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膽經,大作用
足少陽膽經簡稱膽經,是人體十二經脈之一,共四十四穴,原穴為丘墟穴,絡穴為光明穴,少陽是陽氣初生的經絡。
人體中有很多條經絡,每一條經絡堵塞都容易引發各種疾病。
膽經堵塞會使人大腿外側肥胖、無法排毒等癥狀,在養生的過程中疏通膽經,活絡通氣血和重要。
足少陽膽經是一條很長的經絡,從足部延伸到頭部,所涉及的部位非常廣泛。這樣就意味著,足少陽膽經是我們人體中一條非常重要的經脈。
膽經淤堵有什么影響?
那么,足少陽膽經出現問題,到底會產生什么影響呢?
一句話:膽經堵,全身堵。
第一,關節屈伸不利。膽經遍布身體重要關節。膽經氣血郁滯,會讓頸部、肩部、髖部等大關節出現酸乏無力之感。
第二,兩肋悶痛。肝膽同源,膽經郁阻,肝經會受影響。肝氣不疏,必然引起兩肋悶脹,患者更可出現口苦咽干等癥狀。
第三,多發乳腺疾病。膽經郁阻,直接影響身體氣機的生發。氣機不暢,影響肝經的通常,會讓乳房疾病叢生。
第四,易患高血壓。膽經郁阻,氣郁久而化熱,傳導給肝經,形成肝陽上亢,從而誘發高血壓。
第五,降低免疫力。膽經氣機生發為午夜,此時一陽生,一生二,二生三,三才能生萬物。如果膽經氣血出現問題,不能很好地在午夜生發陽氣,久而久之會影響人體正氣,形成免疫力的低下。
第六,出現煩躁、失眠、口腔潰瘍等上火癥狀。膽有多清,腦有多清,膽主決斷。當膽經氣血出現了問題,影響清陽之氣對頭的濡養,會出現上火、頭暈等癥狀。
總而言之,作為主疏泄的經脈,膽經和身體中的很多方面都有密切關系。因此,讓膽經通暢起來,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
肝氣其實是郁結在膽經上
膽經是一條少血多氣的經絡,我們常說的“肝氣郁結”主要就是膽經郁住了,肝膽互為表里,肝膽相照。
膽經還是少陽經,是一身陽氣的運轉樞機。如果少陽經郁結住了,全身的氣機都會不暢,身體便會出現問題。
《素問》說:“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意思是說肝負責出主意,膽則是負責具體實施,是肝的執行官。
刺激膽經不但有助于消化排毒,還能夠直接舒解肝臟的郁結,調節心理平衡,更主要的是,還是養生長壽的訣竅。我們說人膽小,從情志上講,疏通膽經也會大大提高人決斷的能力。
刺激膽經乃長壽之法
前面說過膽是肝的執行官,如果能夠疏通膽經,使一身氣機活潑,流轉順暢,會讓身體變得越來越有活力。
長壽就是要陽氣充足,陽氣補充靠五谷雜糧,通過脾胃的運化轉化成精微,而至關重要的五谷消化靠什么呢?膽。現代醫學也認為整個消化膽汁起到決定作用。所以通過刺激膽經保證消化渠道通暢,且對減肥的效果也很好,因為膽汁管脂肪的消化。屁股這一段到膝蓋這段膽經要尤其刺激,多艾灸,時間不充足就敲打,持之以恒,很多健康就會回到你身上來。
膽經五穴助健康
風池穴
此穴為風邪窩積之處,但它隱藏不深,容易露出水面,所以只要我們經常艾灸此穴,可預防和調治由風邪引起的眾多疾病,如感冒頭痛、小兒抽動癥、帕金森癥等。
肩井穴
此穴最善通經活絡,消腫散結,善治“不通則痛”之癥,艾灸此穴對肩頸痛、偏頭痛、胃脘痛、乳房疼痛有緩解之效。
環跳穴
此穴通膽和膀胱兩條經,慢性的腰腿痛,肩背痛,艾灸一段時間會有所緩解。
中瀆穴
此穴是緩解膽結石、膽囊炎及膽絞痛的要穴。中,指中焦,中瀆,中焦的排污通道。中焦只有一個地方常堵塞瘀滯,那就是膽囊及膽管。
陽陵泉穴
此穴是護肝的要穴。它是膽經合穴,善治膽囊之病,對嘴苦之癥有特效;該穴還有更重要的功能,那就是調和肝脾,它最善舒肝解郁,常與著名的“消氣穴”太沖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