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不要失去希望,這太重要了。
你知道放了一小撮鹽能改變整盤菜的味道呢?
你的希望,就是那撮鹽。”
這段話是《圣誕快樂,船長先生》連載故事的開篇,發(fā)人深省而又意味深長的句子,簡單而又不簡單地點出了這篇故事的看點:改變與希望,從而引起了讀者往下讀的欲望。
究竟故事中的主人公發(fā)生了什么事?處于何種絕境中?如何在絕地重生中找到那一撮鹽?
欲知故事發(fā)展如何,不如隨著作者的筆下,進行一次時空和空間的跳躍,一探究竟。
《圣誕快樂,船長先生》的作者是無限猴子,是一位擅長寫故事的優(yōu)秀作者,更是簡書簽約作者,擁有簡書版權。
臧承吾,《圣誕快樂,船長先生》的主人公,一位高三十一班的學生。無聊的高中生活,壓抑而又痛苦,經(jīng)常遭受失眠的折磨的他,卻因為顧及母親的感受,堅強而又無奈且無趣活著。
故事的前幾章節(jié),作者文風比較壓抑沉重,身臨其境地渲染處于青春期少年們的黑暗心情:迷茫中的沉重,找不到方向的失落,看不到希望的絕望,世人眼中的失敗者。
這一切的鋪墊,為后面新來的政治老師韓懿做了鋪墊,打破黑暗的牢籠,迎接刺破天穹的閃電。
一句“一個考上西南聯(lián)大的學生”將誕生于高三十一班,一個聚集了所有差生的班級,不被抱有任何期待的班級。
這句話驚呆了班主任,也驚嚇了全班學生;在他們固定的認知里,打破了思維的墻。班上的同學聽了這句話,有質疑,有嘲諷,就算相信有這個人存在,卻不相信自己能成為這個人。
原來他們都非常自覺地擁有自知之明,但在我看來,他們就是少了點勇氣。不敢面對現(xiàn)實,不想做出改變,逃避一切的問題,還自以為找到了應對的方案和解決問題的關鍵。
“如果連自己奮斗的目標都沒有勇氣承認,何來的勇氣去實現(xiàn)。”
所以韓懿老師一直等著那個有勇氣承認自己是一個能考上西南聯(lián)大的學生,等著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勇氣,對抗著自己的命運。
韓懿老師不是一昧苦口婆心勸說學生們好好學習,也不因為學生自我放棄而失落,從而表面敷衍著他們。
韓懿老師有目的性進行戰(zhàn)略性的方案,不貪心追求全班的好效果,有目的性放棄和爭取;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們的思想負擔和自我限制――給學生一個希望,也就是那撮鹽。
或許一開始,無人能相信,甚至嘲諷這只是一個笑話,但這并不影響韓懿老師計劃的執(zhí)行。因為只有一個人,在多方面的質疑,依然堅持自我實現(xiàn),不放棄,才具備基本的心理素質,才有機會實現(xiàn)目標的那一天。
故事的發(fā)展,還在進行;韓懿老師的計劃,還在完善;同學們浮動的心,觀望中,等待著沉淀。是否能找到把握住那一撮鹽,就看同學們中誰有足夠的勇氣面對自我缺陷,正視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