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讀經匯報:
[早起早課]:04:50
[父母讀經]:通讀《中庸》
[親子讀經]:《黃帝內經》法天第一章,《詩經》大雅245,《增廣賢文》第五,復習《易經》說卦傳,新概念英語lesson115;
[鍛煉匯報]:掄胳膊500個,跪膝坐3小時
B、成長日記
今天上午和幾個姐妹在農場開業務茶話會。兩兒和奶奶在家,天氣炎熱,上午的足球課就沒安排去上,擔心奶奶坐公車送他們去,會比較辛苦。走的時候只是給孩子簡單交代了一下,我要出去辦事,讓他們自己在家自由安排,也有特別說了一下,作業要主動安排完成。不過內心還是有些擔憂,擔憂的是兩個家伙會吵架,給奶奶帶來麻煩。不過想想,我在的時候好像也沒將他們打打鬧鬧的事協調的有多好。自己小時候也常和弟弟打架,長大感情還更好,多余的擔心也是沒用的。我想這事我暫時沒能力去協調,就讓他們自己去調整吧。再說照平時慣例來看,兄弟倆上一秒吵架,下一秒又合好了,似乎也沒發生多大的事情,只是我們大人看得很吵,就容易去干澀,反而把事情弄巧成拙了。果然不出所料,舜中途打了二次電話給我,投拆哥哥元欺負他。電話中沒有和他多聊,只告訴他:“你希望哥哥怎么對你,你就怎樣對待哥哥,相信你一定會做到!”
下午3:50分回到家樓下,讓舜下樓直接送去上興趣班,在車上和他聊了一下,沒有直接問他哥哥吵架的事,只是和他聊天,今天開心嗎?做了哪些事情?玩了哪些游戲?中午吃了什么?通過這些問話,我已經知道兩兄弟沒有真打架,只是在無聊的玩耍。
送完舜后,回到家,元正在看《奔跑吧兄弟》,見到我就急忙向我匯報作業只剩下聽寫和數學一道奧數題。我覺察到這并不是好現象,平時催元的作業還是啰嗦了點,沒有讓他感覺到作業是他自己的事,他有權利不告訴媽媽,是我比他更在乎了他的作業,更急了他的作業,而且還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看電視是有內疚感的。雖然明白了這些現象,但自己似乎暫時不知道如何更好的做好自己以及下一步如何與孩子相處會更利于他的成長。簡單回應了一下元,感覺有點累就去睡覺了。半歲半醒中,腦袋里一直裝著這個事,睡得很累的時候,就起床了。起床見元還在看電視,一天也沒出去了,為了轉移一下他的注意力,就問元:“要不要出去玩一下?”元:“很高興地答應了。”其實這時心中還沒有目標,帶孩子去哪里?豈先想帶他出去和他聊一下最近的學業的事情,后來不知不覺地轉移了方向,直接帶他去了菜市場挑選金魚。讓他自己去挑選和老板交流金魚養殖等話題,他說買哪個就買哪個,我只負責買單。接著又去買了一盆富貴竹,也是同樣,他說買哪個就買哪個,我沒有給意見和評價。
然后又問他:“想吃什么水果?”他說:”想吃哈蜜瓜。“我開車到百果園,給了他100元錢,讓他下車自己去買,我就在車等他。豈先也糾結要不要下去和他一起去挑選,擔心他挑選到不好的,馬上轉念,就讓他自己去選擇,去判斷,去溝通,去買單,去體驗。在車上等了他近十五分鐘,沒有任何著急,就靜靜等待。15鐘后,元提著一盒哈蜜瓜上車,說:“媽媽,我買了很多呢,一大盒。”我:"你買的盒裝的嗎?不是一整個的嗎?“元:”是一整個,我讓那個哥哥幫我切好了。“本想說:”買整個的,我們自己切會比較干凈。“又轉念,不是要讓孩子自己做主嗎?要尊重他的任何選擇,不要做任何評判。所以立馬止住了,轉為欣賞孩子的一切表現,而且孩子做得真的很好,還會叫店員把哈蜜瓜削好皮切成小塊打好包,這一舉動真是讓我出乎意料的。
孩子買東西時與店員的所有溝通都需要經過他自己的溝通、判斷、選擇,這是一個培養他社會能力最好的機會,平時買東西時,總是自己忍不住給了他太多的意見,沒有干澀,會發現孩子做得更好。
? ? 通過這一系列的事情,發現自己也在不斷成長了,知道到做到,就差一個轉念,一個思維方式的不同。而且和孩子相處,真的要學會擴大與他相處的范圍,不要整天就和他談學習、經典的,要帶他更多去體驗社會和生活,他的思維才會更活躍,興趣愛好也會更廣泛。父母掌握著孩子的命運。任何改變孩子的打算,都必須從改變父母自己做起。父母教育理念上的”一念之差“,可以讓孩子的命運有”千差萬別“的不同。