理論。”
“沒聽說過。”
“由啊,小追說得對,”夫子走過來,“你至少不應該射已經歸巢的鳥。”
“為什么?難道我們對鳥也要講仁德嗎?”子路有些不解。
“是啊,我們為什么不能給鳥一些仁愛呢?”
“可是……如果我們對鳥仁德,恐怕對人就不夠仁德了吧?”子路有不同看法。
“由啊,你可以白天射飛翔中的鳥,不應該晚上射歇宿的鳥。”夫子說完,轉而問小追:“小追,我說的這個不違反你的那個環保理論吧?”
“這個嘛……”小追想了想說,“應該說夫子已經有了環保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