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閱讀指導師認證班21天心得筆記day1
作為新手媽媽,最近接觸“繪本”這兩個字的頻率是驟然增加。盡管以前在日本留學時,對“えほん”這個單詞常有聽聞。但是,我和繪本的故事的真正開始,是伴隨著女兒的到來。
迷惑: 可能是應了萬事開頭難的俗話。當我興奮地在書店里翻開繪本時,竟有點不知所措。發現一些繪本文字很少,一些卻是大段大段的文字。心里開始犯愁,到底什么是好的繪本?我該怎樣選擇適合孩子的繪本?
圖片發自簡書App
失落: 在和寶寶互動時,我會選擇講繪本的方式。但是講完一本繪本時,感覺就是自己在自言自語,寶寶完全沒有被吸引到,甚至有些不耐煩。而陪寶寶的阿姨卻能把一些動畫片的故事,繪聲繪色地講給寶寶聽。聽著寶寶咿咿呀呀的聲音,感覺特別的受挫,自己那么高的學歷,卻講不好一個故事?
思考: 最近發生一件繪本與育兒相關的事情。我的侄女現在2歲幾個月了,從小就是吃手指的“重度患者”。姐姐用了各種辦法涂雙飛人、貼膠布、戴手指保護套等等,一直沒法改掉侄女的吃手的習慣。但是最近姐姐給侄女讀了一本叫做《我不再吃手了》繪本后,侄女突然不吃手了。因為這驚人的效果,我開始關注了這本書。但是卻看到了對這本繪本爭執的評價。一邊是苦惱于孩子吃手問題的家長叫好,一邊又是對于繪本過于恐怖的故事的批判。這讓我開始思考,到底該選擇怎樣的繪本與孩子溝通?
類似的種種問題,讓我想更專業地去了解繪本。而作為從事培訓行業的媽媽,本能的希望自己的學習能夠幫助有同樣困難的家長,或者是讓更多的寶貝們獲得歡樂。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