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當下】是句幾乎被用爛的句子。即便不怎么看雞湯文的人,都可脫口而出。但這句話執行起來究竟有多難,只有做過的人才知道。
1
早上,老媽問我過段時間要不要和她去寺廟掛單。她的師傅在寺廟,她想去看看師傅。我問她,有沒有問過師傅能不能去,是否方便掛單。她說師傅在,掛單沒問題,你去不去。她臉上洋溢著快樂的表情,已經開始計劃順便游玩一番。
我拍拍老媽的肩膀,說:與其計劃去哪玩,不如先問問能不能去。要記得活在當下。
老媽請示師傅,師傅說:如果你來,我花錢給你訂賓館,付回家的車費。老媽一聽,嚇壞了,忙表示不去了,老實在家呆著。老媽原話:我哪敢花師傅的錢!就這樣,之前種種所想全成了妄想。
我想,自己還是蠻有悟性的,知道馬上提醒老媽活在當下。可是,事情到了自己身上,悟性就差了,反應也不靈敏了。
2
下午下班回家,看到侄女給買的牡丹花圖案的墻畫,很開心,覺得要有所表示,隨手把一個很漂亮的本子給了侄女。讓她認真做學習計劃,好好學習。
當時給的隨意,給的痛快,但回家后就后悔了。那個本子是單位自行定制的,市面上沒有。本子做的很講究,封面是硬紙板,用毛筆字寫著‘紫氣東來’。封訂處有一厘米左右的留邊,是藍白花布似的封邊。
打開后,左頁有一句毛筆字寫的《道德經》,旁邊是宋體解釋。右頁寫著第一周,下面是有日期,從周一排到周日。每天都有兩指寬的距離。
本子是從2016年12月26日開始第一周,這周是第四周。在回家的路上,我已經決定把空白分成左右兩部分。左面寫計劃,右面寫一句感悟。可惜,計劃不如變化。一時手快,讓之前的設想成了妄念。
一旦開始后悔,就愈發覺得那個本子好。比如,七天一頁的計劃比一天一頁的好。這樣,相互有比較不容易偷懶,也可以更清楚那哪天懶惰,可以統計一周做了多少事。一天一頁,翻過去就算了,不如七天一起一目了然。很快,腦子里便充滿了諸如此類的想法。總覺得這個本子不可或缺。但要回來,實在太栽面了。
于是,我打開淘寶,搜尋計劃本。找了近一小時,也沒找到同樣高端大氣上檔次,又方便的周計劃本。其實也不是沒有,只是覺得不夠好。相比之下,總有不滿意的地方。不是不能用,而是因為后悔送人而對本子產生了執念。
過了許久,我猛然想起【活在當下】這句話。活在當下就是不要為失去的懊悔。既然送人了,就不要后悔;既然覺得寫周計劃比日計劃好,買個周計劃本就好,何必挑三揀四,能寫計劃就好。實在沒有滿意的,可以拿個普通的本子,上面寫上第幾周,一頁分成七天,也是一樣的。既經濟,又實惠。明知市面沒有,非要買個排版相同,內容差不多的,豈不是自己為難自己,白白浪費時間。
如果為了寫周計劃,隨便拿個本子拿張紙都可以寫。如果為了本子,我所花費的時間,已經遠遠超過了那個本子的價值。
實際上,在得到那個本子之前我從不寫周計劃,只是偶爾寫日計劃。我所做的一切不過是對那個本子的留戀,對過去曾經擁有的留戀,而非對周計劃本的執著。
3
上午的母親是活在了去寺廟的未來時光里;晚上的我是活在了擁有滿意的本子的過去里。人總是在不經意間就偏離了當下。明明在現在,卻跑到了過去,跑到了未來。所以,活在當下是件很難的事。要隨時保持警惕,隨時自省,才能讓自己活在當下。
我曾看到有人把活在當下解釋成活在今朝。之前,我也這么以為。以為活在當下就是不為逝去的昨天懊悔,不為尚未到來的未來憂慮。現在我才明白,活在當下是指活在此時此刻,活在現在的每一分每一秒。因為過去無處不在,未來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